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雕塑中材料的發展與運用

2020-09-10 07:50張臻
經濟·藝術商業 2020年1期
關鍵詞:可塑性石材木材

張臻

雕塑是展現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不同的雕塑題材也成為了人們研究和創新的重點。材料的發展推動了雕塑的進步,材料是打造雕塑語言的關鍵要素,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人類文化和科技發展中,雕塑也逐漸從青澀走向了成熟,形成了獨特的表現形式及藝術語言。

1雕塑材料發展概述

自古至今,中西方雕塑中均使用了大量的傳統雕塑材料,傳統材料形式的變化和新材料的出現與應用促進了雕塑作品的多樣化建設與發展。雕塑材料的發展也使雕塑作品具有繪畫無法呈現的視覺效果,同時也為人們打造了更為真實的視覺感受。在觀賞肌理豐富且具有強烈對比的作品時,觀眾的感受有所不同。時代前行道路上,金屬雕塑由于打破了造型的局限而成為人們頻繁使用的雕塑材料。金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堅固性,是其他材料無法替代的重要材料。近現代的雕塑作品中,玻璃、橡膠、塑料、纖維等材料得以廣泛應用,雕塑除可增強視覺效果外,還可更好地展現自身的功能,面對肌理豐富且質感對比較為明顯的作品,觀賞者能夠獲得最為直接的審美感受,激發觀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雕塑材料的運用分析

2.1單一材料的應用

2.1.1石材

石材是最早應用在雕塑創作中的材料。石材的類型眾多,其是一種天然材料,該材料易得,堅硬,且雕塑的壽命較長,我國很多地區保留下來的石窟隨著歲月的流逝,其價值也隨之上升,但是石材本身不具備較強的可塑性。

現代城市雕塑中,花崗巖、大理石和彩石較為常見,其耐風化能力較強,且硬度較大,可有效保證大型雕塑的完整性,延長存在時間。樂山大佛主要采用了石雕工藝。石材的類型較多,可采取多種組合方式,選擇材料時一方面要考慮材料的硬度和可塑性,另一方面也要考量石材的色澤及光滑度。

2.1.2木材

雕塑創作中使用木材也較為常見。木材的色澤相對溫暖平和,其可塑性較強,也是一種應用時間較長的雕刻材料。古代社會,人們主要雕刻宗教符號,從而起到傳遞宗教文化和思想的作用,其能夠順應木材的紋理,增強作品的親和力,給人以更加質樸的視覺感受。木材易干裂、發霉、變形和老化,且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木材一般不單獨作為永久性的室外雕塑,其需要與其他材料共同使用。雕塑人員可以充分結合材料的紋理、質地、硬度和特性選擇木雕材料,以更好地展現木雕的獨特魅力。

2.1.3金屬材料

金屬雕塑材料的應用時間較長。鐵器時代后,人們便開始使用金屬雕塑材料。金屬的可塑性較強,容易保存,鑄造性也相對較強。在室外大型永久雕塑中應用較為廣泛。金屬類型眾多,盡管金屬的硬度較大,但是其氧化生銹問題較為普遍?,F如今,工業技術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空氣中也夾雜著加速腐蝕的物質,不銹鋼作為一種全新的材料,在現代雕塑創作中彰顯出作品的現代感,但是不銹鋼加工對工藝的要求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故而無法大范圍應用。金屬也有諸多不同的類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應合理利用上述材料,科學開發工藝技術,進而推動城市雕塑的穩定可持續前行。

2.1.4混凝土

水泥和粘土是最早使用的單一雕塑材料,創作者在使用中發現該兩種材料無法取得理想的雕塑效果。盡管粘土的塑造性較強,但是保存時間較短,容易干裂。水泥的顏色美感不足,需要上色和包裝處理,這使得雕塑創作中,混凝土的應用也呈逐漸萎縮的趨勢。

2.2復合材料的應用

不同材料在雕塑中展現的含義有所不同,合理應用復合材料,根據作品的文化內涵合理選擇材料類型可更好地表現雕塑的工藝及思想內涵。在雕塑創作中,復合材料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纖維、木材和皮革等因素的有機結合,采用美學對比展示多種材料,全面彰顯出不同層次的美感。

2.3現代材料的應用

2.3.1現成品有機結合

融合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以極具特色的視覺效果打造雕塑,實現多元化的美學傳播,即為現成品的有機結合。

2.3.2廢棄物循環利用

生活中的廢棄物相對穩定,不易分解,同時其也可減輕環境污染,降低雕塑創作的成本,因此,廢棄物循環利用也是當前較為主要的創作方式。

3結語

總而言之,如今,雕塑創作中應用的材料逐漸增多,材料選擇直接關系到雕塑的形態和效果。不同材料所表達的精神和內涵也有所不同,設計者需合理運用雕塑材料,精準傳遞設計思想內涵。

猜你喜歡
可塑性石材木材
數字說
蓋房子
國際熱帶木材市場
一種石材種沙濕貼工藝
鋼結構在建筑裝飾工程中的運用
認知的發展及衰退模式
淺談寫字教學
串一串,語文閱讀更精彩
石材展會“新格局”
廈門石材展躍居世界第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