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文化樹種認知情況調查及園林應用建議

2020-09-22 09:37李祉宣周鈺陳賽賽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15期
關鍵詞:園林應用銀杏江蘇省

李祉宣 周鈺 陳賽賽

摘要:中國的樹木文化歷史悠久,大量富含文化寓意的樹種已經成為傳統文化中極具特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大眾對不同文化樹種及其認知情況卻缺乏關注和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共發放1 085份問卷,分析江蘇省民眾對20種文化樹種的認知情況,并以銀杏為例,闡述種類資源、應用形式及文化意蘊對樹木文化認知度提升的作用。結果表明,在所調查的20種文化樹種中,江蘇省認知度最高的前10種樹種依次為松柏、銀杏、竹、梅花、桂花、桃花、槐樹、柳樹、白玉蘭、梧桐。男性的文化樹種認知度均值略低于女性,>60歲的文化樹種認知度最高,<18歲的認知度最低,各學歷層次人群對文化樹種的認知較接近。因此,應加強樹木文化宣傳,促進樹木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并對文化樹種在城鄉園林中的應用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文化樹種;文化認知度;江蘇省;銀杏;園林應用

中圖分類號:S68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5-0170-06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與樹木相互依存,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人們已經充分了解樹木的自然屬性與功能[1],并能夠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加以運用;同時與人類活動相關的樹木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特殊的樹木文化,而這些樹種被稱為文化樹木。樹木文化的形成是人與樹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過程,是因為人們的情感需要而賦予給某種樹木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功能[2]。中國樹木文化源遠流長,各種詩詞歌賦、歷史典故、宗教文化、傳說故事中均有樹木的身影,如著名文學家矛盾在《可愛的故鄉》一書中寫到“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屋依稀”[3],而這株生長在其家鄉烏鎮的銀杏正是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的象征[4]。銀杏等代表民族文化的樹種逐漸成為民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弘揚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加強樹木文化宣傳,充分發揮其食用、藥用、材用等應用價值的同時,促進文化樹種在城鄉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然而,關于文化樹種及其認知情況的研究卻較缺乏。本研究以江蘇省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不同年齡、性別、學歷人群對20種常見文化樹種的認知情況,結合江蘇省省樹銀杏,闡述多樣的種類資源、豐富的應用形式以及濃厚的文化意蘊對樹木文化認知度提升的作用,并為文化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提供相關建議。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江蘇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省級行政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全省總面積107 200 km2,常住人口8 070.0萬人,下轄13個地級市,其中省會城市南京市具有“六朝古都” “十朝都會”之稱,且南京、蘇州、揚州、徐州等市均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本研究問卷調查選取地點為南京市、蘇州市及徐州市,這3座城市為江蘇省的重要城市,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此外,3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數位列江蘇省前三,人口相對集中,具有城市代表性。因此,選取這3座城市作為問卷調查的主要研究區域,可以保證研究數據的客觀真實性,且數據能夠反映江蘇省大環境的可靠性較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化樹種的選擇與認定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5-6],選擇中國傳統文化中較有代表性的20種樹種,分別為松柏[松科(Pinaceae)、 柏科(Cupressaceae)]、銀杏(Ginkgo biloba)、桃花(Amygdalus persi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槐樹(Sophora japonica)、紅楓(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雞爪槭(Acer palmatum)]、梅花(Armeniaca mume)、杏花(Armeniaca vulgaris)、榆樹(Ulmus pumila)、桑樹(Morus alba)、石榴(Punica granatum)、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柳樹(Salix babylonica)、棗樹(Ziziphus jujuba)、柿子樹(Diospyros kaki)、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李(Prunus salicina)、竹(Bambusoideae)。其中,由于松樹和柏樹常被合稱為松柏,故用松柏指代松科和柏科植物,紅楓包含楓香及雞爪槭在內的樹種,柳樹多指代楊柳,竹為竹亞科的所有植物。

1.2.2 問卷調查 本研究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發放調查問卷,以現地發放為主,共775份,另有電子問卷310份,共發放問卷1085份,其中有效問卷1040份,有效率達95.9%。統計問卷調查中各受訪者的基本信息可知,調查人群男女比例為475 ∶ 565,性別比例較均衡,女性占比略高。受訪人群年齡主要集中在18~30歲,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占67.5%。本研究計算文化樹種的認知度,某類人群對某文化樹種認知度=認為該樹種為文化樹種的人數/該類人群總人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江蘇省文化樹種認知度概況

