?

淺析《節義鴛鴦冢嬌紅記》中飛紅形象的表現手法

2020-08-31 14:54陳薪羽
牡丹 2020年14期
關鍵詞:婢女才子佳人丫鬟

《節義鴛鴦冢嬌紅記》(簡稱《嬌紅記》)是晚明孟稱舜創作的一部戲曲,根據元代宋梅洞的小說《嬌紅傳》改編,不再囿于以往單純對才子佳人進行描寫,打破其他角色處于陪襯地位的傳統,賦予丫鬟飛紅以強烈的自我意識。同時,飛紅的形象也不再僅僅是穿針引線的橋梁人物,而是凸顯作為丫鬟的她對愛情的勇敢追求,以一個獨立自由的姿態穿插到申純、嬌娘愛情的始終,給申純、嬌娘愛情帶來磨難,也予以助力。因此,飛紅這一形象具有其重要意義。孟稱舜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塑造了飛紅這一婢女形象,使其展現了鮮明的自我意識。

一、自我意識的初步塑造

與以往才子佳人劇中婢女的形象相比,孟稱舜塑造的飛紅形象延續了婢女機智敏銳、心思細膩等特點,更重要的是還展現了自我意識的萌發,敢于捍衛自我利益,實現自我價值。

首先體現在對愛情的追求,她對申純心生愛慕、大膽追求,絲毫不在意申、嬌的兩情相悅和等級差距。飛紅愛情意識的覺醒與勇敢追求,讓人們開始注意到婢女擁有與普通女性一樣的情感。

其次,封建社會丫鬟的地位十分低賤,動輒被主人打罵,飛紅不同,具有非凡的膽量,甚至比作為主人的嬌娘更奪目。飛紅被嬌娘猜疑,沒有忍氣吞聲:面對斥責,飛紅不再甘心當“出氣筒”,故意給申、嬌二人制造困難,體現出鮮明的自我意識。

最后體現在飛紅對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和掌握。飛紅與嬌娘的愛情發生沖突,飛紅卻未因等級差別而放棄愛情。當嬌娘拿等級制度打壓飛紅時,飛紅則利用夫人給申純、嬌娘制造困難,使嬌娘屈事飛紅。當夫人病逝,飛紅地位上升,明白申純對自己無意時,飛紅就果斷放棄了對申純的感情,轉而做紅娘來撮合申純、嬌娘二人。從全篇來看,即使飛紅的命運仍處于封建力量的陰影下,但飛紅對自己的愛情、人生仍有獨立的把握。

二、人物對比中多面襯托

(一)與其他丫鬟的對比

與其他丫鬟相比,飛紅與眾不同。小慧是專跟在小姐身畔的丫鬟,卻看不透嬌娘。丫鬟湘娥與飛紅相似,也對“情”有了自我意識。在對“情”的感知上,飛紅與湘娥是一致的,但是對情的排遣上,湘娥比飛紅隨意得多。與湘娥相比,飛紅有著冷靜、理智的考慮,做事成熟周全,滴水不漏。

(二)與嬌娘的對比

最為鮮明的對比體現在飛紅與嬌娘的思想和行動上,嬌娘是大家閨秀,從小接受的就是封建家庭的傳統教育,言行謹慎,常常體現著綱常規范。飛紅更能正視自己的情感,對愛情的追求也更具勇氣。

首先體現在思想上,飛紅不屑于傳統禮教對思想的規范,而嬌娘受三綱五常及“宿命論”思想影響很大。她對申純的愛情是被動的,雖與申純兩情相悅,卻始終不敢掙脫“禮”的束縛,體現在她對“天命”的順從。嬌娘對于封建家長制與封建禮教的抵抗是消極的,父親兩次悔婚,嬌娘從未反駁。飛紅雖是婢女,卻沒有自視低賤,敢不顧身份地位追求自己的幸福。飛紅明知申純、嬌娘二人有意,卻仍將自我對愛情的追求放在第一位,甚至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在申純、嬌娘二人之間制造阻力。

其次體現在行動上,飛紅一旦感受到“情”的迸發,在行動上就已十分大膽直接,而嬌娘在行動上也猶猶豫豫。飛紅對愛情的感知較嬌娘更早,第一次看到性格聰明、儀容俊雅的申純時就已念念不忘,敢去看他。當申純再到王家時,飛紅再次偷看他,可見,飛紅對申純之意在平日言行中就已大膽直露。

三、戲劇沖突中層層渲染

不同于其他才子佳人劇丫鬟對才子佳人的牽線搭橋,《嬌紅記》中,作為丫鬟的飛紅對才子佳人營造了多次沖突,甚至對才子佳人的愛情造成了阻力,使飛紅這一形象更加多元,更加真實。

