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親子互動對兒童的影響及意義

2020-09-10 07:50鄒采花薛欣欣
經濟·藝術商業 2020年1期
關鍵詞:親子子女家庭

鄒采花 薛欣欣

親子互動研究是從父母與兒童互動的角度來研究父母與兒童的交往行為,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親子溝通是家庭各成員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動狀況,是維系整個家庭良好氛圍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機制。良好的親子溝通能夠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良性循環,從而加固孩子的健康成長,并減少青少年成長中不良行為的發生。本文從親子互動的影響因素和親子互動對兒童的社會化、認知、心理、自我情感體驗發展幾個方面介紹了親子互動的有關分析。

1 親子互動的影響因素

1.1家庭教養方式對親子互動的影響

(1)專制型,專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子女并且常用武力來保證他的想法得到有力的實施,不尊重子女的選擇也不管會給子女帶來怎樣的影響。在這種關系中,孩子失去了獨立的個性,孩子感覺不到父母對他的愛并且從內心深處生出對父母的懼怕,或者容易焦慮、退縮,或者叛逆心很強,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

(2)泛愛型,具體表現如下:對孩子過度溺愛或過度限制。如不讓孩子外出、不讓孩子獨立的從事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動,其結果便造成了孩子形成膽小怕事、抑郁的個性?;蛘卟徽摵⒆幼鍪裁炊纪耆澷p,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易使子女形成蠻不講理、攻擊性強的特點。

(3)民主型,民主型是一種較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良好關系。凡是要作出與子女有關的決定,父母都采取聊天、討論等平等方式征求子女的意見,關系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間的親情,又有朋友之間的友誼。這種親子關系下的孩子,比較獨立、和善、易溶入社會。

(4)非正常型,非正常型多出現在單親家庭、重組家庭或隔代扶養孩子的情況。由于這些孩子在感情需求上不能得到深層次的滿足,繼而就會出現情感冷漠、安全感差,對他人缺乏信任、性格孤僻等狀況。

1.2父母自身因素對親子互動的影響

(1)父母受教育水平對親子互動的影響,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教育觀就會存在差異,親子關系也受到影響。調查結果顯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與孩子交流的頻率越高,處理方式越科學;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低,與孩子交流的頻率越低。

(2)母親在親子互動中的影響,母親既是孩子最重要的影響源,又是最重要的情感源。研究表明,母親對嬰幼兒的交往態度和豐富而又積極的情感交流,對子女未來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健康的情感具有奠基性的影響。

(3)父親在親子互動中的特殊影響,父子交往方式上偏重于身體運動、戶外活動和科技工藝性活動等,它具有更大的活動量和更強的刺激性。信任父親的孩子,自我評價比較積極,自信心強,自我控制好;不信任父親的孩子,則更容易自我放縱。父親在兒童性別角色認同中具有參照功能,男孩子把父親看作是自己未來發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親。女孩與父親的相處使她學會了如何與異性交往,而父親身上的男性品質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參照。

1.3父母的婚姻狀況對親子互動的影響

婚姻狀態良好的家庭,父母感情比較和睦,對待孩子的態度也能保持一致,父母能夠更多的一起和子女互動。讓孩子感受父愛的包容和大氣,母愛的細膩和無微不至。在婚姻狀態不好的家庭,父母不會同時與孩子互動,這樣必然讓孩子的愛缺失,而且孩子在父母關系緊張的家庭中,感受到父母之間的不和諧甚至敵對,會讓孩子認為家庭是個不幸福的地方,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甚至對孩子今后的婚姻觀、愛情觀產生不利影響。

2親子互動對兒童的意義

2.1親子互動對兒童社會化的意義

親子關系的質量決定著孩子社會化過程是否順利,也決定著社會化可能達到的水平。如果孩子在親子關系中感到自己被喜歡、被關愛、被認可,那么孩子以后將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果親子互動不順暢,親子關系不融洽,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人與物排斥,變得不信任別人,常常發生與別人相處困難的情況,當然也就很難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父母在互動中不僅要教育和引導孩子,還要樹立行為榜樣,讓孩子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習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技巧與方法。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的直接影響主要有:(1)兒童在家庭中溫暖的撫養經歷將直接或間接影響他們日后的社會關系;(2)父母對于兒童在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中如何交往有明顯和正確的指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兒童在家庭外交往的質量;(3)父母積極的教育技巧會提高兒童以后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力。

現在的幼兒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為人處事總以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不懂得分享。當不如愿時,他們往往情緒變化過于強烈,出現一些不友好甚至攻擊性的行為。雖然沖突在所有兒童之間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有的兒童能夠很好地解決分歧,慎重地對待朋友的不同意見,協商出公平的解決辦法;而以自我為中心的兒童更傾向于相互挑戰,靠武力解決沖突,往往最終以生氣或大打出手而結束游戲。所以親子互動對兒童同伴交往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親子互動有利于兒童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更好的適應社會。

2.2親子互動對兒童認知的意義

兒童認知包括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自我認知是指個體對自我能力的看法和知識,以及對自我的總體評價。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兒童通過他人的評價逐漸認識自己,自我概念不斷得到發展,在兒童的實際生活中,家長則是作為評價是有重要影響力的人。

社會認知是指人對社會客體及其之間的關系,如人際關系、社會群體、社會角色、社會規范和社會生活事件的認知,以及對這種認知與人的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和推斷。親子互動與社會認知模式密切相關,有研究發現,母子關系質量可以預測兒童的自我肯定水平,父子關系對兒童的自尊性行為表現及社會性能力的預測性更強。也就是:安全性水平高的兒童,更自信、更主動,自我效能更高。

2.3親子互動對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

(1)親子互動對兒童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深遠影響。一個人從出生到五六歲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階段。和諧的親子關系能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在輕松的家庭氛圍中,兒童容易形成樂觀而平和的心境,能與他人友好而積極地相處。反之,兒童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產生敵對心理,較難與他人和睦相處。

(2)親子互動對兒童的人格發展有重要作用。親子互動的好壞對兒童人格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親子互動中,父母大多處于主導地位,父母態度的好壞決定親子關系的質量,進而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不良的親子互動往往是由父母對子女的不良態度造成的。態度中包含明顯的情感成分,這關系到雙方在情感上滿意的程度和親疏關系。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給家長帶來不愉快、憎惡、討厭等內心感受,必然會影響和諧親子關系的形成,也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3 結語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社會環境,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教育行為對幼兒今后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體現父母與孩子進行雙向交流和學習的親子互動教育無疑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

作者簡介:鄒采花(1995.2—),女,漢族,廣東惠州人,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產品設計、玩具設計。

薛欣欣(1994.12-),女,漢族,河南焦作人,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猜你喜歡
親子子女家庭
Tomb-sweeping Day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正在上大學的成年子女是否屬于離婚案件中“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教育子女陋習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