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濉溪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2020-09-12 14:09李本賽
現代商貿工業 2020年30期
關鍵詞:調研報告最后一公里農田水利

李本賽

摘 要:本文闡述了濉溪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現狀和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0.064

為全面掌握《濉溪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專項規劃(2018-2022年)》落實情況,持續高效推進我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工作,由濉溪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組織人員對我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情況進行專題調研,了解工程建設情況,找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

1 基本情況

濉溪縣根據實際現狀,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的思路。近幾年來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建設發展,主要包括灌溉渠、排水溝及與之相配套的閘、橋、涵、塘壩、泵站、機井、節水灌溉設施等。目前已經完成治理片29個,治理治理面積28.058萬畝,其中統籌資金治理面積19.738萬畝,專項資金治理面積8.32萬畝。共安排貧困村2個,治理面積為1.42萬畝。

2 主要做法

工程建設中,牢固樹立工程精品意識,圍繞“建一流工程、爭一流質量、創一流效益”的目標,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嚴把工程質量控制關、施工進度關、施工安全關和建設管理關,對灌溉溝渠實施生態護砌、水保綠化等生態性工程措施,小型閘站建設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推進水利工程景觀化、生態化建設,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領導協調,形成強大合力。領導高度重視,縣四大家領導等多次深入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工地檢查指導,現場辦公??h政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和鎮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并在政策、資金、人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有力保障了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發改、財政、水務、農業等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在工程規劃編制、項目安排、資金籌措、質量監管等方面共同推進,加快項目實施。項目所在鎮村全力支持配合,主動服務項目建設,積極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

二是壓實工作責任,加快工程進度。(1)嚴格考核。明確參建各方職責,強化工程考核,督促履職盡責。加強督查調度,做到日巡查、周調度、月通報,項目法人加強工程質量、進度、資金和安全監督。(2)密切配合。建設單位、設計、監理、施工等參建單位,加強協調配合,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和工程技術支持,共同推進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3)搶抓建設。在省實施計劃下達后,組織勘察設計,編制實施方案,工程批復后立即組織招投標實施,搶抓建設時間。在施工中,按照時間節點,優化方案,倒排工期,科學施工,合理安排,確保高質量按時完成。

三是規范工程建設,保證工程質量。(1)規范工程建設。在建設程序上,嚴把“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建設質量、竣工驗收和規范管理”五大關口,全面實行“項目法人、招標投標、工程監理、集中采購、竣工驗收和合同管理”六項制度。所有工程項目全部在濉溪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招標,在招標中強化專業化技術要求,擇優選用實力雄厚、施工經驗豐富的施工單位,保證施工隊伍質量。(2)加強資金管理。建立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專項資金賬戶,??顚S?,實行資金報賬制,規范資金撥付程序,加強使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3)加強工程驗收。嚴格實行“施工單位自驗、縣級初驗、市級復驗、省級抽驗”四級驗收制度,并將驗收結果進行公示。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濉溪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專項資金建設項目取得了較大成就,但還存在諸多問題。

(1)全縣大中小溝均為土溝或者簡易毛溝,大部分因年限長,溝渠淤積,且土渠滲透強、流速慢,受排水影響導致坍塌、淤堵等現象,導致工程使用效率低、效益差,亟待作重新疏浚加固才能發揮正常效益。

(2)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管護不到位。一是存在“重建輕管”“重大輕小”的現象。大中小土溝或簡易毛溝都交由鄉鎮自行招標組織實施,由村或村小組使用,但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工程管理、維修等措施不落實。部分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由于缺乏后期管護資金,同樣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二是部分群眾對工程建管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水利設施建設、管護不到位,雖全縣基本完成了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但因產權歸屬不明,管護經費欠缺,缺乏切實有效的監管機制,運行用而不管、維護不力問題突出,仍存在管理不到位,效益差的狀況。三是群眾長期以來習慣“靠天吃飯”,對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設積極性不高,沒有形成齊心協力抓建設、人人參與抓管護的良好局面。四是實行農村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后,農田水利灌溉以農戶為主導,集體經濟的管水組織不復存在,“重建輕管,重用輕護”現象比較突出。五是近年來,隨著農村青壯勞力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多,對農田水利設施修復困難,況且管理維護資金需求較大,廣大農民群眾缺乏投資能力。

(3)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全縣各鎮水利站不僅承擔著鎮水利工作任務,而且肩負著、公路、扶貧以工代賑項目、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土地整理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指導和工程質量把關的重任,全縣11個水利工作站雖然、編制的人員有很多,但實際上真正在從事水利站工作的就1—2人,其他大部分都在鎮其他科室工作,且水利干部還要參加農業生產指導,畜牧春防、秋防、包村等工作,水利建設呈現出人少事多,工作局面無法打開,更無法滿足大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需求。而且目前11個水利站中,水利站人員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90%以上。年輕人又不愿意到基層水利站工作,鄉鎮基層水利站很難應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行和管護的任務。

