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的悲劇成因

2020-09-06 13:20張黎
參花(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克洛德巴黎圣母院雨果

摘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前期虔誠而博學的副主教克洛德·佛羅洛,在遇到愛斯梅拉達之后迸發出熱烈、瘋狂而絕望的愛,使他逐漸變得卑鄙以致扭曲了自己的靈魂。性情轉變而墮入深淵的悲劇背后是中世紀宗教神學文化的影響、愛斯梅拉達的斷然拒絕、克洛德自身的性格缺陷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具有悲劇價值的藝術典型,體現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情懷和對浪漫主義的反省。

關鍵詞:克洛德 雨果 《巴黎圣母院》

維克多·雨果作為19世紀法國浪漫派領袖,曾在拜倫過世時悼文紀念,“歐洲的詩人分成兩類:一類是以馬內利(救世主),溫存而強壯,坐在一輛霹靂和光明的車上周游他的王國;另一類則像倨傲的撒旦,當他從天國被貶謫的時候,拖帶了一大群星星墜落而去?!盵1]而拆毀天堂的撒旦遠不止拜倫一個,年輕時代的雨果也是“惡魔派”的一員,他的反叛思想在《巴黎圣母院》中得到了較為集中的體現,其中塑造的克洛德形象從禁欲到極端縱欲的轉變讓人印象深刻。本文擬梳理其前后性情轉變的生命軌跡,分析其悲劇成因,并探究這一人物形象背后雨果的人道主義情懷和對浪漫主義的反思。

一、遇到愛斯梅拉達之前

(一)狂熱追求學問的學生

克洛德在童年時期就被父母送至神學院學習,與彌撒書和辭典為伴。很有教養的他課間休息不大聲喧嘩,不欺負窮學生和公費生,擁有罕見的求知欲而勤奮好學。在16歲時神學、經學等方面的造詣已可與神父相匹敵,“對于這個年輕人來說,好像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學習?!盵2]在他20歲時羅馬教廷特許他當上了神父,成為眾多圣母院神父中最年輕的。從作者的敘述中我們幾乎找不到青年時期克洛德的道德瑕疵,雨果明確指出他的性格本來就“十分深刻、虔誠、專注”,[2]由此可知,克洛德絕非天生的“惡魔”,相反,他具有很多可貴的品質。

(二)小兄弟溫情的守護者

父母意外離世,只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小兄弟,使19歲的他第一次在世俗世界里感受到了責任與溫情,“像初戀一般”的感情充溢著他。[2]他扮演的不僅是兄長,而更多的是“母親”的角色,為此他發愿為了兄弟的幸福而獻身神職。

之后,出于惻隱之心和為兄弟“貯備的一樁功德”的想法,[2]他收養了丑陋而為眾人厭棄的卡西莫多,給他陪伴與教育,并在其長大之后如其所愿將大鐘嫁給了他。雖他對待卡西莫多有時很粗暴,但卡西莫多的善良與內秀,難說沒有副主教愛護與教育的功勞。此外,他曾幫助甘果瓦使其成為真正的學者,足見他的善良仁慈。

小兄弟長大后不學無術,連作者也無奈地發出感嘆,“他為什么要把他嬌寵壞了呢?”[2]所謂“慈母多敗兒”,小兄弟若望的不成器從另一側面體現了克洛德的寬厚,當然也透露出克洛德情感溝通能力的不足。

(三)“陰森可怕”的巫師

歲月積淀,成為副主教的他,教育小兄弟和科研這兩項昔日里甜蜜的工作“逐漸滲進了苦汁”,[2]公眾只是根據他“光禿禿的寬大的額頭”“低垂著腦袋”“緊蹙的眉毛”等外在表現而加以惡意地揣測。[2]而那些相當可怕的名聲不過是他們對克洛德的誤解,連雨果都忍不住跳出來為其辯護:“凡是埃及的科學,凡是魔術、巫術,哪怕是最清白無辜的,在那些圣母院管事人看來,都是妖法”“公眾也差不多有著這同樣的誤解……把克洛德當作巫師?!盵2]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聰明、熱情、富于想象力”“太耽于夢幻”的克洛德太過優秀而封閉自我,[2]加之并非清秀的外表和卡西莫多常伴左右,使得他的壞名聲在教務會和公眾中悄然傳播??寺宓率枪陋毜?,內心苦悶而無處訴說。

