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商城與湖北松滋葬禮習俗環節比較

2020-09-10 10:23汪超群張煒文季鈺姿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商城葬禮習俗

汪超群 張煒文 季鈺姿

摘要:葬禮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兩個字,葬禮更是一種文化體現。葬禮分為葬前禮、葬時禮和葬后禮三個環節。通過對河南商城和湖北松滋這兩個地方葬禮習俗比較,發現當地人對于亡人存在狀態的理解的不同;寄托哀思的理念也有很大的差異。從分析兩地具體環節的不同,可以看出兩地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有不同的色彩成分。

關鍵詞:商城;松滋;葬禮;習俗

一、葬禮文化

“葬禮”,顧名思義就是埋葬時的禮儀。[1]“葬禮文化”指的是與死亡相關的人類創造的社群活動中多種特質文化的復合體,其涵蓋內容涉及實物、信仰、心理、倫理、道德、藝術,由此而延伸展開形成了諸如臨終關懷、遺囑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觀念、殯儀習俗、喪儀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以及其他有關活動等。[2]本文主要從舉行葬禮時的喪、葬、祭這三個具體環節展開,包含葬前禮、葬時禮和葬后禮這 三部分。每個禮節的背后,都透露著人們不一樣的思想與文化內涵, 表達著人們不一樣的情緒。下面主要就從葬前禮、葬時禮和葬后禮這三個部分來分別對河南商城與湖北松滋的葬禮習俗進行具體的比較,意在說明不同的禮儀環境下都表達著人們何種寄托、何種感情。

二、葬前禮

(一)河南商城

當有人瀕臨死亡時,相關的禮節就已經開始了。這時候,人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瀕臨亡故(或即將亡故)的人從床上抬下來,平放在地上。據傳言,人的最后一口氣不可以落在床上,否則當他去另外一個世界時,就會負重前行,不能盡快投胎轉世。

亡人要放在事先鋪好的稻草和涼席的地上。并在他臉上蓋上黃色的紙。(這種紙是我們平時祭祀燒紙時用的紙)。臉上蓋紙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亡人不可見天,如果見天,那么此人下一輩子只能成為一只鳥,將無法化身為人;二是紙的重量很輕,將紙蓋在人臉上時,假如還有氣,則紙就會被吹開,也就是在用此法判斷此人到底斷氣沒有?,F實中原因可能更趨于后者。

等確定人真的沒有生命體征后,家人就需要在第一時間請做法事的道士先生。先生會先在井邊唱幾句詞,之后在已唱過詞的井里打水給亡人洗澡,洗澡要盡快,此時亡人身體未僵,便于清洗。具體要求是“前三把后三把”,即前面洗三遍后面也要洗三遍,預示著洗凈他這一世和前世的污穢,干干凈凈地上路。

擦洗完畢,接著就要穿壽衣了。壽衣的類型和顏色都有講究,一般是著紫色或者黑色的直筒棉褲和棉衣,在死者嘴里面放上大錢(銅錢),腰上束白色腰帶。如果此人去世時,家里父母還在世的話,就要在他頭上帶孝,即戴上白色的頭巾。因為他是不孝的,比老人家走得早就無法再盡孝道。

穿好壽衣,亡人便要入館了。棺材一般是買已經上好油漆的黑木棺,入棺之前,要在棺內墊上棉被之類的軟物,放入死者生前最為喜愛之物。入棺后蓋上被子,并把棺材蓋蓋上,此時并不蓋嚴實。棺材要放在正屋的正中央,用兩條長凳支起來。在棺材四周和棺材底要鋪上稻草以供孝子睡覺(直到棺材抬出去埋掉),也就是守孝。這時主人家就要通知親戚朋友前來祭拜瞻仰遺容了。

主人會提前在棺材前面擺上一個大的瓦盆,瓦盆是用來燒紙錢的,在瓦盆邊還要放上兩三個蒲團,孝子需要長時間跪著燒紙,親朋好友剛來祭拜時也要同孝子一起燒紙。瓦盆里的紙灰在出棺之前一定要把它燒滿。這也就進入到了我們的下個環節——葬時禮。

(二)湖北松滋

與商城相比,松滋的葬前禮就已經有所不同了。前面說到商城的人不可以在床上斷氣,而松滋人恰好相反,一般情況下,最后能在自己的床上咽氣是最為安詳的,同時也不需要往臉上蓋紙,人在咽氣后,立即抽下枕頭,將蚊帳放下,人放平,立即在床邊燒紙錢。

接著用清水沐浴,給亡人穿衣服,這里也不需要專門請道士先生完成此事,家里人自己打水擦洗即可,亡人穿的衣服也有講究,不能穿帶毛的,否則下輩子會投胎成動物,上衣可以穿襖子,下裝卻不能穿棉褲。上衣穿七件,下裝穿四件,講究穿單不穿雙,還要穿上襪子鞋子。亡人一手拿一個糍粑,一手拿一根桃樹條子。等做好這一切,亡人就可入棺了。

