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多元文化語境下的翻譯研究

2020-09-10 00:53尹坤孫穎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4期

尹坤 孫穎

摘要:近幾年隨著世界化進程的加快,保持各民族的獨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受到了威脅,為了防止文化和語言的霸權,通過對翻譯的研究來促進各民族的交流,維護世界文化的民主化和世界和平。本文將通過對從翻譯的歷史作用、從文化的高度來認識翻譯、翻譯對文化的影響、多元文化語境下翻譯的歷史使命與前景四個方面進行了討論,可以明確的知道,翻譯對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對翻譯也有著影響和制約。

關鍵詞:世界化 文化霸權 語言霸權 文化多樣性 翻譯活動 多元文化語境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維護文化多樣性對于人類的發展以及維護各個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生存價值、對于促進世界和平民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0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巴黎通過了《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1],該宣言的第6條明確指出:“表達的自由、傳媒的多元、語言的多元、藝術表現和科技知識的——包括數字形式的知識——平等分享,以及各種文化在使用表達與傳播手段方面擁有機會,這是文化多樣性的保證?!笔澜绲拿恳环N文化都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所知所想所愿,都體現了一個國家、民族、社會、地區的獨特個性。然而,隨著經濟等各方面的全球發展,“世界化”、“一體化”、“英語化”,使一些傳統、創造、思考、歷史和文化都不復存在。為了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保證語言的多樣性,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體現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工具,聯合國前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先生曾訪問南京大學時曾指出語言霸權對于維護文化多樣性的威脅,加利把語言問題提到了事關人類文化、歷史的存亡的高度來加以認識。所以,本文通過從翻譯的歷史作用、文化的高度來認識翻譯、翻譯對文化的影響以及多元文化語境下翻譯的歷史使命與前景,來對翻譯進行研究。

二、翻譯的歷史作用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翻譯都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實踐活動,例如兩個部落的關系由勢不兩立到相互理解以及友善,都離不開翻譯的橋梁作用,由于翻譯對文化的發展和交流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人們對翻譯的認識也逐漸從技術層面轉向了理論層面。對比西方和東方的翻譯發展史可知,每一次的發展高潮都對文化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歷史作用。譚載喜在《西方翻譯簡史》中指出[2]:“西方的翻譯在歷史上前后曾出現六次高潮或可分為六個大階段?!泵恳淮蔚姆g高潮都為西方的宗教、文學、語言、哲學、思想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變化。而對比中國,翻譯也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馬祖毅在《中國翻譯史》的“概說”部分指出[3],“從周到清這一漫長的歷史階段內,我國出現了三次翻譯高潮,即東漢到宋的佛學翻譯,明末清初和從鴉片戰爭到清末的兩次西學翻譯”。第一次的翻譯高潮是佛學翻譯,是古代印度文化與中華原有文化之間所進行的關于宗教、哲學、思想、文化的交流,最終得以融合,在中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佛教。后兩次的西學翻譯,為中國所帶來的中西交流,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的文學、社會的發展,也開啟了中國偉大的翻譯時代。而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在翻譯的發展史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由最初的實踐活動而得來的技術性認識發展到后來從語言學、符號學、社會學、文化性等視角的多元整合而來的理論層面。所以這也為我們研究翻譯提供了多個理論角度。在今天,由于“全球化”“一體化”“語言霸權”等給世界文化多元化所帶來的災難性的沖擊,就不得不把翻譯放在文化的層面來做更深層次的研究,從中西翻譯的發展史可以得知,翻譯不只是為語言層面的交流起到了橋梁作用,更是在思想、文化層面的溝通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為了維護世界文化和語言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以及世界的和平,翻譯都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和責任。

三、從文化的高度來認識翻譯

從翻譯的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翻譯的活動形式與內涵在不斷的變化與深化,我們也可以知道,翻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人們對于翻譯的認識以及對翻譯的定義也有所差別。最初人們對于翻譯的認識只局限在技的層面,人們往往借助實際經驗來理解翻譯,機械的將一種文字轉換成兩外一種文字,以達到相互理解,對翻譯的定義也是比喻式的,例如鳩摩羅什認為翻譯“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有令嘔穢也”,可想而知翻譯的地位之低。而翻譯家在翻譯活動中則是將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實踐上,并沒有在理論層面對翻譯做更深入的研究。

