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納、改變和責任:REBT存在主義哲學取向

2020-09-10 10:56晏斐然
客聯 2020年12期
關鍵詞:阿爾伯特

晏斐然

【摘 要】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在1955年創立,是認知行為理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独硇郧榫w》第一版寫于1987年,當時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發展迅速。本文通過對《理性情緒》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對本書中體現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背后的人本主義-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進行探討,即強調接納、強調改變、強調責任。這些特點說明REBT不僅是關于治療者和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療技術手段,更可以作為一種生活哲學,使更廣泛的群體受益。

【關鍵詞】《理性情緒》;阿爾伯特·艾利斯;REBT

主要內容

《理性情緒》第一版寫于1987年,與《理性生活指南》一起被艾利斯認為是自己所著圖書中銷量最好的兩本?!独硇郧榫w》共有19章,前5章介紹了REBT的背景及理論基礎,6至19章具體介紹了14條REBT的觀點。艾利斯在第一章指出本書與其他心理自助書籍不同,表現為更加強調實用性、鼓勵人們獲得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目標、幫助人們應對困境、教會人們控制情感命運等。這些觀點主要圍繞情緒或情感(6、7章)、信念(8-10章)、信念和情感問題的關系和實踐(11、12章)、行為的實踐(13-17章)、REBT的積極觀點(18、19章)?!独硇郧榫w》除了介紹REBT核心的ABC框架和理論觀點外,還反映出REBT背后的人本主義—存在主義哲學取向。

REBT的存在主義哲學取向

在本書的第1章中,艾利斯就強調書中的觀點是從許多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著作中收集而來的。隨后在有關情感的章節中,理性情緒行為理論認為情緒情感是由我們創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也是有能力去選擇和改變的。演變為ABCDE框架中的E是指“有效的新哲學觀點”,這說明REBT不僅關注降低人們的神經癥癥狀或者改變來訪者的觀點——如精神分析和存在分析所做的,它還致力于幫來訪者減輕癥狀并建立一種更加深刻有效的新哲學觀點,意義更為深遠。

REBT背后有著深刻的哲學思索,它比以往更加重視哲學觀,這點與大多數認知行為療法不同。REBT強調如下三大哲學觀:1.無條件地自我接納2.無條件地接納他人3.無條件地接納生活。這三大哲學觀體現出人本主義—存在主義的哲學取向,即對人的尊重、接納和不評價。事實上,非理性信念就屬一種具有評判性的想法,三大哲學觀分別對應的是對自己的評價、對他人的評價、對生活的評價。這三種評價性認知可能導致一系列非理性的信念,例如災難性思維,缺乏挫折承受力,整體評價或自我/其他責備。[i]

強調接納

對自己、他人、世界保持不評價的態度實際上就是表達接納的過程。強調接納一直是REBT的核心,“他們不是他們的行為”,個體的行為不能代表人的本質,對行為的評價不是對本性的評價,這是理性情緒行為理論的基本治療信條,也體現出存在主義觀點的影響——認為人存在的本身是一種價值,與外在任何價值無關。人本主義-存在主義將人看做整體的、不可分割的、具有目標導向的有機體,人在世界上之所以有重要性,僅僅因為我們是人?!按嬖谙扔诒举|”的觀點之一就是重視個人的具體感受,自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強調整體性、自由與責任方為存在的真諦。[ii]艾利斯也并沒有把心理健康放在滿足基本的心理需求上,比如自主、能力和關系,而是堅持一種更為優雅的哲學:我存在,如果我繼續存在我似乎很有可能幸福,因此,我值得存在并快樂的生活。

強調改變和行動

理性情緒行為理論將人視為正在進行中的個體,不過分強調過去,也不忽視所處環境的影響。這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學派以因果規律和決定論假設為基礎不同,艾利斯不同意精神分析一心挖掘來訪者過去的經歷中的潛意識,一味捕捉來訪者無心之言中的隱藏內涵。人是限制且自由的,REBT承認人會受到生理或環境限制,但是人依然有選擇,正如它認為使我們自己創造了情感,所以我們有能力選擇改變自己的情感。

盡管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也會了解問題的原因和過去的經歷,但它更關注你現在是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動的以及如何去改變你的弱點。REBT還認為盡管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但是僅靠覺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通過堅定而持續的行動,才能真正產生改變。

強調責任

“洞察本身是不夠的,僅僅承認、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是不夠的,世界上也從來沒有神奇簡便的方法可以改變你,只有你才能改變自己?!钡?章中提到,許多現代的心理治療,(尤其是精神分析)讓人們逃避他們應為自己神經癥所負的責任,但20多年前,《今日心理學》就用“絕不逃避的心理治療”命名REBT。[iii]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中要讓當事人了解到造成當前焦慮和處境來源于自己,所以應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本書第9章在討論過去的經歷的影響提到,過去的經歷和境遇并沒有直接引起你的情緒問題,真正的原因是你自己!過去的經歷的影響是因為自己的選擇——童年或許產生了讓自己心煩意亂的不合理信念,但是直至今日是你自己仍然堅持這樣的信念和情感,拒絕反思和對抗不合理信念。

