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對理想人格塑造的啟示

2020-09-06 13:23張維
各界·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理念

張維

摘要: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理想的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這一理念的提出對于日本國民的理想人格塑造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當下社會理想人格缺失問題的凸顯,所以本文從日本理想的人這一理念出發,全面深入把握理想的人的精神內涵,從而積極探求有益于解決理想人格缺失得困境。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從個人、家庭、社會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的把握,注重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個人、道德高尚、胸懷寬廣的家庭成員、有擔當、有信仰的公民,這一理想人格的不斷塑造有助于個人自我的完善,同時有助于當代青年更好地肩負起時代的使命和擔當,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貢獻力量。

關鍵詞:理想的人;理念;理想人格塑造

一、理想的人的理念的提出

20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得到高速發展。日本二戰之后,經濟復興是舉世矚目的,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人們精神方面的問題卻日益凸顯出來。一方面,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出現。另一方面,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戰敗造成的精神空白和精神錯亂依然存在。面對這些問題,日本制定出理想的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解決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和戰后日本民眾的精神方面的恢復。理想的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豐富的內容,不僅僅對當下的日本公民訴求提供了現實依據,還對未來的日本公民給出了一些理論的標準和要求。理想的人的提出,對于日本公民在理論和實踐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對于那個時代人的現實的反思,也是對于未來人的發展模式的創新。理想人格的研究,也是基于現實的人,所以對于理想的人的分析,能夠得出對于理想人格塑造的一些啟發。

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在人類社會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作為改造世界主體的人類在某些方面卻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挑戰。理想人格的缺失是人所面臨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難題,這一問題的存在勢必會阻礙人的發展,所以解決這一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理想人格就其內涵來說,是現實的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綜合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格式和標準,是對于人生形象的理想描述。理想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受教育者、社會環境、社會關系和社會實踐的影響。當代社會理想信仰的迷失、道德觀念的淡漠和審美價值的失落,都凸顯出了理想人格缺失的困境。同時,理想人格與現實個人的實踐密切相關,對個體改造世界、完善自我,同時實現自我價值意義重大。

二、日本理想的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內容

《菊與刀》中對于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性格進行過深刻的解讀,學者得出日本人的性格特點及日本的文化特征,既溫柔又粗魯的矛盾特點。理想的人這一理念,必然是對日本文化歷史傳統之中人的規定的抽象概括和繼承發展。理想人的理念具有豐富的內容,從當下和未來的視角,對現實的個體從不同層面和環境之中,給予了理論的指導。無論是作為自由、個性、具有堅強意志和敬畏之心的個人,還是把家庭當作親情、休息以及教育地方,而且是一個開放的家庭,并且要做一個埋頭工作、有創造力、遵守社會規范和熱愛國家的社會成員和國民。這些都是理想的人對于公民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以及所要實現的目標,一個現實的理想的人。

(一)作為個人

作為個體,要有自由抑或是自覺的人格,這是基本人權的根據所在,它能夠約束人的純化本能與沖動,同時還要承擔與自由相對的責任,自由與責任要同等看待。所以,“所謂人,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的自由的主體;自由是各種德性的基礎?!逼浯?,還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珍惜自己。每個人都有人格,但是個性是有差異的,要發展自己獨特的個性,但還必須尊重他人的個性。珍惜自己,不能耽于享樂,陷入懶惰,要注重強健體魄,健全的體魄是我們的義務,一生的幸福依附于健全的體魄。最后,做有出息有勇氣的人,既是具有堅強的意志的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具備理性和求同存異的勇氣,樂天下之樂,憂天下之憂的品德。同時還必須要具有誠信,這也是堅強意志的一個方面??傊?,做一個理想的個人,必須注重德、智、體各個方面的綜合才是理想個人的形象。

(二)作為家庭成員

個人,也是家庭的成員,家庭對于每一個家庭成員來說意義重大。理想的人,需要把家庭作為親情、休息和教育的場所。家庭是維系親情的紐帶,它的本質在于各種異質的愛結合在一起,構成親情的場所。在不穩定的社會生活中,家庭給予健全的喜悅,構成純潔的休息場所。在家庭也是大眾社會、大眾文化中恢復自身、恢復人性的場所。同時,家庭換承擔著教育的功能。家庭對于其成員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家庭的氛圍可以影響個人,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尤為重要和關鍵。家庭也是開放的,個人既要著眼于家庭的利益得失,更要重視社會和國家的利益。綜合以上觀點,個人要注重家庭,家庭對于個人在知、情、意、行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是成為理想的人所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三)作為社會成員和國民

個人還有作為社會成員和國家公民的角色,他們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社會作為生產的場所,多種多樣的工作彼此配合,社會才得以生存延續。社會成員都要努力提高社會的生產力,促使自身幸福,也能幫助他人幸福。個人還要不斷創造價值,增加社會福利,為國家不斷地做貢獻。個體自我創造能力,也要在實踐當中不斷地提高,不斷能在實踐中發揮出創造性。作為社會成員,尊重社會規范,這是社會成員的義務所在。作為國民,國家是賴以生存的場地,也是其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所以要具有愛國之心,還要不斷培養國民性??傊?,現實的個人脫離不了根本屬性社會性,在社會之中總是以各種關系的形式與世界來實現自我,也只有在各種多樣的社會關系網絡鏈條中,個人的價值才能得以真正實現。

