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時代鹵簿制度與儀仗軍服飾

2020-09-07 07:03李恩珠
藝術設計研究 2020年4期
關鍵詞:儀仗青衣服飾

(韓)李恩珠

一、序論

韓國的古代王室或者官衙舉行朝會、祭祀、外出、游園、巡視等活動時,為彰顯禮儀和規格,凸顯主人公的威嚴,會使用多樣的象征物。這些象征物被稱為“鹵簿”,或“儀仗”“儀仗物”。

源于中國秦漢時期的鹵簿、儀仗制度,從高麗時期延續至朝鮮時代,成為朝鮮半島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根據儀制,鹵簿和儀仗的規模有所不同,可大略分為大駕、法駕和小駕等,儀仗物的種類和個數各有區別。同時,手持儀仗物的人員服飾也有特殊規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儀仗物的種類、個數以及儀仗軍的服飾有所變化。

本文將簡略分析朝鮮時代鹵簿、儀仗制度的特征,并劃分前后期,對朝鮮時代儀仗物的種類、儀仗軍服飾的種類及其發型、裝束等進行研究。

二、朝鮮鹵簿、儀仗制度的變遷與特征

《周禮》載,儀仗根據統治者身份而不同,種類、個數按等級區分,設“司?!惫芾?。①《史記·留侯世家》載“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边@是秦朝時有關“鹵簿”的記載,但是有關“鹵簿”的具體記載到漢朝時才開始出現。②“鹵簿”與“儀仗”一詞有時同義混用,有時也區別開使用。1450年《世宗實錄》中載“大駕儀仗”③,《國朝五禮儀》中載“大駕鹵簿”,實為同一內容。但“鹵簿”與“儀仗”也有嚴格劃分。

(一)鹵簿與儀仗的概念

《大明集禮》卷四十二《儀仗》總序中詳細記述了“儀仗”的意義?!皟x仗”是為提高君主權威、警戒臣子,歸根結底是為區分君臣上下所設。古人創設旗、蓋、幢之形,以慎出入、嚴尊卑④。而為“慎出入、嚴尊卑”創設之物就是“儀仗”“儀仗物”。

圖1:大駕儀仗的紅門大旗和六丁旗局部(丁巳旗、丁卯旗、丁丑旗),1834年《純祖國葬都監儀軌下》,第252頁

圖2:白澤旗起始的王妃儀仗1802年,《純祖純元王后嘉禮都監儀軌下》,第306頁

圖3:由麒麟旗起始的王世子儀仗1816年,《孝明世子冊禮都監儀軌》,第283-284頁

圖4:肅宗時代,皮帽,《崇政殿進饌圖》,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圖5:英祖時代,皮帽,《景福宮行事圖》,首爾歷史博物館藏

東漢蔡邕《獨斷》中記述“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有大駕,有小駕,有法駕?!雹轁h應劭在《漢官儀》中解釋道:“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皆謂之簿,故曰鹵簿?!雹?/p>

《大明集禮》卷四十五《鹵簿》總序記述“鹵,大盾也。簿,籍也。唐制四品以上皆給鹵簿,君臣皆用鹵簿?!雹呒?“鹵簿”包含著“帳簿”之意,指出行時列隊扈從的人、物集合的整體。因此“鹵簿”一詞具有更全面的意義,指“持奉儀仗、儀仗物的方陣或隊列”。

“儀仗”的“儀”指“威儀”,“仗”指矛、刀等兵器,也泛指旗幟刀劍⑧?!皟x仗”從狹義上講是鹵簿的組成部分,指禮制上使用的武器或器物等。因此可以說,“儀仗”一詞廣義上雖可作“鹵簿”使用,但本身更側重指具體的“儀仗物”。

“鹵簿”和“儀仗”兩詞最初雖是不同的概念,但被混用已久。至朝鮮時代,則根據其側重的概念不同,用詞也有所差異。因此本文將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使用“鹵簿”“儀仗”“鹵簿、儀仗”等詞。