在所調查的20種文化樹種中,認知度最高的前10種樹種依次為松柏、銀杏、竹、梅花、桂花、桃花、槐樹、柳樹、白玉蘭、梧桐(圖1)。這些樹種均為中國傳統文化樹種,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中華民族對松柏有特殊的情感,松柏在人們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與人們的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因而文化內涵豐富[7],文化認同度達到78.27%。

銀杏的文化樹種認知度為68.65%,位列第二。多樣的物種資源、豐富的應用形式以及濃厚的文化意蘊等共同作用,促進銀杏樹木文化認知度的提升。銀杏作為起源于3億年前,現存裸子植物中與恐龍同時代的最古老的孑遺植物,具有“活化石”之稱[8]。從古至今,銀杏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價值,使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人文色彩最豐富的樹種之一,常將其與中華民族的歷史、性格、命運相聯系,視為古老的中華民族的象征[4]。銀杏別稱公孫樹,其壽命長,與松樹、柏樹、槐樹并稱為“四大長壽樹種”,寓意健康長壽,江蘇省內現存大量銀杏古樹;銀杏是中國特有樹種,自古以來常被栽植于寺廟道觀,與梧桐樹、七葉樹合稱為“中國佛教三大圣樹”,受到儒家與道家的尊崇;此外,銀杏也受到普通民眾的崇拜,作為福樹、神樹、圖騰而廣為種植。銀杏樹萌蘗能力強,1棵大樹旁能生長出許多茂盛的小樹,象征祥瑞吉祥,多子多福;銀杏作為呼聲最高的中國國樹候選樹種,能夠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銀杏能抗擊風雪、耐受嚴寒的強大生命力,令其在物競天擇的自然中頑強生存,體現了中華兒女堅韌不拔的自強精神;銀杏花小而不顯,花色清淡,無艷麗之色,呈現淡雅之美,象征著中國人淡泊高潔的精神品質[4];歷代文人墨客常以銀杏作為詠物狀志、感悟人生的題材,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以李清照的《瑞鷓鴣·雙銀杏》為例,詞中借“雙銀杏”贊揚自己與丈夫惺惺相惜的愛情[7]。

銀杏作為江蘇省的省樹,在城市園林中應用廣泛,這也是其樹木文化認知度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銀杏為銀杏科(Ginkgoaceae)銀杏屬(Ginkgo Linn)落葉喬木,高達40 m,胸徑可達4 m,集食用、化妝品、材用、綠化和觀賞等于一體[9],銀杏樹高大挺拔,葉似扇形,冠大蔭濃,樹形優美,春夏嫩綠,秋葉金黃,是良好的園林綠化和行道樹種。另外,銀杏可提供速生的珍貴用材,用于建筑、家具、室內裝飾等。其葉仍有重要的價值,葉片以及葉的提取物可用于開發研制保健食品和藥品,具有治療心腦血管等疾病的作用,亦可制備殺蟲劑和肥料。銀杏種仁由于富含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以及抗衰老等作用的藥用成分常被制成罐頭、菜肴、飲料等[10]。

我國是世界上銀杏資源及種類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11],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現有浙江天目山、湖北大紅山、河南伏牛山等15個銀杏種群,全國24個?。ㄊ?、區)(包括湖北省、江蘇省等)均有樹齡≥100年的古銀杏分布,其中100~999年生古銀杏約有6萬株,千年生的古銀杏約有500株[12]。我國現有銀杏資源占世界銀杏資源的70%以上[11],通過對原生銀杏古樹進行品種選育,培育出了核用、葉用、材用、觀賞等品種,其中用于城鄉綠化、建設綠色城市和盆景等觀賞用途的品種主要為垂乳銀杏、金絲銀杏、多裂銀杏等[10];材用銀杏品種包括眼珠子、南林-B3等[3],核用銀杏包括家佛指、洞庭皇、七果星等21個品種,葉用銀杏有柳林梅核、柳林佛手等優良品種[10]。豐富的銀杏種類及資源拓展了其在各領域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樹木的文化認知度。此外,竹、梅花、桂花等也是廣為人知的文化樹種,認知度均大于50%。

