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雙頻電加熱采油技術在淺層稠油井的現場試驗

2020-09-10 07:22甘惠娟楊春華鄭立軍鐘世銘邱楊
中國化工貿易·上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稠油

甘惠娟 楊春華 鄭立軍 鐘世銘 邱楊

摘 要:二連探區稠油儲層原油性質差,同時受到儲層埋藏淺、地層溫度低的影響,在試油過程中采用常規舉升技術難以有效開采和測試排液,是影響二連稠油井試油效果的主要原因。通過對井內原油及儲層加熱、提升溫度是解決稠油開采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工頻電源加熱,該方法存在加熱效率低、加熱效果差等不足。而智能雙頻電加熱采油技術,對井筒和地層同時進行加熱,可根據稠油性質調控加熱溫度,提高地層溫度,進而提高稠油在地層中的流動能力,實現采油井增油的目的。通過淺層稠油井L34X井現場試驗表明,該工藝對地層實現了有效加溫,取得該井真是的產能,工藝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雙頻電加熱;稠油;試油;二連探區

1 研究背景

二連探區資源豐富,油氣顯示好,具有良好的油源條件,發育較好的砂礫巖儲集體,砂體厚度較大。儲油巖性多為小湖盆、窄相帶、混雜堆積的砂(礫)巖體,且巖石中富含火山巖碎屑,具有儲層低孔低滲(平均孔隙度14%左右,測井解釋評價滲透率14×10-3μm2)、孔隙結構復雜、非均質性強等特征。其中中淺層稠油儲層埋藏深度在700-1200m左右,地層溫度在31-48℃,具有埋藏淺,地層溫度低的特點,加之儲層內的原油性質差,具有稠油特征。常規試油結果以低產油層、干層主,試油效果不理想。

2 原油性質情況

原油的性質是影響原油在儲層中流動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原油流動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試油的效果。因此,對原油性質的準確認識,是制定試油措施的根本依據。

從原油性質分析表明(見表1),原油密度0.9243~ 0.9672g/cm3,50℃粘度534~6759mPa·s,凝固點24~32℃,膠質+瀝青含量49.1~57.6%,蠟質含量5.9~11.7%,初餾點150~242℃,300℃餾分9~17.6%,各項指標顯示,原油具有中高密度、高粘度、高膠瀝、高初餾點、低餾分特征,原油性質差,屬于典型的稠油范疇。

與二連探區常規原油性質對比表明(見表2),稠油50℃粘度高達2495mPa·s,膠瀝含量達到54.8%,初餾點高達197.3℃,300℃餾分僅為12.9%。稠油性質在密度、粘度、膠瀝含量、蠟含量初餾點及300℃餾分指標平均值上,較常規原油性質,均表現出較差的特征。

提高稠油在地層中流動能力是提高稠油產出的最有效的方法,而原油粘度直接影響原油的流動性,原油粘度對溫度敏感性強,隨著溫度的升高,原油粘度下降明顯,因此,采用對地層加熱升溫的方式,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的采出程度。

3 智能雙頻電加熱技術原理

雙頻加熱裝置,底部連接電磁加熱器的鋼凱電纜和連接井口引出裝置。加熱系統具備給井筒加熱和給地層加熱兩項功能。

通過下入井內的鋼凱電纜自身形成回路,采用頻率在10~6000Hz、電壓在100~250V的變頻電源,在不同頻率的交替推送電流下,產生熱能,通過熱傳導,對井筒進行加熱。

利用低頻效應對地層加熱。低頻效應是在低頻電場的作用下,液體中帶電粒子在低頻電場中劇烈運動、摩擦碰撞,使液體本身發熱,使得液體溫度上升。低頻效應并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發生的,它需要在一定的電壓和某一特定的頻率范圍內才能發生,因此要求能夠發生低頻效應的液體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液體中必須有帶電粒子;二是帶電粒子的分子量比較大,能夠在低頻范圍內振動。原油中瀝青質和膠質分子含有帶電微粒。同時,瀝青質和膠質的分子量十分巨大,它們的振動頻率很低,滿足低頻效應的發生。二連探區的稠油中瀝青質和膠質含量較高,更加有力于低頻效應的產生。

