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網絡時代下飲食類綜藝節目符號生產與文化意義

2020-09-06 13:46岳春曉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岳春曉

摘? ? 要:網絡時代中,飲食類綜藝節目以食物為主題,多方面擴散綜藝內容和形式,成為中國文化實力輸出的重要來源。本文從文化生產視角出發,對飲食類綜藝節目符號生產與文化意義做出研究后,對現有的飲食類綜藝節目提出建議和想法,力求綜藝節目回歸中華文化的本質。

關鍵詞:飲食類綜藝節目;文化生產;人文塑造

互聯網技術下,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綜藝節目必須進行節目形式和內容創新,才能真正提高收視率與關注度。作為綜藝節目的傳統支柱之一的飲食類節目在近些年來也呈現創新性,多元化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國綜藝市場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文將從“文化生產視角”出發,研究網絡時代下飲食類綜藝節目的符號生產和文化意義,通過節目的人文塑造表達,對現有的飲食類節目提出反思與建議。

一、飲食類綜藝節目的現狀

(一)飲食類綜藝節目的界定

近些年由于中國綜藝的不斷創新和融合,導致綜藝節目的類型模糊化。在這里,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文獻閱讀,對飲食類節目界定為:以飲食為目的或方式進行一系列節目的生產,節目必須要以食物的“吃和做”為主題。

目前飲食類綜藝節目不斷更新和創新,和脫口秀,真人秀等結合,形成以美食為核心的多元化綜藝節目。例如以脫口秀為主題的《拜托了冰箱》,以競技為主題的《鮮廚100》,以真人秀為主題的《中餐廳》《未知的餐桌》等。這些節目的不斷創新開啟了互聯網時代下飲食類綜藝節目的2.0模式。

(二)飲食類綜藝節目的發展與現狀

1.從傳播平臺的角度來看,飲食類綜藝節目和大多數節目一樣,經歷了從傳統媒介到新型網絡平臺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網絡綜藝開始占據大部分市場。比如《拜托了冰箱》等。

2.在節目構建上。萌芽時的飲食類節目常常以碎片信息化的形式產生,關注于單一的美食制作教程和食品介紹。在整體的文化上以輸出為主,過于單一,缺少趣味性和互動性?,F今,飲食類節目文化價值從教導烹飪轉型到享受生活。節目整體的文化也由于和觀眾的互動增強,從輸出變成輸出加輸入。開始關注人文色彩的塑造。、

3.在節目創新方面?;ヂ摼W時代,飲食節目開始和不同類型的節目相互融合,節目的拍攝地點也從廚房轉換到街道,市場等。更多擴展了節目的可能性,將食物與“人”的關系不斷放大,聚焦人文歷史,社會文化,習慣風俗。

4.在節目受眾上,飲食類節目在發展初期的節目受眾群面向家庭主婦,廚師等特征明顯,即有烹飪需求的群體。但是在不斷創新的節目中,受眾群明顯增加,不在受限于某一類人。這也是由于理念形式斷斷創新的原因。

二、飲食類綜藝節目的人文塑造

飲食類綜藝節目的人文塑造,是指以食物為基礎媒介,構建節目關于社會和人群的文明。在凸顯綜藝節目的娛樂性同時,保持飲食類節目的特點。本文將從社會語境,文化符號構建出發,分析節目的人文塑造。

(一)社會語境

首先,中國人對食物有高度的推崇意味和極高的認同感。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發出,整個電視節目產業對中國飲食的關注達到巔峰狀態。秉承輸出中國文化的宗旨下,越來越多的飲食節目出現在大眾視野。其次,2011年廣電總局下發“限娛令”,指出要防止過渡娛樂化和低俗傾向,制作滿足廣大觀眾多樣化,多層次,高品位收視需求的電視節目。對于電視節目內容的調整,標志收視為王的評判標準已經成為歷史,為飲食類節目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打下了基礎。

(二)文化符號構建

符號是承載信息的載體,飲食類節目文化的呈現,就需要打造節目獨有的文化色彩和受眾互動。因此,以食物為主的飲食節目除了呈現美食的美味以外,還添加了美食相聯系的人或事物的多層含義。

首先,節目制作方對食物文化符號的呈現與還原。在《中餐廳》中,制作方配置了專業的廚房,還原了中式餐廳的設計。在食材上,采取最新鮮的食材和專業的烹飪手法,加上后期的調色處理,最大程度的展現了中華美食的美味。

其次,是節目制作者對飲食類節目人文符號的再塑造。

從節目整體內容來看,不斷融合的節目形式是市場趨勢。受眾不再滿足于教條似的指導形式,而是關注于多種以飲食為中心,多元發展的節目形式?!锻涣瞬蛷d》采用公益真人秀+飲食節目。將美食包裝,打造公益性,綜藝性雙贏的節目。讓社會關注患有阿茲海默癥的老人。

第二,受到商業因素與娛樂性因素的影響,飲食類節目必須對其文化性進行商業化和娛樂化的改造。讓受眾從美食中體驗趣味。比如《未知的餐桌》中,將食物作用于設置懸疑,通過故事一樣的劇情設置,拜訪不同群體的家庭,通過餐桌文化,探究不同的社會人文色彩。

第三,節目受眾的互動性打造。在互聯網時代,互動性成為越來越多節目吸引觀眾的重要方式。在飲食類節目也有體現。如《未知的餐桌》就是打破了普通節目中演播廳的局限,切實走進受眾群體,觸發與觀眾的互動,打破了綜藝節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三、反思與建議

從文化生產的視角進行研究,我們可以把握飲食類節目的基礎和發展,也能夠帶來全新的學術視野。在這類思考中,我們可以通過生產什么樣的文化,如何塑造視聽語言來建立符號,如何有限的傳播。從而傳遞綜藝節目所帶來的文化底蘊。

但是,近些年不斷帶有商品屬性的綜藝節目開始過度追求經濟效益或缺失實質性的符號價值。一些節目只從視覺上大大刺激觀眾,卻忽略了飲食節目本身的社會意義表達。

中國自古就以“民以食為天”的俗語,所以食物本身就在中國文化中占據一定的地位。作為新世紀文化重要傳播者——飲食類綜藝應該在虛擬的電視影像中尋找到的價值,在充滿商品利益的行業中倡導人文精神的回歸。所以,我們應該將飲食節目和名族文化,社會現象,人文倫理緊密聯合,從多角度出發,多元化的利用網絡時代傳播特點,利用廣播電視影像媒介,真正走進中華飲食文化本質內涵。

參考文獻:

[1]盧文超.理查德·彼得森的文化生產視角研究[J].社會,2015,35(01):229-242.

[2]肖婉. 媒介生態視域中的新世紀中國電視美食節目研究[D].上海大學,2014.

[3]楊盈龍,馮應謙.“本真性”塑造:垂直類音樂綜藝節目符號與意義的文化生產[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05):99-1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