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破碎與反思

2020-09-06 13:46楊千樂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摘? ? 要:在影視美術中,場景空間往往是電影情節展開的特定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最近大熱的《1917》更是如此,影片描繪了兩個英國士兵在八小時內穿越敵區傳達消息的過程,通過“一鏡到底”的形式展現。導演將“內容本體”顛倒成了“影像本體”,因此在空間設置上更是別出心裁,并且借鑒了許多文藝片的手法與構造,配合其獨特新穎的形式打造出了別樣的戰爭美學。

關鍵詞:一鏡到底;場景設置;戰爭美學

一、敘事場景空間下的沉浸感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一切都主要發生在行進過程中未知的危險,《1917》的新穎之處在于觀眾仿佛是接受任務的第三人,一直參與其中,而這種感覺的主要原因就是“一鏡到底”的應用?!耙荤R到底”能最大限度展現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更好地傳達內在情緒的動向、過程以及完整狀態。

戰爭是冷酷無情的,影片前半段出現的場景主要是壕溝、司令部、鐵網之后的泥濘戰地、充滿老鼠的防空洞、草地和被廢棄的房子。這些場景布置是為了還原大眾所認知的真實的戰爭圖景。同時腐爛的尸體、嗡嗡的蒼蠅也一直出現,更加增強了畫面感。

與此同時,光影的把握也參與到敘事場景的空間中。由于是戰爭題材,影片將室外天氣設定為陰天,用以體現戰亂環境下陰沉、壓抑的氛圍。直到最后一幕的溫情時刻,才允許一抹陽光的進入。但陰天并不是時刻都有,在一些場景中導演利用“三分打,七分遮”的方法來構建。如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兩人進入到被廢棄的房子中時,光源主要在破漏的房頂,和殘缺的墻壁,導演畫面中的兩處光源都加了適量的遮擋營造出陰郁的氛圍。

在場景和表達形式的共同構建下,觀影者和主人公合二為一,沉浸在影片精心布置的時空之中,此時的緊張氛圍不需要過多的渲染,之后的驚嚇感和恐懼感是瞬間爆發出來的本能。

二、表意場景空間下的破碎感

人在戰爭中的死亡,不一定是死于槍林彈雨、炮火橫飛,這些巨大的戰爭表象,也有可能是死于一只亂竄的老鼠,一次本能的善良,以及一種無法擺脫的荒誕與絕望。[1]影片中的鐵網、烏鴉、蒼蠅、尸體、白骨,展示了戰爭的恐怖和殘酷,但是這幾乎是所有戰爭片的標配。比感官刺激更觸動心靈的,是那些碎片式的溫暖,不連貫的感受,和隨著長鏡頭一起綿延的虛無。

表意場景中大量的道具設置讓我們在沉浸的未知危險之中感受到了不經意流出的溫暖:突然出現的牛奶帶來希望與生命的延續;漂浮的花瓣帶來戰爭中的詩意美感和喚醒;結尾孤獨的樹象征了危險的希望;還有一直在影片中貫穿出現的照片。

照片是戰爭片中的常用道具,是在巨大創傷下的個人溫情體現。影片《1917》的立足點就是從個體出發,因此照片的表意功能加倍放大。當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在進入德軍防空洞,發現床架上有一張德軍緊急撤退時遺留的與家人的照片;繼續往里走時,老鼠引爆了地雷,斯科菲爾德被埋,當布雷克救出他,斯科菲爾德走出來便掏出裝有照片的鐵盒,確認照片的存在。正是死里逃生,激發起此前比較冷漠的他對家人的牽掛之情。布雷克臨死前,讓斯科菲爾德幫他掏出家人的照片,斯科菲爾德舉著照片給他看,布雷克死后,斯科菲爾德將照片放回布雷克的衣服,讓其家人“陪著他”。

影片由戰地的草叢開場,也從戰地的草叢結束;近乎一樣的兩片草地,一個是后方的景色,一個是前線的景色。結尾斯科菲爾德靠著一棵樹,掏出家人的照片端詳后,如釋重負地閉上眼睛,就像影片開端那樣,二景何其相同,歷經艱險和生死的斯科菲爾德像完全沒有移動過一樣,從一點到另一點,這樣的刻畫透露出了戰爭的荒誕性,我們不由得開始代替斯科菲爾德思考:戰爭為了什么?

三、對比環境設計下的戰爭反思

影片前半部分,現實主義敘事手法和沉浸的感覺讓觀影者和送情報的士兵一起走向目的地。當布雷克遇難后,斯科菲爾德從迎來了轉變:從一個被迫前行轉變成主動且堅定地前行。這明確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了對比環境的設計之下。

場景的轉變在一個二十秒的黑屏后,沉浸其中觀看者由此暫時逃脫出來,當再次亮屏的時候,太陽般刺眼的照明彈將影片的色彩點亮,影片由此開始詩化的表達,超現實主義的傾向開始凸顯。斯科菲爾德逃離廢墟之城,是全片光線處理最為爛漫的段落,過于明亮的光效將廢墟之城描繪成看人間的煉獄,一團團燃燒的光源劃過天空,照射在殘垣斷壁上,拉出長長的影子和流動變化的光影,噩夢般的鬼魅氛圍在這其中蔓延,孤獨的科菲爾德在其中奔跑,畫面節奏也因此變快,到達目的地的愿望變得迫切起來。逃離段落的最后片段,導演將拍攝時間設定成黎明時分,在即將逃出的一瞬,畫面主體色調由狂熱的紅黃色變為理性的冷藍色,利用天光的色調與燃燒房屋的色調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士兵一瞬間處境的轉變,也讓我們暫時放下了懸著的心。[2]

前后寫實和超現實的對比在環境設計的色彩光影中凸顯出來,后半段詩意的表達讓我們開始隨著漂浮在花瓣與尸體之間的斯科菲爾德游走、迷茫,以及再次在思考自己置身于何處。

四、結論

伴隨著技術的不斷更迭,一切形式變得有了可能,“一鏡到底”的沉浸感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觀影體驗。影片《1917》對場景設置的精心雕琢,用真實而又詩化的設置在視覺以及感受上呈現出了別樣的戰爭美學。對于戰爭美學的探討,其美的延展則一定要包含對物外之追求——或以社會批判隱喻,或以弘揚人性升華,或以追求正義與和平之不易,凡此種種無一不在拓寬美學視野衡量戰爭的廣度與深度。[3]

但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影片《1917》形式精巧很大程度上蓋過了深度的挖掘,就如綿延的長鏡頭久而久之虛無感會騰空而上。面對當下的數字技術時代,傳統影視美學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場景空間設置作為影視美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要隨之要改變而適應發展,我們應積極學習片中的表達方式,與藝術化的訴諸手段,而對于形式與內容的結合上還應繼續探索,不斷嘗試。

參考文獻:

[1]楊帆,微電影研究

[2]木勾君,解電影

[3]張晶;石宕川.刀鋒之美:藝術媒介視域下的戰爭美學建構.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年(03):89-96

作者簡介:楊千樂(1999.2-)女,籍貫:河北保定,學歷:河北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戲劇電影與電視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