第一次沖突在《晚繡》一出,嬌娘身為官宦之女,又頗曉詩賦,自然深受禮教熏陶,被侍女飛紅說中心思,嬌娘只得借羞惱來挽回自己顏面。飛紅無端被罵,卻也只能受氣,嬌娘對飛紅的責罵與防備,使飛紅無端被責,自尊受挫,為飛紅介入,使申嬌生出許多誤會埋下伏筆。

第二次沖突在《絮鞋》一出,此番飛紅沒有退讓,嬌娘和飛紅第一次正面發生沖突。申純偷鞋,被飛紅發現她將鞋子拿給嬌娘看,一番挖苦,嬌娘強辯,猜忌飛紅與申純有私情,又引得申純、嬌娘二人產生誤會,此一番飛紅和嬌娘言語較量十分精彩,可見嬌娘的多疑性格、飛紅的伶牙俐齒,也為之后醞釀更大的沖突做了鋪墊。

第三次沖突在《詬紅》,嬌娘撞見申純、飛紅二人同撲蝶,再次與飛紅發生沖突,還擺起小姐的架子訓斥飛紅不該學男子游春,飛紅則暗譏嬌娘“行云送雨巫山會”。此次沖突使飛紅尋機會引夫人發現申嬌二人之情。

第四次沖突則是申純、嬌娘、飛紅與王父、帥公子所代表的封建力量的沖突。此時,飛紅成為申、嬌二人的青鳥,幫助二人相見。當事情沒有轉圜余地時,飛紅只能借封建禮教的力量讓嬌娘自我保全,從此處沖突可看出飛紅的善良本性,但也體現出具有自我意識的飛紅最終也只能屈從于封建力量。

四、飛紅形象的成因及意義

(一)飛紅形象的促成因素

從社會背景看,明初理學的權威地位得到更為嚴苛的加強,明代中葉,心學興起,人們開始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對道德教化進行反撥。而戲劇作品的受眾多為市井平民,對侍女的離經叛道進行細致描摹,更能體現民眾對思想解放的要求,發出對封建等級制度、倫理綱常的有力抨擊。

在文學作品繼承和發展的歷程中,《西廂記》所塑造的紅娘形象既大膽潑辣,又忠心護主,在崔鶯鶯、張珙愛情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在《牡丹亭》中,春香則如孩童般天真無邪,好奇頑皮。飛紅這一形象既吸收了紅娘形象的機智聰慧,又吸收春香活潑靈動的一面,為飛紅形象的豐富做了鋪墊。

從孟稱舜的愛情觀來看,其塑造的飛紅形象覺醒了自我意識,敢于追求愛情,表現出孟稱舜對小人物追求情感自由的肯定。同時,曾經比嬌娘更勇敢追求愛情的飛紅最終卻屈服于封建力量,可以看出婢女即使有了與封建勢力相抗衡的意識,但當封建力量真正壓迫而來時,她們的力量仍十分弱小。這反映出孟稱舜在反抗封建禮教時的猶豫態度。

(二)飛紅形象的意義

飛紅身上所承載的意義,首先體現在促進人性的覺醒,鼓勵封建女性關注自身,引發自我意識的思考。從社會角度來看,飛紅形象具有悲劇意義。主要體現在由一開始自我意識覺醒,對愛情熱情、勇敢的追求,轉向屈從于封建禮教的安排,并以三綱五常來勸說嬌娘放棄對婚戀自由的追求。這種婚戀自由的“火種”在以王父為代表的封建家長與以帥公子為代表封建權力的壓力下輕易熄滅,孟稱舜看到個性解放的重重阻力與民眾自身的軟弱性。

從文學形象的塑造這一角度看,《嬌紅記》中的飛紅形象使婢女不再僅僅是“紅娘”的單一形象,還有可能成為愛情的阻力,為之后的小說創作提供了理論基礎。王季思在《嬌紅記后記》中提出:“《嬌紅記》是介于《牡丹亭》與《紅樓夢》之間的過渡作品?!薄都t樓夢》中創造了大量的婢女角色,對眾多婢女都有鮮明的刻畫,例如,“晴雯”身上體現出的抗爭精神。平兒的細膩機敏就可以從飛紅身上找到影子。因此,在文學史上,《嬌紅記》中嬌娘這一角色也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南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作者簡介:陳薪羽(1995-),女,山東臨沂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

猜你喜歡
婢女才子佳人丫鬟
丫鬟考秀才
繪心一笑
婢女與羊
婢女與羊
婢女與羊
明傳奇中丫鬟形象的文化意義及文人的女性觀
偶笑
佛教小故事
論明清時期才子佳人小說的擇偶觀
張生與李益愛情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