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究

2020-09-14 11:46文有瓊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說明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文有瓊

摘要:眾所周知,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重在解釋、說明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本質的文章。此類文章語言晦澀,結構單一,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是不具有吸引力的。多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為我們呈現了諸多的說明文,需要我們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此類文本的特點,探尋多樣的閱讀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們深入理解文本,提升閱讀水平。在本文中,本人將以說明文閱讀教學為例,從創設情境、對比閱讀、展現特點、學練結合這四方面入手,就如何組織說明文閱讀教學活動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重在解釋、說明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本質的文章。與小說、記敘文等相比,說明文沒有形象的人物,沒有動人的故事,語言晦澀,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此類文本是難以理解的。而且,受到文本自身特點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說明文閱讀興趣不高。如果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忽視說明文的特點和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機械地解讀文本語言,將大大加重學生們的理解負擔,影響閱讀教學質量。因此,本人在組織說明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當立足此類文本的特點,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們讀寫結合,使學生們既能讀有所獲,又能發展能力。為了實現這一點,本人在組織說明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應用以下的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的心理傾向。當學生們對所要閱讀的文本有濃厚興趣的時候,他們會發揮自主性,積極地走進文本,對文本展開探究。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因為教師機械教學方式的影響,對說明文不感興趣,機械地應對學習任務,這是導致說明文閱讀質量不高的一大因素。因此,本人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課程標準要求,嘗試以情境創設的方式,將抽象復雜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的事物或場景,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們通過體驗情境,對其中展現的事物或對象產生探究興趣,打好閱讀基礎。

以《琥珀》為例,在組織這篇文本閱讀教學之前,本人首先分析了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后的練習題模塊中的“推測”該要求,獲取了教學思路。在課堂教學之初,先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直觀地展現了一個美麗的琥珀圖片。因為大部分學生從沒見過琥珀,在視覺的作用下,會覺得這個東西很美,并自主地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什么。在學生們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之后,本人順勢提出了如此問題:我們剛才看到的圖片是琥珀,你們覺得它像什么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這樣的問題驅動下,學生們會自主地推測,同時對琥珀的形成過程產生探究興趣,為有效地閱讀文本做好了準備。

2.對比閱讀,了解文體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所接觸到的文本大都是小說、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等,盡管在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小說占據了一席之地,但是學生們接觸到的說明文數量是有限的。統編版教材將相同文體的文本放到一個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們通過單元整體閱讀,建立對某一文體的正確認知,把握文體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展開閱讀。既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說明文知之甚少,那么,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不妨立足學生們已有的閱讀經驗,為他們呈現一些其他文體的文本,驅動學生們遷移知識,對比文本,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從而為有效閱讀的實現做好準備?;诖?,本人在實施說明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會采取對比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們類比相似的文本,了解說明文文體。

以《太陽》為例,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本人為學生們呈現了《海上日出》這篇文章。首先,要求學生們自讀兩篇文本,從整體上建立對文本的感性認知,初步感知說明文和寫景抒情散文的特征。接著,本人為學生們指出細讀文本的方向,要求學生們分析這兩篇文本的語言有什么特點、結構有什么特點,在書寫的時候使用了什么樣的方法等。在這樣的問題驅動下,學生們會自主地探尋文本特征,了解說明文的特點,為更好地理解說明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回歸文本,發現特點

在對比閱讀中,學生們可以從整體上建立對說明文特征的認知。這些特征是共性的,每一篇文本在書寫的時候是具有個性的。簡單地說,作者在書寫說明文的時候,除了會將說明文的共同特點展現出來之外,還會巧用心思地展現一些個性特征。這些個性特征關涉文本內容,影響學生們的閱讀理解情況。因此,在組織說明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們對比閱讀文本,整體掌握說明文的特征,還要回歸文本,以教材中所展現的說明文為依據,詳細地分析文本特點,從而使學生們在感悟中,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方法,為自主閱讀說明文的實現做好準備。

以《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為例,這是一篇科技說明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們篩選信息,從文本中提取關鍵信息,對此加以概括,準確地表述信息。而且,在書寫文本的時候,作者邏輯清晰地我們展現了納米技術。為了使學生們把握文本的邏輯特點,順利地篩選出關鍵信息,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本人組織了制作讀書卡的活動,引導學生們按照“什么是納米”“什么是納米技術”“什么是納米機器人”“納米神奇在哪些”“納米技術對人類未來的發展有何影響”這些方面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建構信息,從而在制作讀書卡的過程中,既能體會到文本的特點,又能理解文本內容,輕松地完成閱讀任務。

4.讀寫結合,運用所學

統編版語文教材在在每一個單元幾乎都設計了閱讀模塊和寫作模塊,旨在引導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們在閱讀中積累語言信息,在寫作中靈活運用所學,幫助學生們學用結合,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同時統編版語文教材也明確指出,在實施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把握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指導學生們讀寫結合,鍛煉讀寫能力。因此,在組織說明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采取適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們把握說明文的問題特征,指導學生們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要精心地設計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們運用所學。

基于此,在組織說明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本人會采取批注式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們將文本中的關鍵信息勾畫出來,或者勾畫展現事物特征的語句,同時邊讀邊思考,將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記錄在旁,實現讀寫結合,幫助學生們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通過批注式閱讀,學生們還可以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知識,掌握說明文的特征。立足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情況,在閱讀了文本之后,本人會根據文本中所介紹的事物,為學生們設計相關的寫作任務,驅動學生們自主地搜集與事物相關的信息,并運用所學,對事物做進一步的說明,進而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儲備,鍛煉寫作能力。

總之,在組織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根據統編版教材的編寫特點,把握此類文本的特征,采取適宜的方式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們對比閱讀,發現說明文文體特征,同時引導學生們回歸文本,詳細分析,建構說明文文本特點,進而讀寫結合,對所學進行靈活的運用,如此使學生們實現對說明文的理解,掌握說明文閱讀方法,促進說明文閱讀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蘭秋梅.聚焦說明文體 精準閱讀教法——以小學說明文《恐龍》《海底世界》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08):57-58.

[2]秦君妍.小學語文科普說明文有效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3]劉艷麗.教得到位,教得出味,教得智慧——低年段科普說明文閱讀教學策略例談[J].教育視界,2017(22):28-29.

猜你喜歡
說明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說明文閱讀專練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說明文閱讀復習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