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跟時代潮流,打造數字化服務,提升文化館服務效能

2020-09-10 16:54付博
百花 2020年6期
關鍵詞:文化館數字化建設

付博

摘 要:信息數字化已經成為當今非常普遍的事情,本文以岐山縣文化館近年來數字化建設與服務為例,提出文化館建設需要緊跟潮流,從專業技術人才、財政經費等方面著手,有了資金和人員才能真正實現文化館數字化建設,不斷提升文化館的數字化服務水平,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關鍵詞:文化館;建設;數字化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陣地,承擔著組織輔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職能。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網絡和數字技術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網絡虛擬世界為人們提供了許多便利。特別是隨著群眾文化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依靠數字化的平臺、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更優質地服務群眾、聯系群眾,為群眾提供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務,這是當下文化館需要去進一步完善的重大課題。

數字文化館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是依托數字化技術,為文化館業務職能服務的線上線下聯通互動的系統,目的在于通過文化與科技融合,做到提升在場服務能力的同時,突破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和時間的制約,讓群眾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

近年來,我們岐山縣文化館通過建立文化館網站,建設微信平臺,開展線上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群文活動,豐富了當地群眾文化生活,培養了一大批本地書畫人才,促進了當地的文化發展和繁榮。

一、文化館數字化建設與服務

(一)文化館網站建設

岐山縣地處陜西關中西部,是全國文化先進縣,素有“文武圣地”“周公故里”“禮儀之鄉”“青銅器之鄉”“轉鼓之鄉”“陜菜之鄉”和“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岐山縣南北設有兩個縣級文化館(岐山縣文化館、蔡家坡文化館),岐山縣文化館創建于1950年,承擔著岐山北片6個鎮25萬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輔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岐山縣文化館自辦網站“岐山縣文化館”網,注冊于1999年,設有“新聞動態”“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文藝作品”“文化交流”“藝術培訓”“民俗文化”等欄目,內容包括我館開展的各項群眾性文化活動,岐山本地非遺、民俗文化展示,本地作者創作的文藝作品,是岐山境內外群眾了解我館的一扇窗口。

“岐山縣文化館”網網頁設計新穎,內容豐富,囊括了文化館工作的方方面面。自網站注冊設立以來,網站內容能做到及時更新,年發布信息上百條,信息點擊量均達到上百人次,最高者2000人次,目前總點擊量超過30萬人次。

(二)微信公眾平臺“岐山書畫”公眾號建設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手機微信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岐山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文脈深厚,有“書畫之鄉”之稱。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徐義生、毛廬、蔡昌林、李長文等一大批岐山籍書畫藝術家蜚聲國內書壇藝苑。在岐山本地,近年來活躍著一大批書畫家、書畫愛好者。為適應時代發展潮流,更好地為本地書畫作者服務,方便書畫作者相互學習、交流、提高,2015年7月,我館創辦了“岐山書畫”微信公眾平臺,同時組建了岐山書畫微信群?!搬綍嫛蔽⑿殴娖脚_編輯及岐山書畫微信群群主,均由我館書畫部干部擔任。

“岐山書畫”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為推介書畫理論、古代及現當代書畫名作、書畫技法,還制作岐山書畫家作品專輯,定期推出“岐山書畫交流群”優秀作品選。目前,關注人數達2337人,用戶除岐山本地書畫家、書畫愛好者外,輻射寶雞、西安等地市?!搬綍嫛蔽⑿殴娖脚_堅持每天發一期,已發表內容1338期,每半月發一期岐山書畫作者作品選,每期發40多人作品;并堅持做節慶書畫作品微展,每期發50多人的書畫作品。

2020年,“岐山書畫”微信公眾平臺除每天發理論、欣賞性內容一期外,還舉辦“慶元旦”優秀作品微展一期,征集作品120幅,經過評選發表作品54幅;“迎新春·優秀作品微展”一期,征集作品113幅,經評選發表作品48幅;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迎新春寶雞市七縣一區書畫作品聯展作品選八期,共發表作品91幅;“翰墨傳祝?!ね膽鹨咔椤贬綍嫿涣魅鹤髌肺⒄刮迤?,收集作品273幅,經評選發表作品134幅;“岐山書畫交流群優秀作品微展”二期,收集作品134幅,經評選發表作品93幅;岐山書畫交流群慶“五一”書畫作品微展一期,收集作品79幅,經評選發表作品35幅。

岐山書畫”微信公眾平臺自創辦至今,在當地書畫作者中擁有了良好的口碑,廣受群眾好評。當地書畫作者通過訂閱“岐山書畫”公眾號,彼此交流,開闊了眼界,書藝畫技也得到增長。近年來,岐山本地書畫作者每年在市、省、全國各類書畫展、書畫大賽中參展、獲獎均達到30人次以上。

