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中虛假不禮貌言語的解讀分析
——以微信群聊為例

2020-09-01 01:47劉麗華戴慧琳
關鍵詞:發起者見證者偏向

劉麗華, 戴慧琳

(邵陽學院 外國語學院, 湖南 邵陽 422000)

遵循人際禮貌等相關語用規約是保障社會交際成功進行的重要因素,因此言語交際中的“禮貌”一直是語用學領域的熱門議題,Lakeoff(1973)經典禮貌研究問世,至今已有40余年。自20世紀末起,“不禮貌”“不禮貌”與“禮貌”的關系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虛假不禮貌”(mock impoliteness)作為禮貌研究中的特殊成員,相關研究遠遠落后于對“不禮貌”與“禮貌”的研究。在不同語境下,虛假不禮貌表現出多種功能。其有不禮貌行為的特征,具有沖突性,威脅交際的和諧(Brown & Levinson,1987),又有玩笑行為的特征,緩解人際沖突,拉近人際關系,促進人際和諧(Leech,1983)。兩個看似“矛盾”的功能同時附著于虛假不禮貌現象當中,因此,分析虛假不禮貌現象不僅可以明確虛假不禮貌在禮貌中的偏向,還能促進禮貌與不禮貌現象研究的深入。本文將從虛假不禮貌行為的參與者入手,采用圖示分析方法,對虛假不禮貌的“矛盾”進行研究。

一、虛假不禮貌行為

Leech(1983)最早提出虛假不禮貌概念,指“明顯非真實的不禮貌”,說話人以看似不禮貌實則禮貌的方式,向聽話人傳遞禮貌信息。Leech提出虛假不禮貌包含“嘲諷原則”(Irony Principle)和“調侃原則”(Banter Principle)。前者強調說話者所說的內容為不禮貌性,但這種不禮貌實則是不真實的,后者突出說話者意圖傳遞的真實含義是禮貌的,換言之,說話者對聽話者是禮貌且真實的。

對于虛假不禮貌的歸屬問題,研究者的觀點不一致。Culpeper(1996)和Bousfield(2008)將虛假不禮貌界定為“表面上的不禮貌”,此類不禮貌僅停留于表層,說話人并無攻擊聽話人的真實意圖,相反還有利于鞏固雙方的社交關系。Culpeper(2011)修正自己之前的觀點,認為虛假不禮貌行為有可能因為度的把握不恰當而演變為真實的不禮貌,也可能發展為無關禮貌。Haugh & Bousfield(2012)提出虛假不禮貌應被看作“無關不禮貌”的社會評價,既不歸屬于禮貌也不應附于不禮貌。謝朝群(2015)對漢語的分析也支持“無關不禮貌”歸屬的觀點。

以往研究大都以虛假不禮貌行為的可接受性為標準,對其進行研究界定,認同性較高的為Haugh & Bousfield(2012)的“無關不禮貌”觀點,其把虛假不禮貌既不評價為禮貌也不評價為不禮貌。不少研究都忽視了虛假不禮貌行為的動態性,只從某一方的角度審視虛假不禮貌行為,或將虛假不禮貌行為的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局限在固定的框架中。謝朝群(2015)發現三者角色非固定不變,指出了虛假不禮貌行為的動態性,但其對某一段言語交際中的虛假不禮貌行為的分析仍處于靜止狀態中,未將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三者進行動態結合進行多視角分析。

二、虛假不禮貌的動態變化

虛假不禮貌行為可視為一種“容許的冒犯”(Haugh & Bousfield,2012),這里“冒犯”指威脅被調侃者的人身或身份。虛假不貌行為由于對聽話人具有“表面的”消極作用,面對面的言語交談中,聽話人易將“表面的”消極作用誤解并視其為實際的威脅。因此,虛假不禮貌行為多見于“非面對面”的言語對話中。在網聊盛行的今天,微信是“非面對面”交流中最受歡迎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某高校學生班級微信群的語料為基礎,從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的身份轉換入手,對虛假不禮貌行為的引發和回應進行研究,分析此類行為在“禮貌”與“不禮貌”間的轉化。

(一)虛假不禮貌行為中發起者、承受者、見證者身份的轉換

虛假不禮貌行為中不僅包含行為的發起者和承受者,還有處于旁觀者位置的見證者,三者的角色實際上并非固定不變,而是在話語輪換中,進行著動態變化。

例一:(班級群里一天晚上8點時的一段聊天記錄)

B:哎喲喂,就你會裝可憐~

C:警察蜀黍,快來,這里有個巨嬰……

B:人家這叫man!

A:怎么都沒你田力man

D:你們不能因為這樣欺負他

D:人家這是優秀!

