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信息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2020-09-14 14:58蔣億春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效率信息技術

蔣億春

摘要: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大力發展,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通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也能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建立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情境,也能使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加深對歷史的理解。筆者針對信息時代背景下的初中歷史課堂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效率;教學

前言:過去的傳統教學模式具有效率低、枯燥乏味、互動性不強的問題,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則可以將歷史事件和知識立體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降低理解的難度。因此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提高了教學效率。

1.在歷史教學中采用信息技術的問題

1.1 濫用信息技術

在歷史課堂上采用信息技術,能提高教學的總體效率,但必須注重其適度性。一些教師為了對課堂進行改革,存在過度依賴信息技術的現象,甚至促使多媒體、信息技術成為了歷史教學的主要模式。這樣一來,雖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卻導致學生的注意力被精彩的視頻和影片所吸引,忽視了知識的學習,甚至產生了喧賓奪主的現象。表面上看似很熱鬧、活躍的課堂,課堂效率卻非常低。

1.2 不注重質量

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輔助歷史教學時,教師要更加關注質量和效率。然而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雖然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但過于注重展現的形式,忽視了實際的教學內容。導致歷史教學流于形式和表面,所以必須突出課堂質量的重要性。

2.信息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2.1 開展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如今的素質教育背景下,過去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所以在歷史教學中要采用信息技術,從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這樣一來,也能避免學生產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問題。舉個例子,在學習初中歷史中的《鴉片戰爭》時,為了促使學生了解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我國造成的影響有哪些差異,教師需要用多媒體播放關于兩次鴉片戰爭的影片、短視頻。促使學生在觀看時,按照歷史情境分小組探討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差異。最后再將小組討論的成果在班上進行展示,這樣便能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懷、愛國情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1]。

2.2 利用知識的交互和聯結,加深記憶

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交互和聯結,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梢越柚⒄n程以及慕課的形式,對過去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舉個例子,在學習初三的日本史專題復習中,教師開發出了3個展廳的日本史微課程,方便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第三個展廳分別是:1.擺脫民族危機部分,其內容是“明治維新”知識;2.中日關系部分,從明朝抗日歷史到19世紀末期的甲午中日戰爭,以及日本聯合其他國家侵華的歷史。一直到70年代期間,中日才開始正式建交;3.日本和美國的關系,兩者都曾參與侵華戰爭,后來美日之間在合作過程中也產生了矛盾。將這些內容通過慕課、微課進行整合,為學生復習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3 對歷史進行補充,拓展教學課堂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史料是有限的,為了幫助學生對歷史進行理解,教師可通過網絡資源對知識進行補充,拓展教學課堂。舉個例子,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內容時,需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這些資料:“1860年的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很多軍人都搶奪了中國的珍寶,比如金子、銀子、瓷器、古董等,對于不能拿走的,竟當場損壞。同年英國人在圓明園縱火,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拓展閱讀材料“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亞羅號背后的內幕”。從而展現出真實的歷史情境,學生在閱讀這些資料的過程中,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場戰爭的殘酷。

3. 制作短視頻,突破教學難點

教師可以針對知識的重點以及難點,在網上尋找資料,制作剪輯一些短視頻,方便學生隨時進行觀看和學習,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比如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知識時,教師制作了關于一戰爆發之前,兩個軍事集團的產生背景。該視頻的長度為4分鐘,內容包括了兩大軍事集團的產生背景、矛盾沖突,以及對全球形勢造成的影響。同時也展示了地圖以及形成的動畫流程。教師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第一,兩大軍事集團名稱是什么?成員有哪些?第二,成員國進行結盟的原因是什么?第三,兩個軍事集團的差異。學生看了教師制作的短視頻之后,便能回答這些問題,而且也掌握了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所以這種微課的模式,值得大力推廣和使用[2]。

4. 制作多媒體課件,直觀的展示知識

為了促使歷史知識更加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還可以制作或者下載多媒體課件,揭示歷史事件的聯系,方便學生進行學習。舉個例子,在學習《冷戰中的對峙》時,教師需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一個圖式類型的檢索表,其中包括了數字表格、地圖以及國家領導人的演說內容。同時插入了闡述性的板書,可隨時進行刪除和添加。動態式的圖式線索非常簡單易懂,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大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再適應需要。而在歷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則能延伸課堂范圍,拓展學生的視野。所以歷史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改變師生的互動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高效歷史課堂得以生成。

參考文獻:

[1]馬銀安.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6):137.

[2]王世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J].甘肅教育,2018(13):71.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效率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慢”過程 “高”效率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選用合適的方法,提升解答選擇題的效率
聚焦立體幾何命題 提高高考備考效率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