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2020-09-10 09:15陳贊業
新教育論壇 2020年16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途徑有效性

陳贊業

摘要:初中歷史教學涵蓋知識面非常廣泛,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歷史學習不僅僅是為了了解過去發生的事件,更是要求學生以史為鑒,在學習的過程中勿忘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創新教學手段,提高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本文對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的問題展開分析,探究出核心素養下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給初中歷史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有效性;途徑

在新時期教學改革的不斷要求下,初中歷史教學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要在有效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全方位提升,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用正確的眼光看待歷史問題,使學生具備愛國的良好品質。因此,需要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創新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歷史知識,并高效運用,不斷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存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不夠先進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最主要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在學習的時候不斷培養歷史情懷。實際教學中有部分教師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課時,教師僅圍繞著考試重點內容講解,其他內容基本忽略。這樣的授課方式,學生的歷史知識面得不到有效拓展,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會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看待歷史問題時,沒有自己的想法,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差,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這樣的歷史教學就是無效課堂[2]。

(二)歷史教學與實際相脫節

歷史這門學科,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完美融合,學生才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效利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核心素養的重點內容。但是,有些歷史教師過于重視教材知識,將整個教學重心都放在教材講解上,沒有對知識進行延伸,導致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背離,學生看待歷史的眼光比較短淺、陳舊,不能用全新的理論看待歷史問題。學生在這樣的教學影響下,不能從歷史知識中挖掘價值,導致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不高。

二、核心素養下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有效分析能力,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正確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對歷史問題的核心內容進行把控,并且提出高效的解決方案。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更加有效。學生有效分析歷史問題,才能夠具備“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時代的不斷變遷和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有效分析,根據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時間和內容,全面把握歷史重要知識。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歷史的時候,有關于近代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的故事,讓學生對事件的導火線、時間、背景等進行有效分析,自己摸索出結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利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也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二)“翻轉課堂”,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初中生探究欲望比較強烈,思維發散能力很強,歷史這門學科對學生來講,相對枯燥。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模式,勾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歷史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與學生之間互換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教學機會,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探索初中歷史知識,加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3]。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原始的農耕生活”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搜集資料整理出相關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扮演教師的角色,對這一課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使每個學生都有講解的機會。通過對農耕生活的理解,使學生不斷養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必要時,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使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更加活躍,更好的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提升歷史課堂的有效性。

(三)積極開展歷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使課堂學習更具實效性,光靠歷史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依靠課本學習,學生的思維會受到限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歷史知識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做出延伸,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用學到的歷史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初中歷史教學更具有效性,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4]。

例如,學習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時代的曙光》時,教師在講完這節課時,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安全的組織學生去參觀歷史博物館和烈士紀念館等,讓學生在歷史氛圍中,真實的感知歷史的存在,讓學生體會歷史的價值。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能夠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活學活用歷史課本知識,體現人文精神,在實踐過程中培養核心素養,能夠用正確的態度和眼光看待歷史、辨別歷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和平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要求下,初中歷史教學任務不僅僅是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教師教學的時候。要創新教學手段,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志煒.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明日,2018,(39):205-205.

[2]夏宏業.談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8,(2):110-111.

[3]黎藜.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4):156-156.

[4]鐘冬梅.核心素養視閾下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探究[J].信息周刊,2019,(5):379-379.

(五華縣文葵中學?廣東梅州?514439)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途徑有效性
求解含參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三種途徑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