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游戲、故事為載促進幼兒敘事能力

2020-09-16 06:41閔程程
幸福家庭 2020年12期
關鍵詞:連貫情境幼兒

閔程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并不是讓幼兒復述教師的話,而是要通過各種活動,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聽懂、記住并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活動幫助幼兒逐步獲得獨立的構思和完整連貫表達的經驗,引導幼兒在講述前有構思,先說什么,后說什么,講述時將自己構思的內容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完整連貫地說出來。

敘述性講述是指在特定語境中引導幼兒把人和事用獨白的方式講述出來,并清楚其中的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經過與結果。

敘述性講述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應遵從以下原則:①以幼兒為主體的音樂教育;②以游戲為手段的“愉悅”性教育;③以“審美”為核心的幼兒音樂教育。

?講述活動的基本特征

1.要有一定的憑借物。講述活動要有一定的憑借物,即在活動中講述的對象。例如在故事《三只小豬蓋房子》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三只小豬、房子、草地以及大灰狼等圖片,設計相關情境,以此作為活動的憑借物。

2.相對正式的語境。教師要規范環境,讓幼兒以較為完整、連貫、清楚的語言進行表達,如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正式的語言學習環境中開展活動。

3.語言是獨白語言。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孩子講給多個人聽,讓幼兒有自己的觀點。

?活動組織策略及實施

1.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是活動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要激發幼兒參與講述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采用游戲化的形式。教師也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學方式,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積極投入到故事中。此外,教師也可以準備角色的插片及情境插片,讓幼兒邊擺邊講,充分利用游戲材料,提升幼兒講述能力。

2.聽音猜景。教師提前準備好音樂(大風刮的聲音、冷得打哆嗦的聲音、腳步聲、冰破的聲音、安裝窗戶的聲音、喝咖啡的聲音、流水的聲音、對話聲),教師請幼兒集體聽聲音,根據聲音猜測故事發生的正確順序。聽完聲音后,教師請兩名幼兒給四張圖片排序。

3.讓幼兒感知和理解講述對象。教師要在活動中刺激幼兒多種感官,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激發幼兒的認知。如“馬戲團的一天”中,幼兒通過視覺感知各種動物,了解馬戲團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又如“森林音樂會”中,幼兒通過聽音頻分辨各種動物的聲音,從音頻中分辨有哪些動物來參加音樂會,從而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4.感知理解講述對象。除了視覺、觸覺和聽覺以外,教師還可以調動幼兒的嗅覺、味覺等,讓幼兒對事物產生進一步的認知。如“美味的水果”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先觀察水果的形狀、顏色,再觸摸表皮,感受果實的軟硬,接下來聞水果的味道,最后品嘗果實的酸或甜……一系列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盡量用豐富的詞匯來描述水果。

5.引導幼兒完整講述。教師在活動中應給予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如果遇到幼兒表達不連貫、不完整、不主動的情況,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引導:①教師幫助幼兒理清邏輯及先后順序;②幫助幼兒觀察細節,引導幼兒了解故事情節發展和角色的心理狀態;③引導幼兒運用豐富的詞句增強講述的形象性。

6.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完整、連貫、生動地講述,對于大部分幼兒來說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可幫助幼兒理清先后順序,引導幼兒觀察細節然后運用豐富詞句,并堅持練習,從而培養幼兒良好表達習慣。其中,教師幫助幼兒理清先后順序不僅有利于幼兒的講述,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邏輯表達能力。

7.拓展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要進行示范講述,以此啟發幼兒。例如“溫暖的家”中,小班幼兒可能只會說出他自己和爸爸、媽媽。此時,教師要進行正確的示范,引導幼兒說出奶奶、姥姥、姑姑、舅舅以及小伙伴等。教師也可以利用材料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重新擺放材料,改變情節并讓幼兒創編新的故事,也可以新增角色和道具拓展情節讓幼兒進行講述。例如“森林音樂會”中,教師可以新增刺猬、啄木鳥、蜜蜂等動物角色,讓幼兒進行后續的創編,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總之,教師應抓住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種契機,幫助幼兒提升敘事性講述能力,為幼兒提供并創造學習和運用敘事性講述的機會。

猜你喜歡
連貫情境幼兒
不同情境中的水
語意巧連貫,舊“貌”換新“顏”——從“八省聯考”卷探析高考語意連貫題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銜接連貫題的復習備考注意點
護患情境會話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主述位理論對英語寫作連貫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