(二)朝鮮的鹵簿、儀仗制度

朝鮮的鹵簿制度源自古代中國。唐朝時期,在準備皇帝的儀仗時,欲突出皇權及其儀仗體系,這樣的傳統沿襲至宋明兩朝。宋朝的《大駕鹵簿圖書》⑨,是展示宋朝皇帝鹵簿的重要資料。

有學者認為鹵簿制度在朝鮮半島由來已久,但史書載明是始于高麗時代。據推斷,朝鮮王朝建國初期曾沿襲使用高麗時期的儀仗物,但在與明朝建立外交關系后,逐步完善其制度,并采用了諸侯國禮制。同時其在儀仗物數目上,并未原封不動地接受中國的儀仗制度,而是根據朝鮮的實情,增減了儀仗物的數量,并依據材料制定了相應的儀仗物⑩。在《世宗實錄》中有關“儀仗物”的記述很多,由此可見世宗時期曾進一步完善儀仗制度。

圖6:昌德宮藏,巾,《朝鮮時代宮中服飾》,第18頁

圖7:紅巾、紫巾示意圖

1、朝鮮時代的鹵簿儀仗制度資料

(1)朝鮮前期鹵簿儀仗制度資料

《世宗實錄·五禮》中嘉禮、序例、鹵簿部分記載著鹵簿種類及個別儀仗物的圖解。其中介紹了①大駕鹵簿;②法駕鹵簿;③小駕鹵簿;④中宮鹵簿四種具體的鹵簿構成。在《鹵簿圖說》中也有“紅門大旗”等62種儀仗物的圖片和簡介?。

成宗時期的《國朝五禮序例》卷二《嘉禮》重新整理收錄了世宗時期的“鹵簿、儀仗”制度,但局限于對禮儀、儀式、節次的闡釋,而在制度的實際執行上還有討論的余地。因此,它按照五禮的順序解釋了制度執行所需的參考事項,并附上了圖解。

成宗時期成書的《國朝五禮序例》卷二記載了①黃儀仗;②紅儀仗;③大駕;④法駕;⑤小駕;⑥王妃儀仗;⑦王世子儀仗等七種鹵簿?。與 《世宗實錄·五禮》相比,《國朝五禮序例》對鹵簿的劃分更為詳細,并對不同鹵簿的儀仗、侍位、儀仗軍等的排列順序以及儀仗軍的服飾等有所說明。

(2)朝鮮后期鹵簿儀仗制度資料

1751年(英祖27年)編纂的《國朝續五禮序例》中記載了朝鮮后期重新完善的鹵簿制度。大的變化是將屬于形名的交龍旗和纛包含在了鹵簿中,但不包括在儀仗物中。同時《國朝續五禮儀補序例》中首次增補了王世孫和王世孫嬪的儀仗?。1780年在《春官通考》中又出現了這種已經發生變化的制度。

除以上典籍外,專門整理記錄鹵簿的文獻還有英祖時期的《鹵簿式》(1762年)、正祖初期的《正衙朝會之圖》《儀仗班次圖》(1787年左右)、純祖時期的《各殿宮動駕儀節》(1811年)等。以上的記錄雖多少有些變化,但保留了前期的體制,也表現出細化和增加儀仗種類的傾向。

2、主要鹵簿、儀仗

朝鮮前期1474年(成宗5年)成書的《國朝五禮序例》記載了①黃儀仗(37柄);②紅儀仗(23柄);③大駕鹵簿(165柄);④法駕鹵簿(110柄);⑤小駕鹵簿(56柄);⑥王妃儀仗(55柄);⑦王世子儀仗(35柄)等七種儀仗。

朝鮮后期1749年(英祖20年;英祖1725~1776在位)成書的《國朝續五禮序例》中記載了國王儀仗①大駕道駕;②法駕道駕;③小駕道駕(56柄)。此外,還增加了④祈雨祭小駕(38柄);⑤王世子嬪儀仗(19柄)。王妃儀仗和王世子儀仗與朝鮮前期相比沒有變動,因此沒有相關記錄。另外,1751年(英祖27年)成書的《國朝續五禮儀補序例》中又增加了⑥王世孫儀仗(19柄);⑦王世孫嬪儀仗(8柄)。英祖時期鹵簿的特征是增加了象征王權的纛及交龍旗。在這一點上與前期的鹵簿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纛與交龍旗不計算在儀仗的數目內。