4 智能雙頻電加熱系統

智能雙頻電加熱系統由電加熱部分和電動采油泵部分組成(見圖1)。電加熱部分包括雙頻加熱控制柜、防爆傳輸電纜、底部加熱電纜和底部油層加熱器,雙頻加熱控制柜通過防爆傳輸電纜與底部油層加熱器連接,底部加熱電纜和底部油層加熱器連接為一體并一起下入油套環空內,其中底部油層加熱器位(見圖2)于電泵下方。電動采油泵部分包括電泵控制柜、采油管柱、電泵電纜和電泵,電泵控制柜通過電泵電纜與電泵連接,電泵通過采油管柱送入井筒內油層部位。

加熱電纜為防爆鋼鎧電纜,主要作用為傳輸電源,根據生產需要調整頻率進行伴熱和加熱。油層加熱器和防爆電纜連接,為專用電鍍焊接,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井下加熱器配合泵加熱稠油降粘進行采油,套管上附著傳輸電纜實現電加熱。

雙頻加熱的極限溫度為300℃,額定電壓為1000V。底部油層加器發熱的極限溫度500℃,額定電壓為1000V。雙頻加熱每米發熱功率300~400W,加熱最高溫度200℃~ 300℃,加熱量值高,有效的對儲層稠油提溫處理。與工頻加熱、中頻加熱相比,具有加熱功率高,溫度高等優點(見表3)。

5 現場試驗

L34X井是二連探區的一口淺層稠油井,試油井段707.20-721.00m,厚度6.20m,電測解釋油層、差油層。常規試油采用MFE測射聯作+二開抽汲排液,排液期間無液產出。通過測試反映地層能量較充足,近井儲層物性較好,遠處橫向上持續變差,儲層有效滲透率44.4×10-3μm2。復試采用螺桿泵排液間歇排液,也無液產出。兩次試油結果均為干層。地層溫度從L34X井原油物性分析可以看出(見表4),原油密度0.8876g/cm3,50℃粘度216.9mPa·s,凝固點28℃,膠質+瀝青含量24.8%,蠟質含量29.1%,初餾點118℃,300℃餾分18%,屬于中密度,中低粘度,較低餾分原油,原油油質偏差。從原油表觀特征可以看出,原油近乎凝固狀態,表現為稠油特征(見圖3)。

由上式計算,L34X井地層溫度為33℃,地層原油粘度為265.7mPa·s,當地層溫度加熱到150℃的時候,原油粘度為123.5mPa·s。原油粘度降低到原來的46.5%,原油粘度下降明顯,可有效的提高稠油在地層中的流動能力。

本井采用智能雙頻電加熱采油工藝對地層及井筒加熱,采用抽汲方式進行排液(見圖5)。加熱棒下深731.09m,加熱區域覆蓋整個試油井段。從井下排液監測電子壓力計實測的溫度、壓力曲線可以看出(見圖5),排液期間井底最高為150.26℃,基本維持在100℃以上。抽汲排液確定本層產能為產油0.1m3/d。通過雙頻加熱系統+抽汲排液工藝的現場試驗,證實了該試油為低產油層,工藝獲得成功。

采用雙頻加熱系統后取得原油樣品與前期試油原油性質進行對比(見表5),原油性質有明顯的差別,原油粘度為89mPa·s,粘度顯著降低,使得原油的流動能力增強。同時,300℃餾分減少,膠瀝含量增加,說明原油的輕質部分減少,可以認為在加熱過程中,發生了輕質部分優先流動的現象。

6 結論與認識

智能雙頻電加熱采油技術應用低頻效應對地層加熱,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層溫度,使得稠油粘度降低,進而提高稠油的流動能力,為超稠油、特稠油的開采提供先進的技術。

通過淺層稠油井L34X井現場試驗,儲層實現了有效的加溫,通過工藝應用后原油性質分析,粘度降低明顯,提升了原油在地層及井筒內的流動,取得該井真是的產能。

參考文獻:

[1]盧中原.渤海油田稠油測試井智能雙頻加熱降黏技術[J].油氣井測試,2018(12).

作者簡介:

甘惠娟(1977- ),女,工程師,2007年畢業于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專業,從事油氣田開發工作。

猜你喜歡
稠油
稠油熱采區塊冷采降粘技術應用
敏感性稠油油藏油溶性降粘劑復合二氧化碳降粘吞吐技術研究及應用
稠油及其乳狀液流變性研究
稠油降粘的有效方法探討
HLB值評價稠油乳化增黏主要因素的研究
強化稠油注汽高壓井治理探討
稠油熱采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地質稠油開采技術進展及現狀
西北油田首座“注氣+摻稀”先導工程投產成功
稠油管道輸送技術方法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