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課程思政體系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2020-09-10 07:22廖佩佩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廖佩佩

摘要:基于課程思政體系下,大學生英語教學擁有了新的教學觀念,它有效促進了英語思政教育和大學英語教育知識的有機結合,讓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引導,以此來完成課程育人的教育目的。因此,開展課程思政體系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本文首先針對課程思政的有關概念進行了介紹,在課程思政體系下,分析了英語教學中新的教學理念,并對目前大學英語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以此提出課程思政體系下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措施,以供后續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引言: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大學英語課程是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其受眾群體是全校大學生,覆蓋面廣,站在教育實際效果與廣度的層面來說,開展大學英語的思政教育,對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重要影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生主要是將英語當作交流的媒介,不管教學的內容多么專業,知識多么淵博,都離不開語言身后的文化背景、內涵以及意識形態。就好像俞吾金先生曾在《意識形態論》提到的:“教育學生僅有空洞的語言是不可能的,語言教學的過程實質就是教育意識形態的過程?!?/p>

一、介紹課程思政的觀點

課程思政通常表示:“把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到課程教學與改革的各個環節中,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教育”,也就是在各個學科中尋找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的聯系,同時進行課堂教學時,把思政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專業的學科教育中,利用學科間相互滲透的方式來完成思政教育的目地。課程思政這一教育模式,展現了系統性、連續性的課程觀念,并不局限于各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能促進各學科的開展,把思政教育投入到教書育人的課堂活動中,能形成完整的課程教育體系。

二、大學英語教育的現狀

(一)對學生而言,學習動機擁有很強的功利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學英語教育一直被當成是純語言知識的教育,大學生英語課程擁有很強的工具性色彩,英語課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功利性都十分明顯。有研究表明,在某一高校中,對300名大學生進行了英語學習動機的調研,其中有54.2%的學生認為學好英語是為了找到優秀的工作:有59%的學生認為學好英語是為了能夠在考試中獲得優異的成績;此外,還有58.3%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能夠很好的與外國朋友進行溝通。通過上述信息我們了解到,參與調查的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學習的功利性動機非常明顯,缺少一定的思想政治動機。雖然這只是個例研究,然而展現出來的結果卻并非個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從教學層面來看,教學重點的偏頗

學習動機的功利性造成英語教育重點的偏頗,這通常在英語教學發展中體現為兩種情況:(1)英語教育并未重視以人為本,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獲得關注,因此,教學的主導地位是教師,教材是教學媒介,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成績;(2)由于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導致英語教學變得相對浮躁,把英語知識和某項專業基礎知識有效結合,已經變成了英語教學中的一大特色,也可以說是英語教學的趨勢。為此,高校英語教育具有極為顯著的職業、技能的培訓特色。但是,英語語言的教育不單單只是工具性,也擁有人文色彩,這也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三、課程思政體系下開展大學英語教育的主要措施

基于課程思政的背景,教師有必要在開展英語課程教育時融入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同時展現出文化性。加入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講述,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對學生批判性思維進行良好培養,正確看待師生之間的關系,重視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目前,基于課程思想政治體系背景下,教師有必要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發揮高校英語的本質特點,落實英語教學的育人作用,積極拓展英語教育的教化力。

(一)完善高校英語教學知識

對高校英語課程的內容進行不斷優化,需要教師擁有一定的思政理論知識,教師能夠合理地將思想政治理論有效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讓思想政治與英語教學自然過渡,有機融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英語教師不但要扮演好授課者的角色,還要和學生共同學習,在和學生開展課堂互動時拉近彼此距離,確保教學內容能夠和學生日常生活需求貼近。在此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對網絡資源積極使用,并為學生推薦品質良好的網絡學習平臺,例如:翻轉課堂、慕課教育、學習強國等,使其可以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如果想擁有高水平的英語能力,就必須將英語學習作為一種習慣。而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英語教育的過程中,并不適合采取一蹶而就的方式,這也違背了英語學習的根本規律。

(二)指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僅意識到英語的功利性,短時間內或許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但在學生今后英語思維形成過程中,并沒有建立良好的發展觀。為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進行正確的引導。開展思政教育能夠有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特別是在課程思想政治體系下,應該引導學生改掉英語學習功利性的態度。同時,教師有必要站在思政教育的層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能夠認識到“成功沒有捷徑”,讓學生能夠踏踏實實的開展英語學習,從而形成正確的三觀。

(三)改革英語教育系統

目前,在課程思想政治體系背景下,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已經無法滿足課程思政要求,因此有必要對英語教育的體系進行改革。英語教師有必要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對英語教學體系進行改革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一方面,學生應該在英語教學體系改革過程中積極提出自身的看法與意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狀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調整,以展現出思政教育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對課程思想政治體系的需求進行不斷完善,并為大學生英語課堂中實行思政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這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必然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態度。

結論:總之,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大學英語教學的全新嘗試,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及思政教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有效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并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自身思想、價值觀念以及文化取向都受到正確的引導,以更好地落實思政育人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付艷姣. 課程思政體系下大學英語教學探索與實踐[J]. 當代旅游, 2018(12):247-247.

[2]段曉靜, 程懋懋, 毛慧青. 全方位育人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 003(013):105-106.

[3]劉思陽.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格局構建[J]. 吉林化工學院學報, 2020, v.37;No.238(02):4-7.

[4]孫慧,? 楊玲. 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育人模式研究[J]. 英語廣場(下旬刊 ), 2020, 000(005):66-68.

[5]唐潔. 大學英語分級體系中英美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 海外英語(下), 2020, 000(005):231-232.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