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克群體對周圍人群家庭觀念的影響

2020-09-10 09:55張甜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丁克社會網絡

張甜

摘要:丁克,這一名稱源于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縮寫詞DINK,直譯即“雙收入,無子女”,通常指代的是長期存在未生育、無子女事實的家庭。在現代語境下持有丁克取向的單身人群也屬于丁克一族。丁克雖然是一個舶來詞匯,但對我國傳統的家庭觀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主要從社會分析的角度探討我國丁克群體對其周圍人群家庭觀念的影響。

關鍵詞:丁克;家庭觀念;社會網絡

“丁克”一詞源于英文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縮寫,譯為“雙收入,無子女”,本意是指那些不生育子女的家庭,在現代語境下,它的涵義更加豐富,不再單一指代已婚家庭,也包含了有丁克意向的個體,具體而言,“丁克”意為“不生育人群”,既包括主動選擇不生育的人群,也包括被動選擇不生育的人群。丁克群體作為一個網絡,身處其中的每個節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聯系,每個丁克族成員都在影響著與他相近的節點。同時,丁克群體這張網絡也在日益擴張,越來越多的人被丁克群體所影響,改變了自己的家庭觀念,選擇了進入這張網絡,成為其中的一個新節點。要想充分了解丁克群體對其周圍人群家庭觀念的影響,需要我們抽絲剝繭,被影響的個體放入整個丁克群體的網絡中考察,才能完整地解釋他。

傳統的社會學分析中,關于丁克群體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1. 生養孩子的成本太高?,F代社會,養育子女早已不是讓孩子吃口飯去野蠻生長就能滿足條件的,還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努力為孩子打造更優越的成長環境。

2.婚育觀念的變遷?,F代的年輕人已經對婚姻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傳統的婚姻觀念已經不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了,部分人不在把生育作為家庭任務的一部分。

3.傳統家庭生育動機的轉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城市逐步發展起來,機器逐漸代替人力,體力勞動的價值比例逐漸下降,傳統小農經濟已成過往,人們意識到生育與家庭經濟生產的聯系日益減弱,不再把孩子投入到農業生產中。

4.外來文化的影響。丁克一詞本來就是舶來詞匯,屬于西方文化的滲透。主動選擇丁克被年輕人視作了一種潮流和流行元素。

5.懼怕孩子成為離婚的羈絆。有些伴侶在結婚后并沒有把婚姻作為生活的全部,婚姻被他們視為一種生活體驗。但是,如果有了孩子,意味著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無疑會加深伴侶雙方的羈絆,成為一種負擔。

6.城市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在過去,“養兒防老”是人們的信條。受限于生產力水平,人老了就需要孩子的照顧。但在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日漸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丁克,不再把孩子作為老年生活的保障。這一點,在社會發展水平越高的地方越明顯,例如北歐國家。[1]

以上六點只是丁克群體出現的宏觀原因,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發現,選擇丁克的人具有更充分的理由。接下來,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來對丁克群體產生的原因以及丁克群體對周圍人群家庭觀念的影響進行更詳細的分析。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選擇丁克的女性比例遠遠超出男性比例,“通過不生育來保留更多的可支配時間,用來發展自我”是絕大多數丁克族選擇丁克的原因。由此可以推斷出,現代女性更愿意花時間和精力發展自己,而不是把自己與家庭、孩子捆綁在一起。我們還可以看出,選擇丁克的人中,25歲以下年輕人的比重遠超過其他年齡段的人,但在“放棄丁克的原因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人選擇了自己將會堅定丁克的意向,這說明,這些現階段選擇丁克的年輕人,大部分是有可能回歸到傳統的家庭模式中的。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有生育意愿的,只是出于種種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暫時選擇了丁克。