圖8:15世紀金時習肖像畫的黑笠,《歷史人物肖像畫大詞典》,第67頁

圖9:16世紀金璡肖像畫的黑笠,《書生,其魅力與生活的世界》,第19頁

圖10:17世紀黑笠,《神德王后祔廟都監儀軌》,第385頁

圖11:崔元立(1618~1690)墓,小氅衣 ,《17世紀朝鮮武官的裝束》,第24頁

圖12:20世紀初,小氅衣,《德國萊比錫格拉西民俗博物館所藏韓國文化遺產》,第204頁

圖13:朝鮮前期紫衣圖示

圖14:朝鮮后期青衣圖式

正祖 (1777~1800在位) 時期的 《儀仗班次圖》明確提出儀仗數目與前期相同。規定①大駕(165柄);②法駕(110柄);③小駕(56柄);④祈雨祭(38柄),此外⑤影幀細儀仗(31柄);⑥細儀仗(30柄);⑦王世子儀仗(35柄);⑧王世孫儀仗(19柄);⑨王妃儀仗(55柄);⑩王世子嬪儀仗(21柄);?惠慶宮儀仗(45柄);?嘉順宮儀仗(3柄)。這其中增加了影幀細儀仗、細儀仗和惠慶宮儀仗以及后宮儀仗嘉順宮儀仗。純祖時期(1801~1834)的《各殿宮動駕儀節》記載①王大妃(55柄);②中宮殿(55柄) ;③惠慶宮(45柄);④嘉順宮(45柄);⑤元子宮(1柄);⑥慶壽宮(53柄)?儀仗。增加了國王生母嘉順宮的儀仗數目,增加了元壽宮和慶壽宮儀仗。

朝鮮王室使用的儀仗物種類總共為68種??梢苑譃橐韵?類:①儀仗旗24種;②儀物20種;③器物6種;④形名5種;⑤幢4種;⑥扇4種;⑦傘3種;⑧蓋2種。屬于儀仗旗(24種)和儀物(20種)的儀仗物占大比重。儀仗物的類型和個數根據鹵簿、儀仗的規定決定。

朝鮮后期儀仗的種類進一步細分化,有關使用者的記錄也更加具體化。朝鮮后期確定了19種儀仗種類。本文只研究朝鮮前期制定的7種主要鹵簿。

(1)黃儀仗

黃儀仗是在接受明皇帝詔敕或是向明皇帝拜表時使用的儀仗。儀物同闕庭儀仗?皆為37柄。黃儀仗以黃清道旗和黃蓋、黃鳳扇、黃龍扇、黃陽傘、黃龍亭等象征皇帝的黃色儀仗物為特征。

(2)紅儀仗

紅儀仗的儀仗物為23柄。千秋節拜箋時使用,儀仗物同宮廷儀仗?。從一對令字旗起,青鳳扇2柄、紅鳳扇2柄、紅陽傘、鼓吹、香亭、至青龍亭止。

(3)大駕儀仗

大駕儀仗是在詔敕迎接、宗廟祭祀、祭社稷、國葬、嘉禮(始自英祖)等場合使用,共165柄組成。其儀物同殿庭大杖?,從紅門大旗起,至后殿大旗結束。從第四排開始有六丁旗,左右各站3柄。左排丁巳旗、丁卯旗、丁丑旗排列,右排丁未旗、丁酉旗、丁亥旗。只有六旗完備才可稱為大駕鹵簿。典禮書記載舉旗的儀仗軍著青衣、皮帽,但在大部分的儀軌班次圖中儀仗軍皆著紅衣皮帽(圖1)??梢娢淖钟涊d和圖片有所不同。

