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社會保障制度下的農民工就業培訓模式分析

2020-09-10 08:55呂秀艷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

呂秀艷

摘要:我國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發展路徑是農民工進城務工轉化為產業工人,在2018年國務院總理所做出的工作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五十八,已經有近八千萬的農業人工通過進城務工的方式轉換為城鎮居民,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就業人員數量逐年上升,而農村就業人數則對應呈現下降趨勢,該種變化表明,農村轉移進城務工的從業人員將增加,并搶占城鎮勞動力市場,但農民工與城鎮職工之間的薪資水平差距仍然極大且呈現擴大態勢。本文將從當前社會保障制度下的農民工就業現狀及培訓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培訓效果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就業培訓

目前無論是政府有關部門還是企業在開展職工崗前培訓活動時,都面臨著培訓人員不積極、培訓效果不理想的難題,這是因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民工進城務工并不僅僅是為了養家糊口,更有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當前社會保障制度下如何做好就業培訓工作是培訓主體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本文探討的核心。

一、農民工就業培訓現狀分析

目前農民工就業培訓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其一是企業組織開展的就業培訓,其二是政府舉辦的公益性崗位培訓。

(一)農民工接受企業培訓程度差

人力資源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根本動力,組織員工進行崗前培訓是一項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行為,不僅職工個人能夠從培訓提升技能,還有助于促進企業的高速發展。然而農民工對于企業開展的崗前培育接受程度普遍較低,難以收獲理想的培訓效果。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還不能充分認識到參與就業培訓的重要意義。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城鎮化職工的個體,雖然仍然保有農村戶口但進城務工的目的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他們并不愿意從事臟、累、差的工作崗位,因此對于流水線上單一工作性質的培訓并不感興趣,反而更加傾向于管理類崗位。第二,農民工更注重直接經濟效益,對長遠發展和職業生涯整體規劃重視不夠。通常情況下,企業組織崗位培訓時為避免培訓成本無法回收或員工在培訓結束后跳槽的情況,在培訓期間內僅支付較低工資,甚至不支付工資。有些企業會在崗位培訓開始前于員工簽訂協議,約定服務周期,收取培訓押金。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是為獲取更多工資,企業若收取培訓費用過高或培訓周期過長,則于農民工進城務工的本意相沖突。在此情況下,一大部分農民工會改為從事技術要求較低的行業和崗位,建筑行業就是其中之一。第三,農民工對高風險的工作崗位回避意識強烈。由于企業組織培訓的崗位大多數是工作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的崗位,這些崗位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且容易出現安全事故,但一旦出現安全事故,農民工很難獲得應有的工傷賠償,完成人身和財產的雙重打擊,對農民工而言實在得不償失,于是一部分農民工會選擇放棄這些企業。

(二)政府公益培訓效果不佳

政府出臺多項政策來提高農民工的培訓效果,常見的措施主要包括:發放培訓券、與技工院校合作以及促進就業的相關外圍舉措。政府出臺政策的本意是帶動城鄉居民就業,提高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初心雖好但實際收效甚微。雖然政府舉辦的培訓形式和內容多樣,但歸根結底仍然存在針對性不強的主要弊端,難以從根本上提供給農民工其所需要的技能,也難以滿足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上向上流動的訴求。發放培訓券是一種給予農民工自由選擇培訓機構和培訓內容,同時政府通過競標的方式加以監控的培訓模式。但由于政府資金預算有限,發放到每一位農民工手中的培訓資金就相對比較分散,需要農民工自己補足剩余培訓金額,這樣一來農民工培訓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而培訓機構也會因為培訓人員分散和政府監管力度不夠而懈怠,最終影響培訓效果。

二、農民工就業培訓模式的探索

(一)農民工的責任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

農民工進城務工通常是依靠主觀能動性,大部分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是在親戚朋友介紹或推薦下進城,就業方向和流動規模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薪酬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差別。目前我國經濟產業中,第一產業占比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呈上升趨勢,農業的發展緩慢和農業產業利潤的降低導致農村人口批量向城鎮轉移,在促進城鎮化進程的同時也給已成規模的生產一線農民工群體造成沖擊。因此農民工的就業和再就業問題亟需被提上日程,政府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財政部門撥付財政支出并出臺多種舉措進行就業培訓,協助農民工就業和再就業。

(二)將失業保險制度與就業培訓制度有效結合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失業都被定義為一種待業現象,而失業保障制度確實一直存在,并隨著社會法律法規的不斷發展而相應完善,目前已經具備擔負城鄉職工失業期間生活的作用。但由于農民工在本質上擁有土地,且失業保險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城鎮職工,因此失業保障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對農民工區別對待。這些區別主要存在于失業保險金的發放標準和領取時間方面,農民工在失業后僅可以領取一次性生活補助金,時長為十二個月,是城鎮職工領取時長的一半??v觀整個失業保險制度中均未涉及就業培訓的相關內容,這是應當在失業保險制度中加以補充和完善的部分。

(三)就業培訓應融入到義務教育和繼續教育中

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建設有利于農民工群體職業流動的中高端繼續教育平臺,尤其是那些具有學習能力和學習意愿的農民工。當前市場上的培訓教育價格昂貴,超出農民工的經濟承受能力,而政府發放的培訓券又難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因此人社局可以和企業相互合作,共同利用信息技術搭建培訓教育平臺與就業信息平臺,對培訓資源進行集中和優化配置,保障培訓效果。

結語:農民工進城務工是實現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的崗前培訓,是提高農民工隊伍整體素質,增強農民工在城鎮勞動力市場競爭力的主要方法。為保證就業培訓的有效開展,政府可以加快培訓共享平臺建設,并將就業培訓制度與失業保險制度相結合,切實發揮就業培訓制度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東,張慧霞.當前社會保障制度下農民工就業培訓模式的研究[J].中國培訓,2018,000(006):P.67-68.

[2]李平. 中國轉型時期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07.

[3]柯健. 創新農民工就業的制度與模式研究[J]. 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 2006, 02:24-26.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
我國2.8億農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捆綁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適應論觀點的分析
共享經濟的冷思考
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
國家統計局:農村剩余勞動力供給面臨拐點
公租房計劃中不能少了農民工等5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