二、遇到愛斯梅拉達之后

(一)壓抑感情以避免墮落

在尚未遇到愛斯梅拉達之時,他是幸福的,至少他以為自己是幸福的。在中世紀教會極端禁欲與極端縱欲的大背景下,[3]克洛德無疑是超群的。這時的他心胸坦蕩,虔誠地篤信著上帝,是可以與愛斯梅拉達相媲美的。

面對誘惑并非未曾反抗過,克洛德坦言,“已經半著迷了,我就試著要抓住什么免得墮落?!盵2]他懇求主教頒發禁令,想著眼不見為凈。他去搜尋以前因巫師傳授不祥技藝給小動物而遭受刑罰的卷宗,認為小山羊加里惟妙惟肖的表演出于妖法。西方文化中,因山羊發情時格外淫蕩,被視為欲望的象征,進而成了魔鬼的化身。而克洛德或許正是基于此,將小山羊的聰慧置若罔聞,而只看到了他最愿意相信的“巫術”成分,這是克洛德神職人員的身份所致。此外,他也試圖向科學與宗教求助,但在書本里看到的是卻埃及姑娘的影子。于是他想再見她,腦中形象太過完美,也許事實并非如此,然而世事難料。

(二)背叛上帝而去追求愛情

作為長久的禁欲主義者,在遇到愛斯梅拉達之后,克洛德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是靈與肉、天國與世俗間的激烈博弈。這復雜矛盾的內心,與歌德筆下“浮士德難題”類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我的心中啊,盤踞著兩種精神,這一個想和那一個離分!一個沉溺在強烈的愛欲當中,以固執的官能緊貼凡塵;一個則強要脫離塵世,飛向崇高的先人的靈境?!盵4]從哲學層面講,浮士德糾結于自然欲求與道德律令之間的矛盾,而克洛德在世俗與宗教之間徘徊,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克洛德較之浮士德,根本缺乏愛的能力與愛的自由。他自幼缺乏父母愛護與陪伴,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愛人。在神學院的學習成就了他副主教的地位,也導致了他多年的禁欲,使他無法正大光明地追求愛情,只好采取綁架、脅迫、拐賣等極端方式。

面對埃及姑娘,他為愛背叛了多年的信仰,那熱烈瘋狂高于生命的愛,對方卻根本理解不了。她欣賞不了他的“丑”的外表,欣賞不了他的博學,欣賞不了他深沉的愛慕,更欣賞不了他粗暴的表達方式。她面對克洛德的真情告白直言,“我告訴你我是屬于我的弗比斯的,我愛的是弗比斯,漂亮的是弗比斯!你這個神父,你多老!你多丑!滾你的吧!”[2]她決然而殘忍地拒絕了他,絲毫無商量的余地。即使沒有克洛德的出現,“單從她對衛隊長法比至死不渝的愛情以及心甘情愿做太陽神的情婦”“玩物”上就可以斷定,等待她的必然是一個悲劇的結局?!盵5]美貌善良而富于同情心的她,同時持有幼稚淺薄的愛情觀,以浮華的外表作為衡量標準,不僅帶來了其自身的悲劇,也以此為由拒絕克洛德,使得他深感痛心與絕望。

(三)認知清醒而走向墮落

在最后對愛斯梅拉達的表白中:“牢房包圍著你,可是你靈魂深處也許還有一線光明,雖然那不過是你對那玩弄你的心靈空虛的男人的幼稚的愛情罷了!我呢,我的心是一座牢獄,我的心像冬天……”[2]可見,他對愛斯梅拉達永遠不會愛上自己有著清醒認知,而這一現實于他而言太過殘酷,以致扭曲了他的靈魂。

