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園在望

2020-09-06 13:33龔舒琴
金山 2020年8期
關鍵詞:賽珍珠故園鎮江

龔舒琴

1896年1月,因為母親凱麗的堅持,4歲的賽珍珠和弟弟跟著父親賽兆祥從清江浦來到了美麗的江南古城——鎮江,從此,開始了她在鎮江近18年的定居生涯。

18年的光陰里,賽家幾度搬遷,最終定居于登云山上。至今,她家位于登云山巔的老宅子——一棟頗具異國風情的小洋樓還在;她就讀并執教的崇實女中還在;她從家里走向風車山上的學校學習和任教的小路還在,鎮江人親切地稱之為“珍珠小道”。

在鎮江,她完成了人生的第一篇作品、處女作——《我們天堂中真正的家》。這是六歲的珍珠在失去心愛的弟弟克萊德后寫下的,發在當時的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基督觀察者》上。這是她走向未來輝煌創作生涯的開始,也是她一生寫作的源頭。

在鎮江,她跟著王媽——一位善良且給她一生帶來重要影響的家庭保姆,吃著鎮江的美食,聽著鎮江的方言,耳濡目染著鎮江的民俗,開心地長大。

在鎮江,她跟著孔先生——一位正直而開明的國學老師,開始了對中國經典文本的正式學習。是溫潤敦厚的孔先生給了她中國傳統文化和禮儀的最初啟蒙。甚至,在孔先生病逝的時候,童年的賽珍珠執弟子之禮為先生送行。

在鎮江,她和自己的中國玩伴一起,在嬉戲中度過了童年、少年時光。

在鎮江城西的街街巷巷,她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傾聽并了解中國人的民俗,學習中國人說故事的敘述方法。同時,在那座小二樓的廊檐下,她從閱讀狄更斯的作品而開始了解西方世界。正是這棟根植于中國鎮江大地上的西式小洋樓,開始了她中西方文化的學習、碰撞乃至于最初的融合,給了她一生都在用雙焦視野看世界的習慣和思維。

漸漸地,賽珍珠長大了。這個小小的世界,已經無法滿足步入青年時代的她旺盛的求知欲。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回到了美國——她自己的母國。臨別之際,她是數著日子在跟中國告別,心中的不舍,在幾十年后回望的時候,依舊是那樣的清晰和感傷。

但是,在那個本該熟悉的國度里,在有哥嫂、舅舅、表姊妹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在美國師生環繞的氛圍中,她卻有了“異鄉人”的困惑和惆悵。加上彼時,她最愛的母親正遭受病癥的折磨。于是,已經步入職場的珍珠,再一次,踏上了回歸中國鎮江的征途。

青春的賽珍珠回到了鎮江。不久,她陪著母親去廬山養病。正是在那里,她遇到了最初的愛人。很快,在鎮江,一百多年前的那個夏日,登云山上那座西式小二樓的花園里,她和她的王子——一位同樣來自西方的農學博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此,她的名字成了Pearl? S. Buck。在公眾的視野中,她成了布克夫人。而且,吊詭的是,盡管她的婚姻有過變化,但這個名字卻陪伴了她的一生。從此,她陪伴著夫君,離開鎮江,去到了安徽的宿州,開始了另一段風情迥異的中國農村生活。

鎮江是她畢生都魂牽夢縈的地方。在她的自傳體散文集《我的幾個世界》里,她稱鎮江為“中國故鄉”。如果說,童年的珍珠第一次來到鎮江,是被動地因為父母的使命而來。那么,在她完成了美國的大學學業后再次來到鎮江,則是她自己的鄭重選擇。

在她家小二樓不遠處的一座山坡上,在曾經安葬許多外國人的西僑公墓里,她摯愛的媽媽和哥哥、姐姐、弟弟,依舊長眠在那里。而她的父親,則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洪水和疾病,孤獨地安息在中國的廬山上,藉由這綿綿的長江,和自己的妻兒遙相凝望。賽家六位親人,永遠地留在了中國“故鄉”。

賽珍珠一生摯愛中國人民。終其一生,都在為中國人民而書寫而吶喊。中國人民尤其是鎮江人民也深愛著這位金發碧眼的“女兒”賽珍珠。為了珍珠能夠順利地“踏上”中國的“回家之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有一批鎮江本土的研究者從收集資料入手,通過對賽珍珠在鎮江生活蹤跡的再發現、再發掘和保護,開始了對這位遠去的女兒最初的懷念之旅。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鎮江人更是勇敢地開啟了歡迎“女兒”歸來的破冰之旅。而2003年,“鎮江市賽珍珠研究會”的正式成立,更是讓賽珍珠在鎮江的宣傳、推介、紀念和研究工作步入全盛期。

1991年1月,鎮江舉辦了“賽珍珠文學作品創作研討會”。 1992年10月,在賽珍珠誕辰100周年之際,在中美兩國政府及民間的共同努力下,賽珍珠故居(鎮江)修復并正式對外開放。珍珠故園在盼望著遠行的女兒早日歸來。

這是位于潤州山路6號B棟的一幢老宅子,占地約400平方米,和賽家在中國其他地方故居的格式大體相似,也是一座青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1992年10月對外開放的時候,它的名字更具中西方交流特色:“鎮江市友好交流館”。

時隔經年,帶給童年珍珠無數快樂的母親常常彈奏的琴還在,珍珠父親傳教時候的手提馬燈還在,書桌還在,壁爐還在。最溫馨的是,在賽家人吃飯的餐桌上,鎮江人永遠地擺放著珍珠童年最愛吃的“黑橋燒餅”、咸鴨蛋和鎮江“咸菜”。老物件,老味道,彌漫的是鎮江人的綿綿情愫。2002年,賽家故居已經成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眼下,鎮江人正在為故居成為更高等級的文保而努力著。

1935年,賽珍珠離開了生活近40年的中國,從此,她沒有再回來。1973年,她溘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恰好也是她回到美國度過了40年的光陰。在她的后半生涯中,回到美國的賽珍珠非常思念中國。她思念長眠在中國的親人,思念她在中國曾經的生活和朋友。這期間,她有過很多次機會可以歸來,但她錯過了。當她已屆耄耋之年,她竟是那樣地渴望重回中國,她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她不顧年老體邁上電視講中國故事,她一次次地去外交部門申請、追問,但是,太多太多的原因,她已永無機會回到故土、故園。

人世間最凄涼的,莫過于“永不再見”。珍珠不幸,有生之年,未能歸來,來故園小居。但,珍珠有幸,在她離開的85年漫長歲月里,中國人民尤其是鎮江人民始終沒有忘記這個身在異國的“女兒”,沒有忘記這個畢生都在架構中國和西方溝通、交流的友誼之橋的“女兒”。鎮江人感恩她為傳播中國文化所做的種種努力,他們視之為一份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他們為她精心地守望著她的故園,打掃、修繕、看護。因為,在鎮江人的心中,她為中國人所有的付出,都如同她的名字一樣,閃爍著永恒的光輝。

多想告訴你,珍珠,歡迎你安然“歸來”。

猜你喜歡
賽珍珠故園鎮江
山月
遙憐故園菊花開
賽珍珠:我在鎮江有個家
我的鎮江尋根之旅
鎮江高等??茖W校賽珍珠研究所簡介
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李軼賢
21世紀中國賽珍珠研究述評
鎮江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
鎮江是這樣調價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