棺材也是上好油漆的黑木棺,棺木內亡人腳底放上子女的貼身衣物,一般來說會在現場取,長輩們拿剪刀將孝子孝女的衣服剪下一個角,用針線穿起來,放在棺木內,寓意著子女依舊陪伴著他。

子女要守靈,靈堂跟前必須時時刻刻有親人在守候,棺木也是用長凳支起來放在正屋,可以不必放在正中央,正中央供奉靈位,在棺木底點燃一根松香,在棺木抬走之前都要保持燃燒狀態。

親朋好友在吊唁時,必須要在靈堂前上香,數目為一根或者三根,香火不能斷掉,寓意著已故人香火不斷,即使在夜間也有人把守。

如果在農村,棺木一般在家放三天,出殯前一天夜里,道士和尚要整整作一天一夜法事,這時候主人家請的樂隊和得司令(松滋葬禮中配合樂隊進行演奏的一種角色)也要過來了,他們兩個都是負責演奏歌曲的,但所使用的樂器各不相同,樂隊負責吹奏曲子,會使用嗩吶一類樂器;得司令負責敲敲打打鑼鼓這一類。松滋跟商城不一樣的是出殯前不摔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于葬前禮,河南商城明顯要更重視一些,那里的人們認為,給人的下一世鋪好路很重要,所以每一個環節都格外小心。而湖北松滋更在乎亡人對后代的影響,就像是在已故人的身邊放子女的衣角,不僅僅寓意子女陪伴,更為重要的是希望已故人可以保佑這些子女,在未來的日子里,可以喜樂平安。

三、葬時禮

(一)河南商城

河南商城地區的葬時禮分為兩個部分:靈魂的安葬與肉體的安葬。正如活著的人同時擁有靈魂和肉體。在安葬時,去世的人這兩個不同的部分也有著不同的儀式。

1.靈魂的安葬

等前面的準備工作做好,道士先生就要開始做法事了,具體內容我們暫且不詳談。不過其中男士和女士的內容并不相同:男士的稱為關大燈,女士的稱為破壺。

第二天再給亡人燒紙,由孝子捧上他的靈位(據說靈魂會聚集在靈位之中),快中午時所有親戚和孝子一起出發去給他送行。送行就是走很遠的山路,找到主人家最信奉的廟,把他的靈位送到廟里。送行途中,道士先生要唱悼詞,表示安撫他的靈魂,將其送往極樂世界。送行回來以后主人家要立刻設宴,感謝這些前來看望他的親朋好友,這時,靈魂的安葬工作告一段落了。

2.肉體的安葬

送完靈魂的晚上,道先生要繼續唱詞做法,唱的內容大致包含為兩個方面:一是要把他生平的經歷唱出來;二是在唱的過程中,孝子要時刻跟隨在道先生左右,道先生每唱一個節點,孝子就要對著靈臺磕頭,在瓦盆中燒紙,注意這時領紙的人已經不是剛剛去世的人,而是給之前已經亡故的長輩們燒紙,讓他們前來領錢,一是為了告知其家里又多了一位已亡人,二是托他們在陰間對其多加照顧,讓新亡人少走些彎路,盡快輪回。

所有的唱詞唱完之后就要正式合棺了,在合棺上之前人們再去棺前看他最后一眼,接著要用大釘把棺材全部釘上。最后一天,把棺材抬出去。在抬出去前,把燒紙的瓦盆摔得粉碎。棺材由八大金剛抬著。在行走的過程中,拿靈牌的孝子站在棺材之前,其余孝子在棺材之后,隨行的人也是如此。抬棺時,每遇到橋,住戶門口都要停一下,孝子要對著橋或住戶磕頭。這里磕頭有兩個含義,一是表達對抬棺人的感謝;二是要代替已故人對這個世界磕頭表示感謝并告別。途中假若有人放鞭炮的話,也需要孝子磕頭,對其送行表示感謝。

將棺材抬到事先選好的地點埋葬。葬禮就算結束了。

(二)湖北松滋

湖北松滋的葬時禮儀我們從八大金剛抬棺木開始說起,墳地是事先挖好做好測量的,送葬行人行走的路線也事先規劃了,去和回來不能走同一條路。孝子要抱靈并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八大金剛一路上要歇,停下放棺時,孝子要朝棺木跪下,放棺要專找不平整的地方,讓孝子跪坑坑洼洼之地,大概五十米一百米一歇。八大金剛干完活吃飯的時候孝子也要跪金剛。孝子看似跪棺木和金剛,實則是替亡者下跪,為其代罪。

在送葬的過程中,隨行隊伍的服飾也有具體要求,重孫在小臂系紅色布條,孫子兒女都要披麻戴孝(系白色頭巾),兒女的帽子后面要很長,一直到腳踝,且要在小臂系草繩。

從前是在家放滿日期后,直接送去埋葬,現在國家有新政策,先送到殯儀館火化,拿到骨灰盒后再送去墓地埋葬。墓坑先挖好,墓地由風水先生選擇,棺木放好以后,風水先生要保證棺木水平方位一定要正,尤其是家里多子女的,預示著以后庇佑兒女不偏心,所以子女們都非常重視。