(4)法駕儀仗

法駕儀仗在祭祀文昭殿、先農、文宣王(孔子)時,射箭場觀看射箭和武科殿試時使用。法駕儀仗共110柄,左右一對紅門大旗起,左右一對后殿大旗止。法駕不使用六丁旗。因此有紅門大旗,但沒有六丁旗的鹵簿可判斷為法駕鹵簿。法駕儀仗又稱為“半儀仗”或“半仗”?。

(5)小駕儀仗

小駕儀仗在拜謁皇陵等御駕出宮時使用??偣?6柄,以朱雀旗和白虎旗起,至御輦后的青扇止。簡單而言,沒有紅門大旗,即可判斷為小駕。

(6)王妃儀仗

王妃儀仗比國君的小駕儀仗少一柄,由55柄構成。王妃儀仗的特征是一對白澤旗。如圖2所示,從一對白澤旗起,且旗幟只有白澤旗,轎后一對青扇止。轎子前使用紅陽傘。

(7)王世子儀仗

王世子儀仗共35柄。如圖3所示,以一對麒麟旗起,轎后一對青扇止。王妃儀仗的特征是只使用白澤旗一種旗幟,而王世子儀仗的特征是使用麒麟旗。之外還使用白澤旗一對,玄鶴旗一柄,白鶴旗一柄,駕龜仙人旗一對,旗幟總共有5種8柄。與王和王妃的紅傘不同,王世子儀仗使用的是青陽傘,以紅色和青色區分王妃以上的身份和王世子以下的身份。

總結儀仗使用的幾個特點:一是王室成員的身份可能隨著時間和特定事件變化。身份變化時儀仗的構成和個數也隨之不同。二是可根據情況靈活使用儀仗和儀仗軍服飾。三是鹵簿的管理和運營以及儀仗軍由兵曹負責,儀仗軍服飾則由工曹濟用監負責。

(三)各類鹵簿、儀仗的儀仗物類型

18世紀之前的各類鹵簿、儀仗的儀仗物類型如表1所示,19世紀后各類鹵簿、儀仗的儀仗物類型如表2所示。

三、儀仗軍服飾的種類與構成

《國朝五禮序例》明確記載了有關朝鮮前期的儀仗軍服飾的規定。儀仗物不同,儀仗軍服飾也不同,少則使用兩種服飾,多則使用五種服飾??芍鶕x仗物類型有固定的服飾。鹵簿的管理和運營由兵曹下屬的乘輿司負責。儀仗軍也由兵曹司調遣,其服飾由工曹濟用監負責。儀仗軍服飾由儀仗庫下屬的郎廳管理?、濟用監制作、費用由戶曹承擔。?

表1:15~18世紀鹵簿·儀仗種類

表2:19世紀以后鹵簿·儀仗種類

圖15:朝鮮前期紅衣

圖16:朝鮮后期紅衣

圖17:丁應斗(1508~1572)墓出土帖里,檀國大學石宙善紀念博物館藏

圖18:李益炡(1699~1782)墓出土帖里,檀國大學石宙善紀念博物館藏

圖19:青行纏側面示意圖

圖20:李應臺(1556~1586)墓出土行纏,國立安東大學博物館藏

(一)儀仗軍服飾種類

1474年成宗時期的《國朝五禮序例·鹵簿》記載了儀仗軍服飾。按照儀仗種類,儀仗物的構成有所不同。儀仗物不同,儀仗軍服飾亦有所差別??偣灿形宸N服飾:①青衣、皮帽(儀仗旗);②青衣、紫巾(傘、扇、蓋、水晶仗、金鉞斧)?;③青衣、黑笠(銀馬杌);④紫衣、紫巾(銀交椅、腳踏、銀盂、銀罐、朱漆交椅、腳踏);⑤紅衣、皮帽(儀物)。

此后服飾體制沒有發生變化,但在實際的運用中為追求便利性和靈活性,將服飾類型由五種減少至三種。1800年正祖國葬,儀仗軍服飾為青衣、皮帽,青衣、紫巾及紅衣、紫巾三種。?