C:徐優秀好!

B:徐優秀好!

A:就你個卿嘴巴快,夠優秀。

其中A和B是室友,A因為腸胃炎,在宿舍休息,請求室友B帶食物回宿舍。B的回應“就你會裝可憐~”,字面意義是在批判A,威脅了A的面子。表面上看,B的這句話是不禮貌,但是符號“~”又表明B用文字表達時的語氣緩和,此行為實質是虛假不禮貌,B是發起者。A作為承受者,對B進行了回應“誰還不是個寶寶呢”。C發出的信息中含有表情“”,表明在此C對A回應B的態度,因此,C時為見證者。C的下一句話“這里有個巨嬰……”,表層意義是對A的嘲諷,深層意義是以調侃的方式避免自己剛才可能造成的不禮貌,緩解此時的交談氣氛,所以C在此則轉化為了虛假不禮貌行為的發起者。

“人家這叫man!”表明B對C話語中“巨嬰”描述的辯駁,以此糾正,因此B可視為C發出虛假不禮貌行為的見證者。同時,B的這句話本身也為虛假不禮貌,在表層上攻擊了A的身份,深層次含有幽默調侃的語用作用,因此B不僅是前者虛假不禮貌行為的見證者,也是自身虛假不禮貌行為的發起者?!叭思疫@叫man!”這句話中的“人家”指代A,顯然A應該為承受者。

A的回應“怎么都沒你田力man”同樣也是虛假不禮貌行為,對象為“你”,指代B,因此A同時為前者虛假不禮貌行為的承受者與自身虛假不禮貌行為的發起者。B在“怎么都沒你田力man”、“man是你徐滿的專屬”的對話中,同樣兼有承受者與發起者的身份。

“你們不能因為這樣欺負他”,此話表明D將B和C的行為理解為不禮貌,發聲表明自己的態度,維護A的面子,因此D為見證者。緊接著D又發出“人家這是優秀!”字面意義是在表揚A,但“優秀”一詞為網絡用語,可解讀為“就你會秀”,暗含對聽話人的嘲諷。在微信群聊中,“優秀”應解讀為后者,且深層意義也并非嘲諷,而是調侃,所以D發出的為虛假不禮貌行為。D在相鄰的兩句話中,分別扮演了見證者和發起者的角色。

此時,D為發起者,其描述的對象為A,A則為承受者,B和C為見證者。C和B先后發出相同的話語,且都含有“優秀”,二人的話語實質是對D話語的復制,其功效相同,因此二人均為虛假不禮貌行為的發起者,A為承受者。本輪虛假不禮貌行為的起因是D的話語,因此“就你個卿嘴巴快,夠優秀”中,“卿”指代D。同樣,A以“優秀”一詞發起了對D的虛假不禮貌行為。

由此可見,A、B、C、D四人在虛假不禮貌話語輪的交替中,身份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的角色中相互轉換,如圖1所示。

圖1 虛假不禮貌行為中角色轉換模式

其中發起者與承受者之間、發起者與見證者之間的轉換較自由,而承受者與見證者之間的轉換不易,從上面的話語輪換中也得到了證實。在虛假不禮貌行為的初期,A為承受者,之后A轉化為了發起者,而后又轉回承受者,到話語結束時,A成為了發起者。B在話語開始時,是虛假不禮貌行為的發起者,之后轉為見證者,又轉變為發起者。C在見證者與發起者之間進行轉換。D從見證者轉為發起者再轉為承受者。四人中,僅D實現了見證者與承受者的轉換,但中間仍需借助于發起者。

我們認為承受者與見證者之間的直接轉換不利于虛假不禮貌行為在話語輪換中的發展,因此二者間不易換位。在虛假不禮貌行為中,承受者在表層意義上已遭受身份的威脅或面子的損壞等消極影響。如果轉換為見證者,意味著不對已承受的消極影響做出回應,表明承受者默默接受了此類行為的消極影響,進而加劇了其對自己身份的破壞,這不利于話語交際的繼續。但“不易”并不等同于“不能”,在實際的話語交際中,承受者仍然可能會轉換為見證者。見證者在虛假不禮貌行為中處于旁觀的角度,沒有直接參與其中,在話語交際中,也沒有對他人的身份造成威脅。因此,在沒有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外力可將見證者轉換為承受者,即話語交際中其他參與方的“攻擊”目標轉移到見證者身上,見證者也無理由將自己轉為承受者,威脅自己的身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結論,虛假不禮貌行為中參與者包含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三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轉換,發起者與承受者之間、發起者與見證者之間可自由轉換;承受者轉為見證者不易,見證者轉為承受者更困難,轉換常以發起者為橋梁來進行。