棺木放好后不能直接蓋土,還要進行下祀--風水先生撒事先準備好的綠豆和大米,俗稱“綠米”,孝子們跪在墓地前用衣服接,接的越多表示以后福氣會越好。

接下來蓋土,埋好第二天才去圓墳,放鞭燒紙,等孝子將靈位抱回家,進行供奉,葬禮也就告一段落了。

由以上可以看出,河南商城認為人去世之后,魂魄是脫離肉體而單獨存在的,這個更接近于大多數影視劇中所展示的魂魄可以代代轉世的理念,而肉體只是某一世的一個單獨的載體。而湖北松滋則更偏向于人一旦去世,那么,有關于他的一切都會消失,那些活著的人能為他做的就是安葬好他的軀體,以寄托哀思。兩相對比,會發現,河南商城人民的思想中的浪漫主義色彩更為濃厚,而湖北松滋的人民的思想則更加偏向理性的一面。

四、葬后禮

(一)河南商城

河南商城的葬后禮簡單,禁忌少:除了在亡故第一年的七月十五需辦法事外,就不再額外進行專門的祭祀活動。其余祭祀時間和全國大部分地區一樣,在春節清明重陽這些傳統祭祀節日里去祭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人去世的前三年時間里,即使是過春節主人家也是不貼春聯,第一年不能貼,第二年貼紫色,第三年貼綠色,等到第四年第五年才可以重新貼上紅色的春聯。這和傳統的為亡人守孝三年的習俗一致。

(二)湖北松松滋

孝子將靈位抱回家供奉35天,道士和尚會在家里安家神。這期間每天都要點燈,俗稱五七。每天要在靈位前叫飯,只叫早飯和午飯(就是把做好的飯放在靈位前呼喚亡者來吃)。35天以后扎紙,給亡人燒靈位和用紙做的生活用品、房子之類,燒東西之前要由道士寫押簽書,蓋上章,保證東西能順利到達死者手中。否則錢財容易被別的亡魂搶走,且這些東西不在墓地燒,而是選擇離家近的河邊,一般來說這次燒的東西特別多,要注意安全。

再做儀式為三年后,請道士和尚做法燒東西,然后才能立墓碑,立碑必須在大寒清明周年亂歲日子,亂歲是指大寒小寒這兩個時節,立碑意味著動土,只有這兩個時節才可。每年祭日要上墳,送燈亮,三十、十五、二十四都要送,清明節要插清。還要過月半,七月初十到七月十五是老月半,是三周年以后需要過的。七月初七到七月初十是新月半,是未滿三年時要過的。每次過這種時節,要擺上滿滿一桌飯,必須要有雞和魚,可以吃冬瓜但忌南瓜豆子。吃飯之前要燒錢燒押簽書。之后便每年如此。

由此可知,對于之后的祭祀活動,河南商城人并沒有那么重視,是因為那里的人們,認為亡人早已去到另一個世界,也許已經投胎轉世,他的生活會和活著的人毫無差別。

相對來說,湖北松滋要重視的多,在每年忌日、傳統祭祀節日都會隆重至此,他們認為在這特殊的日子,自己已逝的親人們會在這一天回來。不同的葬后禮,體現出當地人們對已故親人的存在狀態的理解有著巨大的差異。河南商城人認為人去世了就是奔赴下一個美好的人生旅程,而湖北松滋則認為故人便是只有靈魂可以在世間游蕩。

五、結語

葬禮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但又是一個不能回避的話題。不管是河南商城還是湖北松滋,有關于葬禮,都充滿了神秘的文化氣息。但是,在看似相似的葬禮環節中,卻蘊含著兩地關于死亡這個問題的不同理解。河南商城人是樂觀的,他們的思想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他們把對故人的思念寄托在“靈魂轉世”這樣美好的想法中;而對湖北松滋人來說,他們的思想雖然更偏向于理性的一面,不認為有靈魂轉世這一說法。但在他們眼里,也許逝去的親人們從未走遠。

不管是哪一種獨特的理解,兩地人都帶著這種美好的想法,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去懷念親人,去傳承屬于自己地方的葬禮特色,用這種方法去傳達孝道。對于兩地的葬禮文化的研究也為研究兩地的社會文明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郭燦輝.葬禮和葬禮文化淺談[D].長沙: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2.

[2]喪葬文化. 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3110436&fromTitle=%E4%B8%A7%E8%91%AC%E6%96%87%E5%8C%96&rcer=Q9PEAkZ04ig53Am4p.

猜你喜歡
商城葬禮習俗
為冰川舉行“葬禮”
這是在葬禮上聽過最多的一句話
京東商城
商城
自己的“葬禮”
悅居商城
悅居商城shop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