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純客觀研究方法的困境

2020-09-06 03:48孫婷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77期
關鍵詞:華生困境

孫婷

【摘 ?要】華生的古典主義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它與傳統心理學最明顯的區別,在于主張以人類的活動和動作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系統的觀察和實驗來表達支配人類行為的規律和原理,從而起到預測和控制人們行為的作用。華生的理論,在特定時期對促進教育革新和教育心理學化產生過重大影響,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上進行了革新,但在實踐應用領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其理論自身也有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性和理論困境。

【關鍵詞】華生;純客觀研究方法;困境

約翰·華生,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創始人,主張心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以人類的活動和動作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系統的觀察和實驗來表達支配人類行為的規律和原理。華生認為,心理學應該用客觀的方法,比如觀察法、條件反射法、社會實驗法實證地去研究人的行為,應該拋棄傳統的“內省法”。

這樣標新立異的主張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猶如喧天驚雷,對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心理學的誕生、促進教育革新和教育心理學化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在實踐應用領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其理論自身也有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性和理論困境。

一、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華生的行為主義脫胎于對動物行為的大量研究,人類雖然也是動物的一種,可是是會思維、會用工具的動物,還有比動物復雜、豐富的情感。把動物實驗中獲得的經驗全部照搬到人類身上,既是不科學的也是殘忍的。華生有一個著名論斷,“請給我一打強健而沒有缺陷的嬰孩,讓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的世界中教養,那么我可以擔保在這十幾個嬰孩之中,我隨便拿出一個人都可以訓練其成為任何種專門家,無論他的能力是否趨向,才能職業及種族是怎樣,我都能夠任意訓練他成為一個醫生,一個律師或一個藝術家,或一個商界首領或甚至也可以訓練他成為一個乞丐或竊賊?!蓖黝欉z傳對兒童發展的影響,認為客觀環境對兒童的發展有絕對的決定作用,這是對傳統心理學的矯枉過正。雖然一個兒童的發展有無限可能,但一定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結合兒童的特點來培養的,華生所宣稱的任意訓練兒童成為某種人,仿佛是在制造內部程序已經設定好的機器人,完全不考慮兒童的特點及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華生抹殺了人類的情感需求,兒童仿佛是被飼養在籠子中的鵝肝供人食用的鵝,飼主只需要不斷地提供食物和舒適的環境,把鵝的鵝肝養肥即可,鵝開不開心不予考慮。成人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訓練孩子,孩子開不開心并不重要,這種心理學最終是為滿足成人對兒童的要求而非有利于兒童的。就如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媽媽想叫你穿上秋褲你就必須穿上秋褲,然而我真的需要嗎?

二、“純客觀”的視角是不存在的

在華生的行為主義看來,專注于通過主觀的類型方法研究人的意識的心理學是無法真正全面了解兒童的,只有應用客觀的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去研究兒童的行為,才能為真正了解兒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提供確實可靠的科學依據。一般科學都有客觀性原則,心理與人的生理息息相關,有一定程度的客觀性和可測量性,現代心理測量評價專業的衍生,科學的測驗量表在各種咨詢治療中的運用便體現了這一點。但就如一句俗語所說,女人心海底針,除卻客觀可視的部分,人的心理肯定也有可以隱藏、無法外顯、可以偽裝的部分,純粹的實驗、測量對這一部分可以施加的影響并沒有那么明顯,華生所說的純客觀的視角也是不存在的。

三、“純客觀”的研究方法下沒有愛的溫度

對一個人施加心理學的影響,最終目的是為了這個人能夠高質量地幸福生活。在生活或教育中,如果一個兒童出現了問題情緒和問題行為,我認為可以用華生所主張的諸如觀察法、條件反射法等對他的情緒和行為進行適當干預,但成人給予的溫暖關愛,是他無時無刻不需要的,人的穩定人格的形成,也離不開愛的滋養。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可以見得在兒童時期獲得的關愛有多么重要。然而在他的世界里,孩子不是一個活生生的孩子,而只是一個個物件,在他的理論大廈里看不到情感和溫度,只有冷冰冰的旁觀者式的觀察。人類就像機器,環境怎么塑造、訓練,就輸出什么樣的結果,大人可以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

華生為人詬病的還有“哭聲免疫法”,即在嬰孩大聲哭鬧時不去擁抱他,等他不哭了再去擁抱他,這同樣是出于便利成人的目的,而非為了兒童的健全成長。研究表明,0~6個月是嬰兒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嬰兒發生哭鬧一定是有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未被滿足,成人應該做的是多擁抱,并且查找出孩子的需求并滿足他。華生所謂的哭聲免疫法,其實是致力于讓孩子在反復的經驗中獲得一種習慣,即大聲哭鬧這個刺激并不能換來擁抱這一反應,不哭這一刺激才會伴隨擁抱這一反應。然而這種聯結的訓練,既沒有滿足兒童的需求,也沒有為他建立安全感,嬰兒漸漸停止哭泣不是哭聲免疫法奏效了,而是哭累了、身心俱疲,所以即便建立了“不哭”和“擁抱”之間的刺激和反應,那也是掙扎無效后的妥協。在華生高壓、缺乏感情的教育下,他的兩個兒子帶著心理創傷長大,患上嚴重抑郁癥,其中一個兒子在30歲時自殺身亡。一個致力于兒童行為預測和控制的心理學家,自己的孩子卻沒能收獲幸福的生活,反而在抑郁中痛苦死去,足以證明華生的理論運用于實踐存在很多問題。華生的理論表面上是為了訓練兒童,但背后都是為了便利成人,或者滿足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大張旗鼓的宣言和本質的目的不一致,這也是他的理論困境之一。

我們無法否認華生古典行為主義心理學對現代教育和心理矯正的影響,但也不能忽視理論自身存在的缺陷。對待任何一種理論都應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華生為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操作方法,但不管是作為教師還是家長,對兒童施以技術層面的輔導手段時,一定不能忘記愛才是改變一切最有效的力量。把兒童當做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對待,讓兒童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兒童很多情緒和行為上的難題或許就能不攻自破。

猜你喜歡
華生困境
跟蹤導練(三)
跟蹤導練(一)
神奇的設計師
行為主義之父的跌宕人生
聰明人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福爾摩斯》
工作可樂
我們是朋友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