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園油田Z 1281斷塊儲層非均質精細表征

2020-09-07 07:13寧憲春
石油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隨著全國石油資源勘探形勢日益嚴峻,探索老油田持續開發,是我國油田油氣穩產的基礎。本文通過研究探索棗園油田棗1281斷塊儲層非均性精細表征研究,為后續二次開發提供依據。

關鍵詞:油氣資源;棗園油田;非均質性

1 引述

滄東凹陷為渤海灣盆地黃驊坳陷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夾持于滄縣隆起、徐黑凸起及孔店凸起之間,是在區域性拉張背景下發育的一個新生代內陸斷陷湖盆。該區棗V油組為辮狀河三角洲前緣沉積,主要發育分流水道、河口壩、壩間泥、席狀砂、灘壩砂、淺湖泥等沉積微相。河口壩為主體構型要素,河口壩進一步細分為壩主體、壩內緣、壩外緣,砂體發育程度較高,砂體呈條帶狀、連片狀分布,砂體連片發育,相互疊置形成河口壩的復合體。

2 儲層物性

通過分析棗南棗IV、V的8口取心井882塊樣品,表明棗IV、棗V油組儲層參數比較相似,新鉆取心井棗1281-8井滲透率值較老取心井值偏低;棗IV油組儲層孔隙度在14.7%~28.2%之間,平均孔隙度為22.2%。儲層水平滲透率在8.0~590.0×10-3μm2之間,平均135.3×10-3μm2;棗V油組儲層孔隙度在9.7%~26.8%之間,平均孔隙度為22.4%;儲層水平滲透率在1.01~949×10-3μm2之間,平均117×10-3μm2。

3儲層巖性特征研究

棗南孔一段巖性為長石細粉砂巖和巖屑長石細粉砂巖。粒度累積曲線多為上拱的三段式和四段式為主,細、粉砂含量相對較多,分選較差。以跳躍和懸浮組分為主,為牽引流搬運特點。粒度中值變化在0.05~0.19,平均為0.095,粒度較細,以細粉砂為主。

沉積物的成分成熟度很低,石英含量一般小于40%,平均為31.9%,長石類和巖屑類含量較高,長石類含量變化在44%~64%之間,平均為53%。巖屑含量一般是4.0%~25%,平均達15%。膠結物含量也較高,以方解石為主。巖石類型為長石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其結構成熟度也較低。顆粒分選磨圓為中到差,可見不等粒結構。

4 儲層微觀孔隙結構研究

該區孔喉形態復雜,不規則,大小不一。分析表明,共存在以下四種形態:

孔隙縮小型喉道:此類喉道與孔隙不好區分,孔喉比近于1,發育于顆粒疏松堆積的砂巖中,其大小可在60um以上。巖石孔隙幾乎都是有效的,以此種喉道為主的儲層具有較高的孔隙度、滲透率。

片狀喉:為顆粒與顆粒之間的長條通道,長度不超過相鄰顆粒長度,有窄片狀寬片狀之分,窄片喉道一般為15um,寬片狀喉道在溶解作用強的的砂巖中很發育。以此種喉道為主的儲層具有中等孔隙度,較低的滲透率。

縮頸喉:由于顆粒排列趨于緊密以點接觸為主,喉道短且窄,具此類孔喉特征的儲集巖可能有較高的孔隙度,但滲透率低。

微喉道:此類喉道很小,分布在泥質雜基或含量較高的膠結物內,與微孔隙共存。

該區這四種喉道類型,一般不獨立分布,好的儲層以前2類為主,中等以第3類為主,差的儲層以第4類為主。根據壓汞曲線及其對應的滲透性,可以將儲層分為中高滲孔喉型,中滲細喉型,中低滲細喉型以及特低滲微喉型。

5 儲層粘土特征與儲層敏感性

經注水開發的實踐證明、粘土礦物對油層損害方面的研究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其水敏性、酸敏性、鹽敏性及速敏性對油層注水開發效果影響較大。因此研究粘土礦物類型、產狀、分布以及粘土礦物組合特征等極為重要。

6 儲層非均質性研究

不同的沉積環境,由于其沉積方式不同,其沉積韻律性各異。不同的沉積韻律組合,直接影響儲層儲集物性的變化情況。

正韻律:這種類型的韻律厚度較穩定,約10m左右,砂/泥比值較高,從巖性上來說,下部往往是厚層塊狀的細砂巖、粉細砂巖,上部變成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和泥巖,沉積構造以交錯層理為主,粒度由下而上具由粗變細的趨勢,儲集物性也自下而上由好變差,該類沉積韻律一般是水下分流主河道微相的產物。

反韻律:這種類型的沉積韻律厚度變化相對小,厚度也較大,通常韻律厚度在6m左右,砂/泥比值高,巖性以細砂巖、粉砂巖為主,含有一些泥質紋層,沉積構造也較簡單,具較發育的槽狀交錯層理,底部往往是薄的粉砂質泥巖或泥巖夾層,粒度從下至上有變粗的趨勢,儲集物性在縱向上由下至上變好,一般是河口壩微相的產物。

復合韻律:這種類型的韻律厚度變化較大,約6m左右,砂/泥比值較高,從巖性上來說,中部往往是厚層塊狀的細砂巖,上、下部變成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和泥巖,沉積構造以交錯層理為主,粒度從中部向上、下具由粗變細的趨勢,儲集物性也是中部最好,頂底較差,該類沉積韻律一般是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與其它微相疊置形成砂體的產物。

參考文獻:

[1] 薄啟亮.海外石油勘探開發技術及實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 社,2010:1-17.

[2] 童曉光.跨國油氣勘探開發研究論文集[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 社,2015:3-9.

[3] 童曉光,竇立榮,田作基,等.21世紀初中國跨國油氣勘探開發戰 略研究[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1-16.

[4] 呂功訓.阿姆河右岸鹽下碳酸鹽巖大型氣田勘探與開發[M].北 京:科學出版社,2013:1-6.

[5] 韓大匡.關于高含水油田二次開發理念、對策和技術路線的探討 [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0,37(5):583-591.

[6] 穆龍新.重油和油砂開發技術新進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1-3.

作者簡介:

寧憲春,男(1974.06-至今),1993年畢業于大港油田井下職業學校采修專業,2005年委培于河北工業大學石油工程專業,從事采油工藝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