隨著時代與文化變遷,一些樹種的文化寓意正在被遺忘。如黃連木、棗樹、柿子樹等樹種的文化認知度較低。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黃連木別稱楷樹[13],又稱“孔木”,有“楷模之樹”的文化內涵,象征正直、堅強、表里如一、勇于擔當的品格。棗樹和柿樹在傳統民俗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棗諧音“早”,寓意“早生貴子”,象征美好、幸福和吉祥;因柿與“事”和“世”諧音,人們常借此來寄托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景[14],象征吉祥如意。但調查結果顯示,棗樹和柿樹的文化認知度較低,分別僅為18.56%、15.58%;該結果可能說明棗樹及柿樹在實踐過程中多作為果樹栽植,更多關注其生產及實用價值,而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逐漸被忽視。

樟樹的文化樹種認知度為24.81%,作為自然生長于南方的樹種,具有較多的實用價值,但在植物象征盛行的歷史時期,樟樹卻沒能形成應有的文化品質[15],僅作為南方部分村落的社樹,象征長壽吉祥。而現今樟樹文化樹種認知度較高的原因可能是其作為園林綠化的主要樹種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2.2 不同性別的文化樹種認知差異

江蘇省不同性別的人群對文化樹種的認知存在一定差異,其中男性的文化樹種認知度均值為34.54%,略低于女性(38.38%)。由圖2可知,女性對不同文化樹種的認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如松柏、銀杏、梧桐等樹種,說明女性對樹木的文化寓意更敏感。

男性和女性對文化樹種的認知度排名前5的樹種完全一致,均為松柏、銀杏、竹、梅花、桂花。男性對桃花和柳樹的認知度排名分別為第6、第7,而女性分別為第7、第8。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桃、柳既有正面寓意,如桃花象征美好的事物和長壽,并具有驅邪鎮宅的作用;但其又有負面寓意,如桃木也有招鬼之嫌,且還有“命犯桃花”之說[16],這可能是造成女性對其認知度排名略靠后的原因。男性民眾中文化樹種認知度排名前十的樹種依次為松柏、銀杏、竹、梅花、桂花、桃花、柳樹、槐樹、白玉蘭、梧桐,認知度分別為73.47%、65.47%、64.42%、62.32%、54.53%、40.63%、35.58%、35.16%、33.47%、28.84%, 其中松柏、銀杏、竹、 梅花的認知度顯著高于其他樹種。

女性排名前十的文化樹種種類與男性相同,但順序存在差異,依次為松柏、銀杏、竹、梅花、桂花、槐樹、桃花、柳樹、白玉蘭、梧桐,認知度分別為82.30%、71.33%、67.96%、65.13%、56.99%、45.13%、43.54%、39.65%、38.94%、37.17%。

2.3 不同年齡的文化樹種認知差異

由表1可知,江蘇省不同年齡段人群文化樹種認知度存在差異,其中≤18歲的認知度均值為33.52%,>18~30歲為38.41%,>30~45歲為33.91%,>45~60歲為34.45%,>60歲為42.02%,可見>60歲的認知度最高。未成年人(<18歲)對文化樹種的認知度最低,且各文化樹種的認知度普遍低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這可能與其人生閱歷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各年齡段排名前十的樹種總體相似,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別。其中,不同年齡段人群對石榴、樟樹、棗樹、柿子樹的認知差異較大,如石榴在<60歲各人群中認知度都在20%左右,但在>60歲人群中大幅度上升至34.21%。石榴在中國傳統民俗中寓意“多子多?!?,但僅在60歲以上人群中有較高的認知度,可能反映了計劃生育對中國生育文化的影響。類似地,棗樹因諧音“早”,寓意“早生貴子”,在老年人(>60歲)中的認知度也較高。