(二)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之間信息差的變化

關聯理論認為,說話人的話語有兩層含義,即表層信息意圖和深層交際意圖(Sperber & Wilson,1997)。虛假不禮貌的表層信息意圖屬于不禮貌,但深層交際意圖有兩種不同的解讀:(1)與表層字面意義的信息差較大;(2)與表層字面意義的信息差較小。前者的本質上屬于禮貌,后者歸屬不禮貌(謝朝群,2015)。前人研究已發現對虛假不禮貌的解讀存在“信息差”,但研究局限于說話人,即發起者。實際上承受者和見證者對虛假不禮貌的解讀也存在信息差,只不過以往研究鮮有此方面的對比。在此,筆者擬從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三方面綜合對比虛假不禮貌的深層意圖與表層意義、意義解讀之間的信息差,探討其歸屬問題。

1.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之間信息差較小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對虛假不禮貌的理解有時均為(不)禮貌偏向,信息差較小。

例二:(暑假期間群里的一段對話)

A:小弟有認真學習好伐

C:兩位大哥都冒泡啦!

暑假期間,A在一企業兼職,經歷了數日的培訓后,將培訓期間的合影發到群里。他并沒有配以任何文字,僅添加一個表情“”,此表情在網聊中的解讀為“得意”。A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爭取素質面子(1)素質面子指希望自己的個人素質可以得到他人的認可(Spencer-Oatey,2000)。的愿望。B的回答看似僅在描述照片里的內容,與A的表達不相關,“還”這個字表明了B對A的批評。培訓是正式的學習場合,應該認真嚴肅,而耳機在學生們的生活中,通常與輕松、愉悅的享樂相聯系,顯然與培訓的環境不相符。B的這句話字面意義理解為不禮貌,但是,表情“”表示“笑哭”,表層信息是說話人對聽話人的嘲笑,在網絡聊天中,通常使用在調侃等行為中。因此,B發出的為虛假不禮貌話語。B進而發出了疊詞“社會社會”,其中“社會”的網絡交際意義與字面意義完全不同,用以形容對方“能力很強,有著社會大哥霸氣的氣場”,深層意義雖含有嘲諷的意味,在此用于同學之間,B的行為可理解為調侃,表情“”也加深了調侃的意圖。因此,B作為發起者,表達的信息偏向禮貌。A的回答中自稱“小弟”,以降低自我身份的手段進行自我調侃,表明他對B話語的解讀也偏向禮貌。所以此虛假不禮貌中,發起者B與承受者A的信息差較小。

緊接著C發了一句話,雖然沒有對A、B之前的對話進行評論,但是他稱A和B為“兩位大哥”,表明他已置身于A、B的虛假不禮貌對話之中,扮演見證者角色?!按蟾纭钡姆Q呼提升了對方的身份地位,也可理解為對A自稱“小弟”的積極回應。因此,C對此虛假不禮貌行為的解讀同樣偏向禮貌。

用圖形表示,如果將“不禮貌”與“禮貌”分別置于軸線的兩端,中間以一條不間斷的譜系線條相連接,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三人的位置清晰可見。如圖2,三者位置相同或相近,信息差較小,均為禮貌偏向。

圖2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信息差較小圖示(禮貌偏向)

例三:(群里三個男生的對話)

A:(一段語音)

B:小公舉聲音還是這么甜美。

A:比不上劉妹妹甜

C:二位公舉杠上了!

“公舉”因與“公主”的發音接近,在網絡對話中經常使用在調侃中,形容某人具有公主的特點。B說A“聲音甜美”,表層意義是在褒揚A的聲音動聽,但本段對話中的三人均為男性,稱呼A為“公舉”顯然是“不合適的身份標記”(Culpeper,2005),損壞了A的面子,因此B的這一虛假不禮貌行為偏向不禮貌。承受者A對B做了積極回應,同樣說B的聲音“甜”,但他將B稱為“妹妹”,也屬于“不合適的身份標記”。A通過這句話,將自己的身份從承受者轉為發起者,“轉守為攻”的手段表明A將B的話語解讀為不禮貌,引出了一個新的虛假不禮貌行為,攻擊B。C的話語沒有評價A、B的聲音是否甜美,沒有直接參與到二人的虛假不禮貌行為中,但他稱呼A、B為“公舉”,實際上是順延了A、B對對方的稱呼,表明他作為見證人的身份,認同了A、B二人話語的不禮貌偏向。

如圖3所示,發起者、承受者、見證者均為不禮貌偏向,三者位置相同或相近,信息差較小。

圖3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信息差較小圖示(不禮貌偏向)

2.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之間信息差較大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對話語內容的解讀偏向都有禮貌和不禮貌二種,根據排列組合原則,三者偏向一致的解讀的比率僅為25%。在虛假不禮貌的話語交際中,三者解讀偏向不一致的情況更多。

例四:(A為B的比賽投票,引發出一段對話)

A:老娘流量用完了,燒錢在給你投票哈@B

B:過來宿舍,姐賞你好吃的

D:男朋友拉出來@C

C:拿走不謝(發出A的男朋友E的照片,為同班同學)

……(群里其他的同學連續發相同的話)

E:什么情況!