圖21:青行纏剪裁圖

圖22:一對青行纏的剪裁方法

1811年《各殿宮動駕儀節》整理了儀仗軍服飾的變化。①持旗儀仗軍著青衣、花帽、紅帶、青行纏; ②持傘、扇、蓋的儀仗軍著青衣、紅巾、紅帶、青行纏;③持銀罐以下的鳳扇等器物、儀物的儀仗軍著紅衣、花帽、紅帶、青行纏。

(二)儀仗軍服飾構成

1、冠帽類

(1)皮帽

因皮帽由皮制成,所以也稱為“皮笠”,在圖示中也記錄為“花帽”。前期是持旗的儀仗軍及持幢、儀物的儀仗軍穿戴,1800年后持奉器物的儀仗軍也穿戴皮帽。根據情況也用紅巾或紫巾來代替。

《儀軌》記載皮帽的材料為生牛皮、三綠、真粉、朱土、磻朱紅、明油、熟麻等。?生牛皮長寬各1尺1寸5分,用布帛尺計算的話大約為面積53.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生牛皮制成帽子后,用半塊朱土給帽子染色,用三綠6分、真粉3分、磻朱紅2錢、明油3盒等畫圖,此外用熟麻紅繩2錢制作纓子。?

皮帽的樣式在黑笠出現以后發生變化,由此推測皮帽的樣式是按照黑笠的樣式進行變化的。因此推測,在帽頂扁平的黑笠出現前使用圓形皮帽(圖4),18世紀后使用帽頂扁平的皮帽(圖5)。

(2)紫巾、紅巾

紫巾和紅巾在穿著青衣和紅衣時搭配。紫巾19世紀后被紅巾取代,最終只使用紅巾。紫巾和紅巾雖然顏色不同,但材料和制作方法一致。使用2層的棉布,在表層和里層放上生布芯,圍成頭圍大小的直挺的圓筒后壓平,將左右兩側疊出10厘米左右的褶皺,再將上部縫合。上邊縫制3個小的棉鈴,下邊縫繩系在下頜。

表3:朝鮮儀仗軍服飾的種類及變遷

昌德宮收藏的巾上沿綴有3個1.2厘米大小的小棉鈴。巾高26.5厘米,上沿寬13.5厘米,左右各疊5厘米,共10厘米,下圍約等于頭圍(圖6)?。其顏色應如圖7所示。

(3)黑笠

黑笠是銀馬杌儀仗軍搭配青衣穿戴的帽子。帶黑笠時穿著青衣帖里。黑笠作為朝鮮時代的代表官帽,隨著時代的流行,帽頂的樣式和高低長寬等也發生變化。例如從日本天理大學所藏的《金時習(1435~1493)肖像畫》(圖8)?中可見15世紀中期的黑笠,帽頂為圓形。從1572年的名作《金璡(1500~1580)肖像畫》(圖9)?可見黑笠樣式發生了變化。因此可推測,持奉銀馬杌的儀仗軍穿戴的也是跟隨時代潮流的黑笠。平帽頂的黑笠最早見于1669年(顯宗10年)《神德王后祔廟都監儀軌》班次圖(圖 10)。?

黑笠的材料也很多樣。初期在草笠上涂黑漆制成黑笠,但漸漸按照身份的不同,制作材料出現了差異。并且竹絲的粗細也根據身份不同有異。1446年(世宗28年)一品兩班子弟戴“真草笠”,頂竹數為30根以下,坪竹數為14根以下。而平民和奴婢都穿戴“常草笠”,頂竹數要在15根以下,坪竹要在7根以下。?《文獻通考》記載士族戴50竹草笠,平民戴30竹草笠。所謂“竹”是指編織草笠時的經絲數。?