隨著翻譯活動對于社會的發展所起到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時,人們對翻譯的認識也達到了第二個階段——現代語言學階段。翻譯活動不在只是翻譯家所關心的問題,在哲學、語言學、符號學以及歷史學、文學等的研究領域中,學者們也開始對翻譯問題產生了興趣。例如,喬治·穆南在研究中明確指出,“要超越翻譯的實踐,在理論的層面探討翻譯的基本問題所在,已確立翻譯研究的必要性?!彼赋觯骸胺g活動這一實踐性的、重要的活動在各個領域中發展迅速……翻譯是建立在語言操作基礎之上的活動,繼續以各種借口將其排除在一種語言科學之外,繼續將其限制在低級經驗主義層面是有悖常理的?!痹?0世界五、六十年代,西方翻譯研究界出現的語言學轉向,也使人們對翻譯的認識逐漸從實踐和技術的層面上升到了理論的層面,使翻譯活動可以借助理論的基礎,讓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能使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而不是盲目的、機械性的將原語進行翻譯,從而使翻譯的交流和溝通作用更加突出。

而在當代,隨著科技、經濟的不斷發展,霸權的聲音不斷的出現,尤其近幾年從美國不斷傳出美國優先的聲音,也使得國際社會更加注重維護國際關系的民主性和多元化,不同國家、社會、民族之間的交流尤其變得更加重要。任何一個民族想發展,必須走出封閉的自我,不管你的文化有多么的輝煌、多么的偉大,都不可避免的要與其他文化進行交流,語言的霸權或是文化的霸權,都將最終是人類巨大的損失,這在當今國際社會中人們應該達成普遍的共識,從翻譯的發展歷史以及實踐中也可以得到證明,兩個民族和社會只有保持交流和溝通才能不斷的超越局限,得到發展。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們也應該將翻譯放置在文化的高度來進行認識和研究。翻譯不僅是將一種語言簡單機械的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翻譯活動的過程也不是一個封閉的過程,而是要動態的對原文本進行更為豐富的闡釋,翻譯也并不是一種被動的語言轉換機,而是在兩種文化進行語言傳遞的語言媒介,而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這就意味著翻譯是不同文化之間進行交流、表達思想、創造文化、豐富人類文化的重要活動。所以,當我們把文化放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來研究,就可以清楚的認識到翻譯不是傳統的實踐工具,翻譯更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譯是開放的,具有豐富性的文化傳遞活動,從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語言的多元化的角度出發,翻譯為文化所創造的價值和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 翻譯對文化的影響

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活動,也是文化的相互交流活動。翻譯為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各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革新起到了創造性的作用。最早的翻譯活動使得兩個古老的部落之間得以相互理解、直至相互友善,隨著翻譯活動的不斷發展,人們在翻譯活動中也對翻譯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越,翻譯研究的領域不斷的擴大。學者們從幾個方面為翻譯總結出五個特性,即社會性、文化性、符號轉換性、創造性以及歷史性,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翻譯活動始終是各民族、各文化交流的一種做主要的方式,而翻譯活動中所具有的文化性,也使得翻譯本身對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首先,從翻譯的功能性來看,翻譯的本質作用之一就是為言語溝通有障礙的雙方提供交流的可能性,使不同語言的人們之間也有精神的溝通,而這種精神的溝通主要是通過文化層面的交流而獲得的,文化交流的需求在客觀上呼喚這翻譯,反之,翻譯也為文化的傳承,以及雙方的相互交流,繼而為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提供了可行性。

其次從翻譯的全過程看,翻譯活動的進行時刻文化語境的影響。有學者對我國“五四”時期的翻譯進行研究,分析了一座語言所經歷的文言、白話、“歐化”語言的幾個轉變過程,發現這種變化與當時的文化語境密切相關,揭示了特定時代的文化語境對文學翻譯擇取和譯介方式的制約和影響。但是這樣的轉變也體現在翻譯對于文化語境的影響和制約。翻譯實踐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使中國的文化內涵越來越豐富,翻譯為特定時期的中國人所帶來的不只是簡單的語言轉換,而在語言轉換的過程中,也是人們對于外文化有了理解,不僅豐富了人們的語言、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促使人們積極的與外文化進行交流,使人們的心態更加開放,思想更加豐富。