三、理想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對理想人格塑造的啟示

日本理想的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旨在于培養具有個人的高度覺悟能力,具備有擔當、有責任,能為社會和國家發展不斷奉獻的好公民。同時在能在社會發展中實現個人的訴求和最終價值的人。這一理念對當下時代培養具有理想人格的時代參與者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同時給予我們應對社會理想人格缺失困境這一難題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迪。每個時代對于融入其中的參與者提出不同的理想人格衡量標準和尺度,它體現著一個時代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在當下社會,個人作為社會發展和進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個體應該自覺學習努力充實自我方能德才兼備、全面發展,培養道德高尚、胸懷寬廣的人,樹立理想信仰,從而塑造理想人格,成就具有時代價值的理想的人。

(一)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個人

日本理想的人的要求,旨在個人從自我出發,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這才是一個真正理想的人所具備的品質。馬克思也曾提出要人的實踐活動的最終歸宿是,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最終能夠塑造一個全面的人?!叭姘l展的人”,一方面指出人是歷史的產物,個人的發展是由社會歷史決定的;另一方面,人只有在改變社會的能動的實踐中才能使自身獲得不斷地完善和發展。一個全面的人,它所具備的必須是理想的人格,只有擁有理想人格的個人,才是全面發展的人。自覺承擔責任,履行應有的義務,這是對個人的基本要求。其次,學習并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活動的完成。同時,在實踐中還要注重自己的個性培養,磨煉自己的意志,從而達到個人理想與現實相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二)做道德高尚、胸懷寬廣的家庭成員

家庭是一個孩子教育啟蒙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理想的人的理念折射出對于家庭,我們不能僅僅把它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組成的形式的觀念,他也是我們個人全面發展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我們歷來倡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優良的家風和家庭美德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家庭對于個人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隱形家庭教育,對于個人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上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個人在家庭之中也必須竭盡所能去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家庭作為一個集體,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一個和諧美好的環境的創造與每一個人都是分不開的。個人理想人格的塑造,絕不僅僅依靠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視。個人必須學習家庭的傳統美德,把家庭的優良家風作為自身人的一部分,培養出道德高尚、胸懷寬廣的家庭成員,塑造出不僅僅具有個人鮮明個性,還要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積淀的理想人格。

(三)做有擔當、有信仰的公民

我們每個個體不是單獨存在,而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個人生存和發展必須處在一系列的聯系之中,與周圍的事物進行各種各樣的交流。理想人格的塑造,我們不但要從個人以及家庭出發,還要聯系國家這個大的環境。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必須要有愛國之心,以及國家自豪感,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v觀我國今日的發展局面,凝結著一代又一代的自強不息的優秀人民的艱辛。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擔當和使命,在新時代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面對國家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時代任務,我們必須不辱使命,勇敢擔當。同時,擁有作為中國民族公民的公民意識,自覺樹立國家信仰。在新時代的引領之下,塑造有擔當、有信仰的理想人格,不斷完善自己。具備有擔當、有信仰的理想人格的個人,在新時代的發展潮流中能夠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科學技術日益突飛猛進地發展,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類會面臨一系列與自身相關的問題,如社會理想信仰的迷失、道德觀念的淡漠和審美價值的失落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塑造理想人格來化解,因此理想人格的塑造是當下急需解決的一項課題。但是理想人格的塑造需要漫長的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輕易實現。當代大學生是新時代建設的重要一員,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積極塑造他們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十分必要。結合日本理想的人理念的精神實質,綜合個人、社會、國家等各個層面對個人理想人格的訴求,塑造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個人,做道德高尚、胸懷寬廣的家庭成員,做有擔當、有信仰的公民。積極踐行這一理想人格的精神內核和終極訴求,培養有作為、有擔當的新時代社會進步的助力者,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從而推動新時代中國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理想的人——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咨詢報告(1966年10月31日)[J].外國教育資料,1986(03).11-18.

[2]鄭凱利.思想政治教育與理想人格的塑造[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7(05).

[3]王道勛.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塑造理想人格開始[J].教育微論,2016(04).

[4]李宗賢.略論大學生的“精神成人”[J].現代大學教育,2008(06).

[5]李杰.大學生的精神困境與理想人格的確立[J].湖北社會科學,2008(02).

[6]于永紅.李輝論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成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06).

猜你喜歡
理念
讓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減負增質”理念下作業管理的創新策略
基于OBE理念的課堂教學改革
遵循課程理念,探尋專業成長之路
滲透STEM理念,融入物理創新思想
化廢棄垃圾為腦洞藝術:環保理念銘記于心
基于學思理念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實踐探究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歷史教學初探——以《面向未來的工業革命》一課為例
理念確立方法方法決定成敗
用心處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