E:@A你不會信以為真吧

E:@C少胡扯

B:吃瓜群眾看戲

C:咋啦咋啦,老娘看上你是福氣

E:給自己留著點吧

E:受不起姐的福

A在話語開始自稱“老娘”,拔高了自己在對話中的地位,對于聽話者B來說,在面子上受到了損害。但是,A和B關系非常好,A的此舉動實則是對B的調侃,表達的深層意義為“我在盡心盡力為你投票”,屬禮貌偏向。B對A進行了回應,自稱“姐”,所用詞中含有“賞”,明顯是高階級對低階級的話語。但與發起者A的話語類似,B的這類詞語功能屬于調侃,可看出承受者B對發起者A的話語解讀也為禮貌偏向。見證者C接著發出“誰讓你把流量都花給男票聊天了”,意思是“A和男朋友聊天愿意用流量,給同學投個票就不愿意用流量了”,對A的話語明顯是不滿的態度,可見見證者C對虛假不禮貌的解讀為不禮貌偏向,鄙視的表情“”也是另一證據。如圖4所示,見證者與發起者、承受者在“不禮貌—禮貌”軸線上的位置關系清楚的說明了三者解讀偏向的不一致。

圖4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不禮貌—禮貌”解讀偏向不一致圖示-1

圖5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不禮貌—禮貌”解讀偏向不一致圖示-2

事實上,A對C的回應本身也是一個虛假不禮貌的開端,A、C的角色互換,A為發起者,C為承受者,表情“”的深層意義表達了A對C的諷刺,所以發起者A屬不禮貌偏向。C作為承受者,在發出“拿走不謝”的同時發出了照片,表面上是對D的回應,實質是對發起者A虛假不禮貌的回應。C發出的照片,作為D的回應,應理解為C的男朋友,而C發出了E的照片,E為A的男朋友,表明C有意在攻擊A的身份,證明C把A的話語解讀為不禮貌偏向。此時,見證者B、D等發出了一系列相同的話“一張照片引發的血案”。其中,“一張照片引發的血案”是流行的網絡交際用語“×××引發的血案”,常用于調侃。捂嘴笑表情“”在網絡交際中常用于愉悅的語境中,表明見證者們并沒有把現有的聊天視為在緊張的氣氛中進行,相反他們認為當下的語境是輕松的,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見證者們對虛假不禮貌的解讀為禮貌偏向。圖6標明了各方解讀的偏向。

圖6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不禮貌—禮貌”解讀偏向不一致圖示-3

C沒有經得E的同意,將E的照片發在群聊里,雖然其目的是回應及攻擊A,但此行為已間接地將E作為承受者拉入了虛假不禮貌當中。C說“拿走不謝”的同時,發出E的照片,表面上是在慷慨地給予,深層意圖是對A身份的威脅和E的不尊重,屬于虛假不禮貌。E回應了C的舉動,自然承擔了承受者的角色。E對A說“你不會信以為真吧”,表明他把C的行為理解為非調侃的話語。對C說“少胡扯”,說明他把C的話語和行為解讀為對自己與A男女朋友關系的攻擊,屬不禮貌偏向。此時見證者們仍然為B、D等,D發出捂嘴笑表情“”,表明D的解讀為禮貌偏向。B說“吃瓜群眾看戲”,其中“吃瓜群眾”為網絡流行用語之一,曾入選2016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2016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其完整表達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常用于互嘲中,表示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的態度。由此可見,B以群眾的身份定位自己,態度中立,對虛假不禮貌的解讀不存在偏向。三方的解讀偏向如圖7所示。