(4)“最后一公里”專項建設資金投資標準偏低。高標準農田每畝投資1500元,專項資金建設每畝投資920元,目前建筑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機械費用較高,工程建設費用也高,按照原投資標準,無法滿足工程建設,應根據行業實情,上級政府部門適當調整每畝建設投資標準。

(5)投資分配比例不科學,市、縣財政壓力太大。高標準農田投資標準按照每畝不少于1500元,資金構成中央資金占80%,省級資金占10%,市縣財政各占5%,而“最后一公里”建設投資標準920元,其中省級33.33%、縣級33.33%、社會資金33.33%,省級投資比例偏低,市、縣配套資金太多,造成市、縣財政壓力大,難以配套大量的資金開展“最后一公里”建設,濉溪縣2019年全縣財政總收入41.8億元,農田水利工程投資配套0.4億元。社會資金投入比例過大,高標準農田建設不需要籌集社會資金,比如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每畝也只需自籌資金100元,遠低于“最后一公里”工程自籌比例。濉溪縣農村95%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婦女、兒童、老人,推行投勞折資太難。目前按照相關規定,投勞折資必須按照“一事一議”的流程進行,手續多,繁瑣麻煩,且籌勞標準每年每人不超過15元,很難籌集到位,易讓項目所在地鎮村產生畏難情緒,缺乏積極性。濉溪縣全縣土地流轉面積64.2萬畝,且流轉的土地幾乎在前期的相關項目都進行過治理,目前所剩余的大多數都是農戶的田塊,引導農戶投資太難。2018年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專項資金項目,社會籌資156萬元,分配到項目實施的村,每個村需承擔20萬左右,無形中增大村級的壓力。

4 對策和建議

(1)統籌規劃,均衡推進“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設。重點突出抓好邊遠鎮村建設,抓好“八小”水利工程,多打深井、多開挖中小溝,解決灌排問題。根據濉溪縣實際水資源情況,大力發展井灌工程,做好機井更新換代,解決宜井灌區的灌溉問題,形成成片治理,成片發揮工程效益。

(2)拓寬投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按照“建設一批、申報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的歷史機遇,抓好在建項目,搞好項目儲備,確保項目建設的連續性。一是進一步加大政策性資金爭取力度,努力實現逐年擴大投資規模,切實增加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同時積極籌措農田水利設施維修與管護基金,徹底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做好資金整合,搞好項目協調,避免項目重疊,資金浪費。二是加強宣傳引導,把社會資金作為解決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的有益補充,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田水利建設,大力推行“民營農田水利”。

(3)加強管理,確保水利設施發揮最大效益。以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為契機,進一步加大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工作,落實管護主體,實現“建、管、養”一體化,確保農田水利設施良性運行和發揮長期效益。同時,積極發展民營水利,制定優惠政策,實現民間辦水、企業化管水和商品化用水,創新農田水利建設發展模式,促進農田水利建設快速發展。

(4)加強資源整合,推進農田水利建設。一是結合省、市、縣“最后一公里”五年規劃、高標準農田、各年省“最后一公里”建設任務以及我縣的實際做好項目的編制規劃,把貧困村、經營大戶作為重點,建立多元籌資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涉農資金整合,采取“集中連片、規模建設、整體推進”的建設方式,統籌整合資源力量,加快推進“最后一公里”建設。二是積極申報項目,爭取申報項目早日立項實施。三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創新農田水利建設理念,切實做到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實施農田水利區域化整體建設,實現高標準、高質量發展。

(5)加大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的農田水利建設輿論氛圍。促進濉溪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建設,掀起全民參與“最后一公里”建設的新浪潮。加強形勢宣傳、政策解讀和典型宣傳,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為保障防洪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贏得社會各界對農田水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5 結語

近年來,在濉溪縣委縣政府以及上級水利主管部門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系統治理、成片推進,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節水優先、綠色發展”原則,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以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為主線,全力推進全縣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以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業抗災減災能力為核心,深化灌排區集中連片系統治理,加快現代農田灌排體系建設,推動高效節水減排、高標準農田發展,創新農田水利管理體制機制,全面支撐保障濉溪縣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信陽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情況的調研 [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3,(11).

[2 ]濉溪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濉溪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報告 [Z ].濉溪縣農業農村水利局.

猜你喜歡
調研報告最后一公里農田水利
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技術推廣
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探討
農田水利技術推廣
德江縣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調研報告
關于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價值觀認同問題的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