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情并不僅僅是世俗中的那種占有的愛。因她對弗比斯的愛而妒火中燒,連卡西莫多都要嫉妒,這是事實。然而克洛德的愛絕非那么淺薄。所謂“得不到就毀滅”也并非我們世俗男女的扭曲情愛,而是因他內心對上帝的愛與對愛斯梅拉達的愛這兩者的沖突所致。最后面對兵丁的追殺,他讓愛斯梅拉達從絞刑架和自己兩個中間選擇一個,要么我得到你,要么我殺掉你,而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因對于他而言,他的人生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走向天國,要么走向世俗。如果愛斯梅拉達肯接受自己,他將背棄上帝而走向世俗。而他生長在那個以宗教至上的中世紀,背棄主這個觀念本身就很大逆不道,是他難以承受的。而如果愛斯梅拉達可以給黑暗中的自己一線光明,他愿意背負這可怕的罪責與愛斯梅拉達共度一生,雖會遭人唾棄??寺宓聝刃恼嬲薜钠鋵嵤亲约?,而他恨自己的方式便是恨那個“誘惑”了他的愛斯梅拉達,恨那個讓自己背叛多年信仰的愛斯梅拉達,他恨她的美麗,因為她的美麗誘惑了他。所以,愛斯梅拉達的拒絕對他而言是雙重打擊,使他在墮落的路上越走越遠。

三、雨果塑造克洛德形象的初衷

雨果是出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創作的《巴黎圣母院》,故事的創作背景是1482年路易十一統治下的中世紀時期,而與小說的發表年份1831年的社會現實息息相關,波旁復辟王朝雖結束而仍有余燼,回顧復辟時期人民在封建專制和宗教神權下的悲慘遭遇,雨果感慨萬千,為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他運用戲劇與文學“集中的鏡子”觀念和浪漫主義豐富的想象力,[6]創作出了作為禁欲主義者的克洛德在遭遇愛情之后放縱過度的典型形象,并寄予其深切的同情。作為浪漫主義的掌舵人,雨果偉大的地方在于浪漫并沒有蒙蔽他的雙眼,他也看到了浪漫存在的問題,一廂情愿的浪漫也許就是走向毀滅:未受過教育的自然狀態下的人僅以外表就去評判一個人的“生死”,如愛斯梅拉達;放縱熱烈的情感而不懂節制只會讓自己墮入黑暗,如克洛德。

綜上所述,造成克洛德悲劇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中世紀宗教神學文化的影響,身處中世紀教會的克洛德,為本質是上帝文化的宗教神學文化所折服,而“上帝文化正是通過上帝、神權、天國和來世,通過禁欲,完成了對人類生命的控制,束縛了人的健康發展”;[7]其次是愛斯梅拉達以克洛德殺害弗比斯和其老而丑的外表為由,斷然且多次拒絕了他,使他徹底絕望,這是導致克洛德性情轉變的直接原因;再次是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天性憂郁而自幼便缺少家庭關愛,使他缺乏愛的能力;專注而孤僻的性格加之副主教的身份地位,使他沒有愛的自由,使他的苦悶無處傾訴。種種因素加之于克洛德身上,使其感受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痛苦,以致極端縱欲而走向毀滅。作品中“Tempus edax,homo edacior”(即“時間盲目,人類愚蠢”)或許也正是作者對人類自身清醒的認識,值得多數人警醒。[2]

參考文獻:

[1]易漱泉,曹讓庭,王遠澤,等.選編.外國文學評論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67.

[2][法]雨果.巴黎圣母院[M].陳敬容,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3]林中澤.中世紀西歐的宗教禁欲主義及其歷史影響[J].史學月刊,1997(05):60-65.

[4][德]歌德.浮士德[M].董問樵,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2:57-58.

[5]方位津.靈的追求 肉的毀滅[J].外國文學研究,1995(02):3-9.

[6]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191.

[7]薛永武.試論中世紀文化及其本質特征[J].理論學刊,2003(05):140-142.

(作者簡介:張黎,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責任編輯 葛星星)

猜你喜歡
克洛德巴黎圣母院雨果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雨果剃發
巴黎圣母院之殤——紀念巴黎圣母院
身份失焦與生存實驗
——《對面的撒旦》的文藝心理學分析
拯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
雨果的“謊言”
壓抑下的人性畸變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形象
如果雨果的哈爾威船長說了假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