那么,丁克群體對他周圍人群的家庭觀念的影響又體現在哪里呢?數據顯示,身邊有丁克群體的成員比例與自身是丁克族的成員比例非常相近,這兩者之間是否有什么關聯呢?被調查者身邊的丁克族基本上都是與自己親密度一般的普通同學或同事,但即使親密度一般,這些人依舊對普通社會成員的家庭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超過百分之五十六的人產生了“試一試”的想法或直接成為堅定的丁克族成員。這說明丁克效應的效力是很強的?!岸】恕币辉~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對于追求個性的年輕人來說,丁克群體是一個標新立異的群體,這些年輕人的家庭觀念更容易受到影響,從而轉變想法,投入到丁克群體中。這也表明丁克網絡是一個比較松散的網絡結構,網絡中的每個節點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牢固,丁克群體中,成員之間的聯系也并不是那么緊密,他們彼此之間依舊是相對獨立的個體。

前面提到了,有丁克意向但并不堅定的丁克成員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普通家庭的成員,但即使回歸了普通家庭,也不代表他們的家庭觀念與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家庭觀念一致。這些人被成為“白丁”,意為“白白丁克了一回”。這些白丁對子女選擇丁克的包容度更大,絕大部分白丁都能理解子女想要丁克的心態,并且選擇了尊重子女的意愿。這說明丁克成員自身的家庭觀念可以延續下去,從而影響到下一代人的家庭觀念。

除此之外,近半數選擇丁克族選擇接受另一半也是丁克族,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人覺得自己可以改變對方的丁克意愿。這說明在婚姻中,夫妻雙方的家庭觀念需要具有一致性。而在選擇丁克的原因中,不論是自己還是他人,占比最大的原因都是“通過不生育來保留更多的可支配時間,用來發展自我”,其次是“認為自己無力承擔作為父母的責任(對教育、保護、照料與陪伴具有極高的標準)”,這表明選擇丁克的人彼此之間具有較高的同質性,他們的家庭觀念是互相影響的,即:對自己要求高,對孩子的成長環境要求也高。與其說他們的觀念與傳統的家庭觀念背道而馳,不如說他們是在豐富和發展家庭觀念,因為他們的本愿并不是不生育,而是優生優育,讓孩子有更好的先天條件,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他們的丁克意向雖然在短期內是他們對生育無感,但更多的人認為自己將來會在合適的時機下放棄丁克,回歸傳統家庭。筆者認為,這種觀念遠比為了生育而生育要成熟的多,同時具有利己性和利他性,這種觀念的產生使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

小結:由此可以看出,丁克群體對其周圍人群的家庭觀念具有不同的影響作用。很大一部分人身邊有丁克群體時,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一部分人的家庭觀念會產生巨大的變化,甚至會成為丁克一族。這就是社會網絡分析中的“同質性”(Homophily),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時,在一部分人加入丁克群體后,也有一部分人選擇了放棄丁克,丁克群體這張社會網絡是處在一個動態發展變化的狀態中的,每個節點之間的關系也是一直變化的。在分析完丁克群體的成因后,我們很難分辨到底是丁克群體影響了周圍人群的家庭觀念,還是周圍人群的家庭觀念導致了丁克群體的產生,原因與結果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無法被直接觀測的,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在相互影響,促進了整個網絡的發展變化。丁克并不是洪水猛獸,我們需要以更客觀和更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丁克群體,認識到丁克群體對周圍人群家庭觀念的影響不僅僅在于丁克群體本身,更在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倫理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許珂.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會功能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119-122.

[2]周裕東.丁克人群及其家庭的界定與分類研究[J].青少年學刊,2019(02):12-17.

猜你喜歡
丁克社會網絡
臭臭蛋,收縮蛋
有趣的“影子戲”
中國“面子”文化情境下領導政治技能對團隊領導社會網絡的作用機制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會適應與社會網絡協同模擬框架研究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網絡治理模式研究
企業管理中社會網絡的運用及相關問題闡述
中小企業金融支持路徑的研究
我們所期待的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