(三)疫情期間文化館數字化服務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悄然從武漢蔓延,波及全國。在疫情期間,我們在做好館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開展疫情期間文化館數字化服務,做到了疫情期間,群眾文化服務不間斷。

1、防控主題文藝作品征集活動。在做好“岐山書畫”微信公眾平臺疫情期間正常推送外,我館在全縣范圍內展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主題的文藝作品征集活動,倡議全縣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記錄身邊正在發生的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值得銘記的歷史時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鼓勵加油。征文自2020年2月1日征稿以來,到2020年5月,共收到岐山縣及周邊縣區各界群眾創作的小說、散文、詩歌、快板,以及漫畫、剪紙等作品500余篇(幅),縣文化館微信公眾平臺“岐山書畫”和縣文化館網站不定期推出了疫情防控主題的文藝作品300余篇(幅),受到岐山各界群眾的喜愛和好評。

2、疫情防控期間線上舞蹈培訓。近年來,以健美舞、秧歌、腰鼓、扇子舞、健身球舞、太極舞等為主的各種群眾性廣場舞蹈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全縣各個廣場,展現了我縣廣大群眾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至目前,我館轄區組建的文藝團隊共計180支,其中鑼鼓隊伍31支,秧歌、廣場舞隊94支,自樂班55支。

2020年疫情期間,為加強全縣文化隊伍建設,使疫情期間群眾文化服務不間斷,我館積極探索防疫期間文化培訓新模式,充分運用網絡多媒體技術,以豐富的主題內容、生動的圖文傳播和實時的互動交流,將每年的線下文化培訓轉為線上培訓,增強群眾文化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傳播力和輻射力,在保障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時,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增強廣大群眾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我館疫情防控期間線上舞蹈培訓自3月24日開始,聘請本地舞蹈學校專業老師,每周二、周四、周六下午線上直播培訓,培訓內容有民族舞的特點和種類、古典舞的基本手位、民族舞成品舞蹈教學、古典舞成品舞蹈教學。全縣各文藝團隊隊員及全縣文藝愛好者均可掃碼進群,參加線上培訓,整個培訓持續進行了近兩個月時間,參加群眾逾千人,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文化館數字化建設與服務中困境與問題

近年來,我館在文化館數字化建設中,感到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專業人才缺少,同時也面臨文化館資金匱乏的困境。

(一)專業人才缺少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微博等客戶端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交流軟件,完全顛覆了以往只有主流媒體才會承擔新聞信息發布的功能。這就要求我們文化館緊跟形勢,一改過去傳統的服務形式,開展數字化文化服務,通過微信、網絡直播平臺、微博等形式進行輔導、培訓等服務。

我館編制7人,現有干部職工10人,其中正式編制人員6人,臨聘人員4人。本來文化館人手較少,微信公眾號、網站、網絡直播培訓,只有靠館內人員兼職來完成。另外,館內書畫、舞蹈、文學等專業人員,數字化專業知識匱乏,也制約著我館數字化建設的發展。

(二)文化館資金匱乏

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不單單是一個網站,需要投入一定的財力和人力,才能夠做好網站的建設和后臺的數據維護,充足的資金保證才能將網站做到盡善盡美。特別是數據庫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優秀的網站必須做到有專人管理,能夠把文化館的展覽、講座、培訓、表演、比賽等相關的視頻、圖片以最快速的傳輸到網站平臺,才能體現數字化平臺的及時性。

長期以來,當地下撥文化館資金有限,除過保障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書畫展、書畫講座、鳳鳴大講堂等傳統群眾文化活動,留給館內數字化建設的資金往往是杯水車薪。因此,文化館財政資金匱乏,也制約著文化館數字化建設與服務的發展。

三、結束語

文化館數字化建設與服務是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服務的新形式,是未來文化館建設的新方向。信息數字化已經成為當今非常普遍的事情,文化館建設也需要緊跟潮流,從人員、經費、網站建設等方面著手,有了資金和人員才能真正實現文化館數字化建設,才能不斷提升文化館的數字化服務水平,滿足群眾需求,讓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地享受到文化服務,促進和繁榮群眾文化生活。

(岐山縣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璩菲:《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

[2] 《岐山縣志》

[3] 《岐山縣“岐山書畫”微信群優秀書畫作品選》

猜你喜歡
文化館數字化建設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寒露
數字化起舞
作品賞析(6)
太陽第一家
作品賞析(6)
作品賞析(2)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