存在主義第一個后果是是人清楚自己的本來面目,并且自己擔負起自己的責任。[iv]在理性情緒行為理論中,Dryden和Neenan也提出了“負責任的快樂主義”,認為從我們尋求生存并獲得適度快樂的意義上看,作為人類的我們從根本上是快樂主義的。但也要注意到一個事實,即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世界當中,在理性狀態下,我們個體有意義的行為應該能使世界變成更適合居住的地方,至少這些行為不應該過分傷害任何人。[v]這個觀點同“文明的利己”概念一起反駁了關于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提倡自私的的指責,因為REBT積極鼓勵來訪者追求幸福。

結語

實際上,這些特點與REBT追求的目標有關,它追求哲學上、觀念上的改變,使當事人有“再評估”的哲學和觀念,鼓勵當事人檢討自我的基本價值,所以治療重點不僅在于消除癥狀,而在于消除病源,使當事人能獲得更多的自由,免受痛苦或焦慮,從而過上更加充實的生活。

在自由和責任上,存在主義強調不能自我欺騙,不能用其他借口或者決定論為自己要承擔的責任開脫。本書第11章就提到了關于誠實的練習,REBT認為對自己不誠實往往是自我挫敗的結果。咨詢師要使來訪者要意識到并主動承擔起自己的“情緒責任”,這樣他才能從理性情緒行為咨詢中持續獲得益處。

除了存在主義,理性情緒行為理論也體現出了相對主義和科學主義,可見哲學思想的確對REBT產生發展有深遠影響。哲學咨詢的創立者埃利奧特·D·柯亨( Elliot D. Cohen)就認為艾利斯看到了將哲學與心理學這兩個領域結合到一起的重要性。他指出,艾利斯看到了哲學與 ABC 理論結合起來的價值,從而確定了信念、行動和情緒之間的邏輯(而不是因果)關聯。[vi]

注釋:

[i](美)阿爾伯特·埃利斯著;李巍,張麗譯.理性情緒[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ii]張進上著.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與實務[M].臺灣省立臺南師范??茖W校實習輔導室.1985.

[iii]美)阿爾伯特·埃利斯著;李巍,張麗譯.理性情緒[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iv](法)薩特著;周煦良,湯永寬譯.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v](英)德萊頓,(英)尼南著;王蕾,魯侃譯.理性情緒行為咨詢實務 第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vi]埃利奧特·D·柯亨, 丁曉軍. 21世紀的新型理性療法:將哲學應用于心理學[J].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3, 050(004):53-59.

【參考文獻】

[1] (美)阿爾伯特·埃利斯著;李巍,張麗譯.理性情緒[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2] 龔艷著.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理論研究 基于科學方法論的視角[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3] 張進上著.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與實務[M].臺灣省立臺南師范??茖W校實習輔導室.1985.

[4] (英)德萊頓,(英)尼南著;王蕾,魯侃譯.理性情緒行為咨詢實務 第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5] (法)薩特著;周煦良,湯永寬譯.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6] 李平.理性情緒治療理論及其哲學基礎[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3(01):1-7.

[7] 龔艷.評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ABC模型”及其邏輯變革[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9,33(03):37-41.

[8] 埃利奧特·D·柯亨, 丁曉軍. 21世紀的新型理性療法:將哲學應用于心理學[J].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3, 050(004):53-59.

[9] Artiran M K , Imek M F , Turner M J . REBT with context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RESD-A Scale[J].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2020.

[10] Valentine, Jeffrey F. The Road to Tolerance: The Philosophy of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J]. Counseling Today, 2004, 41(163):585-586.

[11] Brewin D . W. Dryden,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ur therapy, the CBT distinctive features series,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9) ISBN 978-0-415-43086-9 160 pages[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009, 67(5):459-460.

[12] Szentagotai, A., & David, D. (2013). Self-Acceptance and Happiness. In M. Bernard (ed), The Strength of Self-Acceptance. New York: Springer.

[13] Bernard, M., Froh, J., Digiuseppe, R., Joyce, M., & Dryden, W. (2010). Albert Ellis: unsung hero of positive psychology.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5, 302–310.

猜你喜歡
阿爾伯特
維多利亞女王的婚姻
因為我們是隊友
法國2.5億銀行巨款被竊案始末
法國2.5億銀行巨款被竊案始末
七旬隱居老頭將懸崖雕成藝術品
男兒淚
謝麗爾的生日是哪天?
幽默
懇請封殺我
法國2.5億銀行巨款被竊案始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