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杜橋集鎮地質災害的評價與區劃

2020-09-09 03:31鄭秀全陸劍宇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16期
關鍵詞:易發危險性分區

辛 武 鄭秀全 陸劍宇

(核工業衡陽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湖南 衡陽 421003)

引言

本文以馬杜橋集鎮為研究區域,以該地區的地形地貌和巖層特性分為若干個評價單元,經數值化處理后對該區域內的的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程度進行評價與劃分。

一、區域概況

馬杜橋鎮位于祁東縣西北部,東與衡陽縣搭界,西南與白地市鎮毗鄰,北與邵陽市接壤,距祁東縣城39公里。該鎮地形復雜,山多田少,七星嶺、荷葉坳縱貫全境,公路兩邊是本鄉糧食主要產區,小垅兩邊山沖錯雜,梯田層展,層巒迭嶂。楓荷公路縱貫全境,是祁東通往邵東的咽喉。馬杜橋鎮2016年總人約口1.5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1.48萬人,占總人口的98.7%,非農業人口0.02萬人,占總人口的1.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年全鄉GDP總值約為31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約1812元??辈閰^位于祁東縣西北部,東與衡陽縣搭界,西南與白地市鎮毗鄰,北與邵陽市接壤。地勢總體特征是鄉鎮區中部平緩,東西兩邊高,坡度相對較大,最高海拔約322.9m,最低點約215.9m,相對高差約107m。第四系覆蓋層較厚,山體植被發育。根據地貌成因,勘查區內的地貌類型主要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

二、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評價原則及方法

(一)評價原則

①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地質災害分布現狀及發育規律,結合定量評價方法來分析地質災害與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并根據此結果對集鎮及規劃范圍進行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

②主導因素原則

影響地質災害發育的因素較多,應根據各地質致災因素的大小,確定區內致災因素的主次關系。

③相似性與差異性在原則

按不同級別區域,以各類地質災害形成發育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地質環境條件,結合大氣降水與人類工程活動等外動力破壞因素,概括地質環境單元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④類比原則

根據地質災害發育程度與地質環境條件的相關關系,按照各類地質災害易發區判別特征,定性分析和定量評價相結合,采用類比原理,點面結合綜合劃定易發區。

(二)評價方法

本次對馬杜橋集鎮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評價方法,采用地質災害易發程度指數法。該方法以定性分析為主,并結合定量評價進行。定量分析按“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法”,采取單因素致災的量化評價和多因素綜合評價的技術路線開展工作。根據馬杜橋集鎮地質災害的發育程度、分布規律、地質環境條件以及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現狀與未來發展規劃,選取影響地質災害發生、發展的因素((如地形地貌、巖土工程、人類工程活動等),再采用數學綜合評判的半定量方法對影響地質災害易發性的主要因素進行分級處理,并賦以分級值,并充分考慮各選取因素對地質災害影響程度的大小,賦予不同權重體現其影響程度。將全集鎮范圍及規劃范圍采用網格法劃分成若干個評價單元,對每個評價單元各項分區指標分級指標進行疊加分析,得出評價單元的易發程度指數值。易發程度指數值越大,表示該單元地質災害易發程度越高,根據每個單元的易發程度指數,按照易發程度分區的標準進行災害易發程度分區。

易發程度指數法綜合考慮了影響地質災害發育的各項因素,并且以權重值大小來體現影響因素主次,所以能顯著地反映出不同單元的差異。這種方法對現狀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進行了細致分析,找出了影響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并對這些因素賦予適當的權重和分級值。權重和分級值是通過對現狀地質災害特征與發展規律的認識,分析對比地質環境條件來賦值的,因此基于該方法得出的分區結果,不僅可以較真實地反映現狀地質災害的易發程度,同時可以較準確地反映地質災害的潛在危險區域。

根據馬杜橋集鎮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勘查區內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不穩定斜坡、滑坡及崩塌,無巖溶塌陷及其它地質災害類型,因此做出滑坡+崩塌的易發程度分區圖即為整個集鎮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圖。

三、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區劃評價原則及方法

地質災害的危險性主要是地質災害自然屬性特征的體現,它的核心要素是地質災害的活動強度。從定性分析看,地質災害的活動程度越高,危害越大,危險性就越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是在查明各種致災地質作用的性質、規模和承災對象社會經濟屬性(承災對象的價值,可移動性等)的基礎上,從致災體穩定性和致災體與承災對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對其潛在的危險性進行客觀評估。

(一)評價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地質危險區劃應突出“以人為本”,即突出地質災害與人的關系密切程度,包括各區域內地質災害的發育密度與人口分布密度關系,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與地質災害的關系,以準確預測地質災害的危險效應,更好地為人類生產生活服務。

(2)類型分區與綜合分區相結合原則,類型分區顯示不同單元的危險程度,是危險性區劃的基礎。在進行類型分區的同時,必要時亦可參考地質災害危險性的區域自然背景和社會經濟背景進行綜合分區,以反映危險性組合關系和分布規律。根據評價區危險性指數的變幅和眾數值,劃分危險等級。

(二)評價方法

本次工作的評價方法采取《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推薦的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完成分析。根據地質災害易發評估結果與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將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為三級(見表1)。故預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評價,先進行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分區。

表1 地質災害危險性

(1)地質災害危害范圍的確定

不穩定斜坡、崩塌及滑坡災害的危害范圍一般包括三部分:發生活動的災害體發育范圍-崩塌體、滑坡體;災害體活動范圍-崩塌體崩落區及崩塌體運動區、滑坡體運動區;特殊情況下,危害范圍還包括這些災害引起的次生災害的危害區。三種災害危害范圍主要通過野外調查、災害動力因素進行分析得出。

(2)地質災害危害強度分區

在地質災害范圍內,不同地區地質災害的破壞能力不同,因此受危害強度大小也不一。根據地質災害破壞能力大小,將危害區劃分為若干等級,成為危害強度分區。在一次地質災害事件中,其破壞能力分布的一般規律是災害活動中心地區破壞能力最強,向邊緣地區逐漸減弱。但不同災害種類的活動特點不同,其強度分區特點也不完全一致。

崩塌活動的危害范圍較小,一般崩塌體及前沿地帶破壞強度最大,崩塌體運動區由強到弱,越向邊緣地帶強度逐漸降低?;挛:姸茸兓容^復雜,一般規律是滑坡體及前沿地帶破壞強度較大,向邊緣地帶強度逐漸降低。

表2 地質災害危害強度分區

(3)地質災害危害程度

地質災害危害程度主要取決于實際經濟損失和受威脅對象。一方面,人口稠密區所遭受災害的危害較大,災害損失嚴重;另一方面災害危害程度與承災對象所處的位置也有很大關系,離災害體越遠,承災對象遭受損毀的概率就越小。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分級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類型地質災害所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進行分級。具體來講,危害程度分級就是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危害程度的預測分級,主要采用“受威脅人數”和“潛在經濟損失”作為評價指標(見表3)。

表3 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分級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依據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影響因素進行模塊化劃分,應用層次分析方法對該地區的地質災害進行了區劃評價,提升了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對于進一步優化該區域內的地質災害研究治理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猜你喜歡
易發危險性分區
機用鎳鈦銼在乳磨牙根管治療中的應用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上海實施“分區封控”
O-3-氯-2-丙烯基羥胺熱危險性及其淬滅研究
夏季羊易發疾病及防治方法
危險性感
冬季雞腸炎易發 科學防治有方法
輸氣站場危險性分析
基于AHP對電站鍋爐進行危險性分析
浪莎 分區而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