圖7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不禮貌—禮貌”解讀偏向不一致圖示-4

C發起了新一輪的話語,字面意思是“我在給你添福氣”,是禮貌行為。C自稱“老娘”,在班級群里,這顯然是不符身份的稱呼,其在提升自己身份地位的同時,間接降低了聽話人E的地位?!罢α苏α恕笔窃~語重疊,在口語中經常配以不耐煩的語氣,表達對聽話人的批評或對方觀點、態度的異議。因此,C的這句話深層含有不禮貌偏向。聽話人E為承受者,他的回應中稱C為“姐”,C、E為同學,明顯E在此對C做了積極的回應。但是,“給自己留著點吧”含有命令,“受不起”在此表達了E的拒絕,二者屬于消極的回應。因此,推測E對C的虛假不禮貌行為解讀沒有偏向,如圖8示。

圖8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不禮貌—禮貌”解讀偏向不一致圖示-5

此時A為見證者,她的話語“你倆慢慢玩,姐吃塊”中自稱“姐”,表面上抬高了自己的地位,對于聽話人來說,屬不禮貌行為。但是“吃塊”這句話中將圖片轉化為文字,得到“吃塊西瓜”。同樣,“吃塊西瓜”為流行的網絡用語,與“吃瓜群眾”相關,常用于調侃。A的話語深層為禮貌,所以見證者A對發起者C的虛假不禮貌解讀應為禮貌偏向。此時,承受者E又說了一句話“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此句為網絡常用語,意思是“你們城里人心機太深,農村單純,我要回去”,一般用于調侃。同時,在話語的末尾加上了大哭表情“”,該表情通常用來表達說話人的委屈,證明E把前面的對話全部解讀為“對自己的調侃”,心里頓時激發了委屈的情緒。顯然,承受者E對C的解讀為禮貌偏向,如圖9。

圖9 發起者、承受者和見證者“不禮貌—禮貌”解讀偏向不一致圖示-6

通過對以上對話進行分析和總結,可以發現A、B、C三人在三種角色中進行的轉化(如圖10):

a)A從發起者轉換為承受者,再轉回發起者,最后轉為見證者;

b)B從承受者轉為見證者;

c)C從見證者轉為發起者,再轉為承受者,又轉回發起者。

圖10 A、B、C的角色變換

這與第一部分的推論一致,發起者與承受者之間、發起者與見證者之間可自由轉換,但是承受者轉為見證者不易,見證者轉為承受者更困難,所以常以發起者為橋梁進行轉換。

D和E的角色無轉換,前者一直為見證者,后者一直為承受者。二人在角色不變的情況下,對虛假不禮貌話語的解讀偏向并不保持一致。若將“不禮貌—禮貌”譜系軸線進行填充(如圖11),不同的角色可以位于譜系上的任何位置,位置可相同(如圖2、圖3),也可不同(如圖4至圖9)。不同角色對話語的解讀可以在此譜系上自由移動,而非固定(圖4至圖9)。相同角色對虛假不禮貌的解讀也非固定不變,而是在譜系上自由移動,甚至可以從譜系的一個頂端移動到另一頂端(如圖11)。

圖11 D、E的解讀偏向變化

三、結語

本文以大學生微信群聊為語料,分析虛假不禮貌話語中的角色轉換,證實了話語交流中發起者、承受者、見證者三者的角色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可自由轉換。其中,承受者轉為見證者不易,見證者轉為承受者更難,所以常以發起者為橋梁進行轉換。本研究創新性地將“不禮貌—禮貌”視為一條譜系軸線。同一角色在譜系軸線上的位置并不固定,可隨著信息差的變化而改變。不同角色可位于譜系軸線上的相同位置,也可位于不同位置。對比相同角色在譜系軸線上位置的變化,能清晰地發現某一角色對虛假不禮貌現象的解讀是否存在變化。分析話語交流中不同角色在軸線上的位置,可以迅速、準確地判斷出各角色對虛假不禮貌現象的解讀是否存在不同的偏向和信息差。利用譜系軸線分析法,我們可簡單、快速地獲取話語分析中虛假不禮貌現象的信息差,準確地把握對話各角色的禮貌解讀和非禮貌解讀,提高理解效度,降低因誤解而導致言語沖突的發生率。譜系軸線分析方法操作簡便,結果直觀,可供入門學生、科研教師等眾多研究者使用,服務對象廣泛。本文僅基于微信群聊進行分析,譜系軸線的方法是否適用于其他途徑的虛假不禮貌話語分析、是否能為“不禮貌—禮貌”分析創新方法,還有待未來進一步探究。

猜你喜歡
發起者見證者偏向
古代熱兵器發展的見證者
不對稱信息下考慮參與者行為的眾籌參數設計
8~12歲兒童抑郁與認知重評的關系:悲傷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導向
中俄友誼的見證者
考核偏向:錯把經過當結果
Chopard蕭邦 紅毯星光的見證者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城市偏向性與城鄉收入差距
“路上的書”呼吁人們放下手機拿起書
真相的見證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