高官等上流階層的“馬尾笠”外罩馬尾,再下一階層的黑笠外罩黑紗,更低階層的黑笠外罩麻布,用黑漆染色。持奉銀馬杌的儀仗軍戴外罩麻布的黑笠。

2、服飾類

(1)青衣、紫衣、紅衣、紅木帶

儀仗軍穿著的青衣、紫衣、紅衣樣式是兩邊敞口的長衫,即通常的小氅衣樣式。國立古宮博物館收藏著171件紅衣,推測為20世紀初儀仗軍的服飾,這些衣服樣式較短,側邊沒有擺?。朝鮮后期儀仗軍服飾與當時小氅衣的樣式相似?。

17世紀末,儀仗軍服飾的下擺較寬而側開叉較短(圖11)?,不露出里衣。18世紀后,衣服的下擺寬度則變窄,側開叉變長,露出里衣(圖12)?。穿著時,腰系紅色棉布制的紅木帶。

持奉交椅、腳踏、銀罐、銀盂等器物的儀仗軍穿著紫衣(圖13),持奉旗、傘、扇、蓋的儀仗軍著青衣(圖14)。儀物奉持軍穿著紅衣(圖15)。但紫衣逐漸被與紫色顏色相似的紅衣所替代。19世紀持旗的儀仗軍也穿著紅衣(圖 16)。

(2)青衣、廣多繪帶

銀馬杌儀仗軍的青衣不同于上文提及的小氅樣式的青衣,是專與黑笠搭配穿著的服飾,樣式很可能是與黑笠搭配穿著的帖里或直領。從銀馬杌儀仗軍的職責來看,帖里比直領更合適。腰系鴉青色或近似黑色的廣多繪帶。

帖里分為上衣下裳兩部分,上衣和下裳的比例隨時代而變化,朝鮮前期16世紀的帖里(圖17)和18世紀的帖里(圖18)樣式也有變化。堂上官以上(正三品以上官員)的帖里使用蓮花蔓草紋、云紋等花紋織物制作。而身份等級較低的儀仗軍穿著的是棉布等制作的帖里。

(3)青行纏、云鞋(共通)

為方便行動,儀仗軍在小腿上綁著青行纏(圖19)。青行纏也被稱作青行滕,因其下端尖,故亦稱耳行纏。圖20是16世紀李應臺墓中出土的行纏。剪裁和制作方法見(圖21)和(圖22)。

上文所述朝鮮儀仗軍服飾種類及時代變遷情況見表3。

四、結論

參考中國與韓國古代文獻,以及朝鮮時代的服飾遺物,對朝鮮時代鹵簿、儀仗制度及儀仗軍服飾研究結論如下:

1、“鹵簿”雖可作為比“儀仗”更廣泛的概念使用,但也作與“儀仗”同等的概念使用。鹵簿、儀仗制度被用來提高使用者的權威,根據禮儀的不同存在多種儀仗。朝鮮前期的《世宗實錄》和《國朝五禮序例》,朝鮮后期英祖時期的《國朝續五禮序例》《國朝續五禮儀補序例》《鹵簿式》,正祖時期的《春官通考》《儀仗班次圖》,純祖時期的《各殿宮動駕儀節》等,其中都有鹵簿、儀仗制度的相關記載??芍?,朝鮮時代從黃儀仗至元子宮儀仗,共有19種儀仗種類。

2、儀仗物根據物品屬性可分為八類:①儀仗旗24種;②儀物20種;③器物6種;④形名5種;⑤幢4種;⑥扇4種;⑦傘3種;⑧蓋2種。

3、儀仗軍服裝由工曹濟用監提供。根據儀仗物類型,服飾有所區別。朝鮮前期有①青衣、皮帽(儀仗旗);②青衣、紫巾(傘、扇、蓋、水晶仗、金鉞斧);③青衣、黑笠(銀馬杌);④紫衣、紫巾(器物:銀交椅、腳踏、銀盂、銀罐、朱漆交椅、腳踏);⑤紅衣、皮帽(儀物)五種。朝鮮后期,減少為①青衣、皮帽(儀仗旗);②青衣、紅巾(傘、扇、蓋、水晶仗、金鉞斧、銀馬杌);③紅衣、紅巾/花帽(銀交椅、腳踏、銀盂、銀罐、朱漆交椅、腳踏、儀物)三種。

注釋:

①《周禮》卷六,《春官宗伯》,中國哲學書電子化 計 劃,https://ctext.org/rites-of-zhou/chunguan-zong-bo/zhs.搜索日期2016-05-19.