再次,從翻譯的實際操作層面來看,由于語言與文化的特殊關系,在具體的語言的文化轉換中,任何一個譯者都不能不考慮文化的因素。這里我們首先有必要了解語言與文化的關系:①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就曾指出:“語言是文化整體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個工具的體系,而是一套發音的風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雹谡Z言是文化的載體。英國學者斯圖爾特·霍爾指出:“如今,語言是具有特權的媒介,我們要通過語言‘理解’事物,生產和交流意義。我們只有共同進入語言才能共享意義。所以語言對于意義與文化是極為重要的,它總是被看作種種文化價值和意義的主要載體?!雹壅Z言并不是一種操作性的被動的工具,而是具有能動的創造性的作用。從這三點我們可以明確的得知,語言對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從狹義的語言學的角度來對翻譯進行解釋的話,對翻譯的定義強調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這是核心。當然,從多角度分析翻譯的話,翻譯不僅是一種純語言層面的活動,更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實踐。所以,基于以上理解對翻譯所下的定義則是:翻譯是以符號轉換為手段、意義再生為任務的一項跨文化的交際活動。

從以上三方面我們不難看出,文化語境對翻譯起著影響和制約的作用,但是翻譯也對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有必要將翻譯放置在多元化文化語境下來進行研究。

五、多元文化語境下翻譯的歷史使命與前景

由于人們對翻譯的研究不斷的深入發展,對翻譯的評價標準也日益的多元,不在以傳統的眼光來看待譯者所用的詞句是否精準,而是應該從廣義的范圍考慮,結合文化性與藝術性的審美來對譯文做出評判,才符合當前對翻譯的評判標準。這也對翻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翻譯使命。既然我們應該將翻譯放置在多元文化語境的背景下來對翻譯進行研究,那么我們也應該將翻譯的使命落在更有利于維護多元文化的發展中來進行討論。首先我們知道,翻譯的本質就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活動,所以這就要求翻譯要以尊重、開放的心態面對異文化,以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為己任,進行平等、雙向的文化交流。譯者首先要盡力達到的,一是認識差異,了解差異,二是在傳譯差異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將差異溶入接受語大語境,溶入接受語文化中去,真正達到吸收出發語文化與豐富目的語文化的目的。這是對當前的翻譯所提出的要求。在這樣的要求之下,在當前世界化不斷加快的今天,翻譯應該肩負起增進各民族的相互了解,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民主化和世界和平的歷史使命。

而對于翻譯研究的前景,我們知道,從翻譯的發展歷史來看,翻譯是具有發展性的以及開放性的一項動態的活動,在不同的時期,根據社會不同的發展變化,受外部的及內部的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對翻譯的研究也是不斷變化的。從翻譯的本質來看,翻譯就是以交流為任務的跨文化活動。我們要堅持翻譯研究的歷史發展觀、翻譯研究的文化觀、翻譯研究的多元視角、翻譯研究的動態觀以及翻譯研究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六、結語

國際關系隨著當前的世界化進程加快而不斷的變化,很多民族的文化和語言都受到很大的威脅,聯合國前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在演講中就曾指出:“也許,大家并不都知道,每兩個星期就會有一種語言從世界上消失。隨著這一語言的消失,與之相關的傳統、創造、思考、歷史和文化也都不復存在?!倍嘣奈幕驼Z言是我們人類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世界化對文化多元化所造成的危害,我們也應該對這樣的危害時刻保持警惕,消除兩種文化相互交流的障礙,促進兩種語言相互理解和溝通,這從客觀上就對翻譯有所需求,翻譯不再只是一種簡單封閉的語言轉換活動,而是應該在翻譯的過程中傾注更多的思考,在傳達字義的同時更要注意促進文化的交流,如果把對翻譯的認識還停留在技的層面,這對翻譯的認識顯然是一種落后的表現。所以對翻譯的研究不應該還停留在傳統的狹義的層面,而是應該更加豐富的多元的來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 許鈞. 翻譯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 譚載喜. 西方翻譯簡史[M].商務印書館.2004

[3] 馬祖毅.中國翻譯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尹坤(1989.1-),女,山西省大同市人,黑龍江大學東語學院日語筆譯專業201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翻譯與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