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滲透

2020-09-14 11:46林寸香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

林寸香

摘要: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計,教育的成敗要看孩子一生的成就,著眼于孩子的德行能不能成就?因此,教育工作中要把教孩子學會做人做事作為重要的教育工作,引導孩子把德行的根基早早地扎下去。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活動教育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學科教學中注意挖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教育內容,有目的地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小學階段的青少年學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黃金時期, 德育是小學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培養的學生首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有理想有擔當的二十一世紀的有用之才。小學語文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主要學科。我們應該怎樣根據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呢?下面根據自己多年來在語文教學中的初步體會,淺談幾點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創設問題情景

1.明確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了解語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內容上多方面的,大到愛國、愛黨、愛人民、熱愛和平、保護生態環境,小到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團結同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涉及到思想道德修養的各個方面。如《四季之美》、《鳥的天堂》、《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課文表現了大自然風景優美,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只有一個地球》《大自然的啟示》《大瀑布的葬禮》等課文教育學生要愛護環境保護地球;《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表現了偉大的父愛和母愛,教育學生要感恩父母、孝順父母、報答父母之恩;《圓明園的毀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任何德育教育的內容都可以從小學語文教材中找到相應的載體,語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可謂包羅萬象。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挖掘德育教育,用不斷熏陶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引導學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礎。

2.加強課文朗讀能力訓練,在感情朗讀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折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惫湃艘舱f:“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比纭秷A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目標,其中有一點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情感的變化。作者有意識地先讓學生感受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在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中深切感受到圓明園的風景優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基礎上,通過短視頻播出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過程,推動學生情感的噴發,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的惋惜、痛恨之情就油然而生。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切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再次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牢記使命,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接班人。

3.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情感體驗中滲透道德教育。

情感體驗會觸動學生的心靈,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動力,去尋根求源。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創設情境,讓每一堂語文課堂教學都成為學生的一次情感體驗過程。例如教學《釣魚的啟示》一文,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時我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我為什么不愿意放掉鱸魚?”“從哪里可以看出“我”不愿意放掉鱸魚?”的相關內容,以學生為主體逐漸深入文本理解文章內容,層層遞進,接著通過假設結果,突破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問題“假如當年父親讓我悄悄地把魚帶回家,我長大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父親從小這樣嚴格教育“我”遵守規則,當“我”成年后遇到誘惑時,會怎么做?”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談學習體會,去理解作者的感情,與課文中人物在感情上能夠得到共鳴,進而理解課文中父親的良苦用心,使學生明白了父親堅持讓我放掉鱸魚的目的,學生在自身經歷這種閱讀過程中,明白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我們要從小接受誠信教育,這種經歷情感體驗而受到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影響,對學生的影響會更加深刻。

4.在創設問題情景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愛提問題”的好奇階段,可塑性比較強,教師要善于創設形式多樣的讓學生有興趣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課文預定的情景,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尋求正確的答案的同時,又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創設問題時要緊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每個問題都具有啟發性和導向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課文,從而理解課文里蘊含的思想道德教育。

5.在總結回顧時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在語文學科教學工作中,每一篇文章都會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在對文章進行總結概括時也應該強調文章學習后所受到的德育主旨。在教學《松鼠》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了解松鼠的性格特征、生活習性等,上完了這篇課文,學生認識了小松鼠,內心充滿愉悅,在總結課文學習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并談學習體會,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輕而易舉地明白了要愛護小動物。在總結回顧時加強德育教育的引導,并引導學生把課文中學到思想認識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做到學有所用,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行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去的人都能幸福地渡過自己的一生?!蔽覀冊诮探o孩子知識技能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德行的引導,為孩子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這才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因此,在教孩子知識技能學會做事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在語文學科中注重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教他學會做人,成為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淑霞.小學德育教育在網絡形勢下的新方法[J].學周刊.2012(28)

[2]王婷婷.小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4

[3]李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3

猜你喜歡
德育教育小學語文
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