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形勢下廣播電臺新聞的采編技巧

2020-09-06 13:46肖超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廣播電臺新聞新形勢

肖超

摘? ?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一批又一批的新生新聞媒體掀起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浪潮,即便如此,廣播電臺仍然憑借著其重要的意義和獨特優勢始終被黨和政府所信任和青睞,但是,傳統的廣播電臺新聞宣傳模式早已跟不上時代發展趨勢,在廣播電臺新聞采編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因此,要想使得廣播電臺獲得更好地發展就必須要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本文首先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新形勢下廣播電臺新聞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現存問題提出了對應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

人們生活節奏隨著競爭壓力的增大也在不斷加快,在快節奏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更愿意觀看那些吸引眼球且輿論性較強的新聞信息,而信息網絡化和新媒體的發展更是極大沖擊了廣播電臺的原本地位,針對廣播電臺新聞如此嚴峻的發展形勢,相關工作者必須要重視起新聞采編技巧的科學性,也只有清楚地認識到廣播電臺新聞現存問題才能更好的填補缺口、彌補不足,從而使得廣播電臺獲得更具有時代意義的新突破。

一、新形勢下廣播電臺新聞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度重視經濟效益

新形勢下,廣播電臺仍然將新聞報道內容定位在黨和政府官方層面以及民生層面,無論是哪種定位的新聞媒體都需要經濟力量作為運行支持,但是,隨著報紙、電視以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臺的經濟收益也逐漸處于劣勢的局面,而廣播電臺為了爭取更多的經濟方面的支持力量不得不注重宣傳拉贊助[1]。不能否認,經濟力量的支持的確是廣播電臺平穩運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如果過于注重經濟效益便很容易使得廣播電臺在發展的過程中偏離初衷,從而使得廣播電臺由于偏離最初的定位慢慢喪失黨和政府傳聲筒的作用。除此之外,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宣傳拉贊助上便會使得編排節目的精力大大壓縮,更會使得節目質量大打折扣。

(二)缺少高素質人才

諸多新聞媒體的沖擊使得廣播電臺逐漸處于劣勢地位,而新聞報道也被搶去了大部分市場,因此,廣播電臺的財力和物力逐漸面臨嚴峻的形式,廣播電臺給予新聞采編人才的工資待遇相比之下較低便很難吸引人才加入到工作過程之中。廣播電臺由于資金的限制無法將人才后期培訓工作做到位,久而久之,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人員的思想觀念和采編技巧便會與時代相脫節。除此之外,互聯網的大力發展帶給高素質人才更多的吸引力,而廣播電臺傳統的發展模式滿足不了高素質人才的時代需求,高素質人才的缺失也會使得廣播電臺的發展前景堪憂。

(三)新聞報道與民生脫節

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主要是面向黨、政府和人民的,因此,工作重心和新聞報道內容更應該向貼近民生的方向發展,而目前來看,雖然提倡高度重視民生問題,但是,廣播電臺并沒有切實的做到新聞報道的接地氣,新聞報道內容也沒有真正為人民發聲,久而久之,廣播電臺與人民的距離越來越遠,與民生相脫節的新聞報道內容也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

二、新形勢下改進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的對策

(一)重多采訪元方式和高質量采訪內容

采訪工作是廣播電臺新聞采編過程中信息收集的環節,因此,想要使得廣播電臺新聞報道內容質量更高就必須要從采訪工作的改進入手。首先,采訪工作并非每一個人都可以勝任,采訪同樣也是一種藝術,目前,常見的采訪方式就是提問循序漸進、環環相扣,這一種方式的優勢在于能夠更好地建立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聯系性,除了需要在采訪之前做好準備工作之外,還應該注意在采訪過程中要根據實際采訪內容對被采訪者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使得事件的真實面貌得以還原。其次,想要得到較為獨特、較為新穎的采訪內容就必須要善于抓住被采訪者回答問題的細節,而不是為了提高新聞熱度而對采訪內容隨意編造,因此,這就需要采訪人員不斷提升自己對于細節的敏感力以及對細節的挖掘能力[2]。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采訪的內容必須要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采訪人員也需要在后期整理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還原新聞事件的真實性,而新聞報道的主題不僅僅要貼合報道內容,更要牢牢抓住大眾的眼球。

(二)提高新聞報道的感染力和輿論影響

新聞報道的靈魂主要在于“新”上,因此,就需要新聞采編人員具有捕捉新穎信息的能力,除了能夠在采訪過程中憑借自身敏感力對細節進行捕捉和挖掘,在后期對采訪信息進行整合和處理的過程中也要注重新聞報道的輿論性和感染力,從而使得新聞報道內容在還原真實事件的前提下能夠收獲更多的熱度。新聞采編人員是廣播電臺新聞報道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因素,因此,廣播電臺新聞報道是否具有足夠的感染力和輿論影響還是要依靠采編人員自身的采編技巧,從而使得新聞信息能夠以一種新穎的方式被大眾所喜聞樂見。除此之外,新聞報道選取的主題和編排的節目同樣也決定著新聞報道后的社會熱度,而采編人員不僅僅要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取出吸精的主題精髓,更要使得編排的節目接地氣,比如,在報道某一地區人民生活的時候便可以在新聞中融入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及日常生活的片段,通過百姓自述、真實記錄等方式從多個角度對新聞報道內容進行呈現。

(三)報道內容貼近民生

雖然新時代的發展在催促著廣播電臺進行不足的改進和自我完善,但是,廣播電臺在謀求更好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堅守原本的初衷,也就是將新聞報道內容依舊定位在為人民服務方面,因此,廣播電臺新聞采編人員在編排報道內容的時候更要以民生新聞報道為主,從而拉近黨和政府與人民的距離[3]。比如,報道一些黨和政府提出的解決民生問題的措施以及人民被解決民生問題后的真實情感等。

結束語

新形勢下,各種媒體競相發展,雖然新媒體的興起帶給廣播電臺巨大的沖擊,但是,只要廣播電臺始終沿著自身發展的初衷進行不斷完善必然會憑借其獨特的優越性得到社會范圍內的更多青睞,而廣播電臺想要重新爭取優勢地位就必須重新對當前的發展模式進行審視,只有及時的解決廣播電臺新聞采編過程中的現存問題才能夠為廣播電臺迎來更為發展的前景助力。

參考文獻:

[1]姚一鳴. 新形勢下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J]. 中國傳媒科技, 2013(18):96-97.

[2]王淑潔. 關于新形勢下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的思考[J]. 新聞研究導刊, 2018, 009(006):189,223.

[3]張丕新, 周玉杰. 關于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術的討論[J]. 新聞傳播, 2013(12):226-226.

猜你喜歡
廣播電臺新聞新形勢
試論地方廣播如何利用好新媒體特性實現“突圍”
廣播電臺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研究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