② 儀仗,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http://terms.naver.com/.搜索日期2016-05-19.

③《世宗實錄》卷五十九,世宗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丁丑)。

④《大明集禮》卷四十二,儀仗編總序“昔者軒轅氏創旗蓋麾幢之容列卒伍營衛之警所以謹出入之防嚴尊卑之分而示天下后世以至公之制也蓋人君者天下之至尊也”。

⑤ [漢]蔡邕:《獨斷》卷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duduan/zhs.搜索日期2016-05-19.

⑥ 鹵 簿,https://zh.wikipedia.org/.搜 索 日 期2016-05-19.“漢應劭《漢官儀》:“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皆謂之簿,故曰鹵簿?!?/p>

⑦ [明]徐一夔:《大明集禮》卷四十五,《鹵簿編總序》,嘉靖九年內府刊本。

⑧ 儀仗,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http://terms.naver.com/.搜索日期2016-05-19.

⑨ 中國歷史博物館:《華夏之路》,北京:朝華出版社,1997年,第238-243頁。

⑩《世宗實錄》卷五十三,世宗十三年七月十九日 (辛巳 )。

?《世宗實錄·五禮》,《嘉禮序例鹵簿》,端宗二年刊本。

? [朝鮮王朝]姜希孟撰:《國朝五禮序例》卷二,《嘉禮鹵簿》,成宗五年刊本。

?《國朝續五禮儀補序例》,英祖二十七年刊本。

? 正祖的后宮(1765~1824,1780入宮)。

? [朝鮮王朝]姜希孟撰:《國朝五禮序例》卷二,《嘉禮鹵簿黃儀仗》,成宗五年刊本。

? [朝鮮王朝]姜希孟撰:《國朝五禮序例》卷二,《嘉禮鹵簿紅儀仗》,成宗五年刊本。

? [朝鮮王朝]姜希孟撰:《國朝五禮序例》卷二,《嘉禮鹵簿大駕》,成宗五年刊本。

? [朝鮮王朝]姜希孟撰:《國朝五禮序例》卷二,《嘉禮鹵簿法駕》,成宗五年刊本。

?《光海君日記》卷一四四,光海君十一年九月十八日(丁酉)。

?《己丑進饌儀軌》,純祖二十九年,第12-13頁。

? 指立在水晶杖前的小金鉞斧。

? 金恩陳、李恩珠:《1800年正祖國葬儀仗軍的服飾再現硏究》,《韓服文化》,2016年第1期,第71頁。

? 同上。

? 《朝鮮朝肅宗仁賢后嘉禮的研究》,韓國文物保護財團,2004年,第133頁。

? 《朝鮮時代宮中服飾》,文化公報部、文化遺產管理局,1981年,第18頁。

? (韓)李康七等:《歷史人物肖像畫大辭典》,韓國:玄巖出版社,2003年,第67頁。

? 《書生,其魅力與生活的世界》,2002年,韓國國學振興院,第19頁。

? 《神德王后祔廟都監儀軌》,《外奎章閣儀軌》,朝鮮王朝顯宗十年,第385頁。

? 《世宗實錄》卷一一二,世宗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壬辰)。

? (韓) 崔英成編譯:《傳統工藝文獻資料集成1》,韓國:清晨出版社,2018年,第100頁。

? 《朝鮮朝肅宗仁賢后嘉禮的研究》,文化公報部、文物管理局,1981年,第85頁。

? 金雅藍:《通過服飾考證再現福溫公主婚禮迎親班次圖》,檀國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第84頁。

? 《17世紀朝鮮武官的裝束》,梨花女子大學博物館,2006年,第24頁。

? 《德國萊比錫格拉西民俗博物館所藏韓國文化遺產》,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2013年,第204頁。

猜你喜歡
儀仗青衣服飾
青衣覆雪
動物“闖”入服飾界
拉卜楞寺“道得爾”儀仗音樂的歷史梳理①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代服飾
青衣
此去不經年,后會終有期
曾因交通問題取消10年國賓摩托車護衛隊:不只是“儀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