2.4 不同學歷的文化樹種認知差異

由表2可知,江蘇省不同學歷人群的文化樹種認知度存在差異,其中小學及以下人群的認知度均值為36.88%,中學為36.50%,大專及本科為36.27%,研究生為40.82%。 雖然各學歷層次人群對文化樹種的認知度較接近,但在對棗樹和柿子樹等認知方面,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人群的認知度相對中學以下層次明顯較低。柿子樹和棗樹作為民俗文化樹種,在中學以下人群中具有更高的認知度,而在大專以上人群中認知度較低,可能反映了民俗類樹種在民間文化中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3 結論與建議

在所調查的20種文化樹種中,江蘇省認知度最高的前10種樹種依次為松柏、銀杏、竹、梅花、桂花、桃花、槐樹、柳樹、白玉蘭、梧桐。這些樹種均為中國傳統文化樹種,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其中松柏、銀杏、竹、梅花、桂花作為廣為人知的文化樹種,認知度均為50%以上,松柏的文化認同度甚至達到78.27%。銀杏的文化樹種認知度為68.65%,位列第二。銀杏作為江蘇省的省樹,多樣的物種資源、豐富的應用形式以及濃厚的文化意蘊等共同促進其認知度的提升。而黃連木、棗樹、柿子樹等樹種的文化內涵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被淡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人們對于該樹種較陌生,或是在實際生產應用時對文化價值的忽視等。男性的文化樹種認知度均值為34.54%,略低于女性(38.38%),且女性的不同文化樹種認知度普遍高于男性,說明其對樹木的文化寓意更敏感。>60歲的文化樹種認知度最高,均值為42.02%;<18歲的認知度最低,為33.52%,且該年齡段各文化樹種的認知度普遍低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可能是由于年齡造成生活閱歷存在一定的差距。各學歷層次人群對文化樹種的認知度較接近。對于棗樹和柿子樹等樹種的認知方面,中學以下層次認知度明顯較高,可能反映了民俗類樹種在民間文化中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此外,部分為人所熟知的文化樹種在用材、食品、藥用等領域展現了其多樣的應用價值,但在城市園林中應用較少或形式略單一,常忽略樹種的文化內涵,造成“千樹一面”“千城一面”的現象。

以銀杏為例,隨著銀杏的價值逐漸被認可,越來越多的銀杏被應用在醫藥、食品、用材、美容等不同領域,銀杏作為優良的綠化觀賞樹種也逐漸應用于城鄉園林綠化中,但部分城市可能存在模仿甚至照搬周邊城市銀杏應用方式的現象,從而導致園林應用形式單一[17]。江蘇省與銀杏具有深遠的淵源,明清時期銀杏開始傳入平常百姓家,江蘇省泰興市等城市自明代開始在民間栽植銀杏[17],江蘇省現存古樹名木數量最多的為銀杏,多達3 576株[18],且江蘇省為我國目前銀杏的主產區[11]。但銀杏在園林應用中缺乏文化表達,未能體現獨具魅力的銀杏文化,使文化與景觀融合,展現景觀特色。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對銀杏文化價值認知不到位。因此,提升樹木文化認知度,充分認識、應用樹木文化可提升城鄉園林綠化。進而對當前江蘇省城鄉綠化提出以下建議:第一,銀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園林綠化配植前應深入研究銀杏文化,將園林與文化相結合,弘揚銀杏所體現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19],提升文化自信,促進民族團結。第二,銀杏配植時切忌千篇一律,應當因地制宜,了解銀杏的生長習性,并結合實地的氣候條件,從而創造理想的綠化美化環境[17]。此外,在注重融合銀杏文化內涵的同時,應當結合不同城市自身的文化背景,創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獨特景觀。第三,豐富銀杏的應用形式,在園林綠化中除作為行道樹和綠化觀賞樹種外,仍可建設銀杏專類園或具有生態保護功能的森林公園,從而保護所在地的銀杏文化[17],并加以宣傳,促進民眾樹木文化認知度的提升。第四,我國銀杏種類資源豐富,但實際園林綠化中所應用的種類略單一,應考慮推廣具有優良觀賞性狀的種類,提升城鄉綠化的美觀度和豐富性。如采用灌木型的銀杏“狹葉銀杏”“玉蝴蝶”“筒葉銀杏”等品種,形成不同的景觀效果,并豐富景觀的層次性[17]。第五,在園林應用中較多注重對銀杏葉形、葉色、樹形的觀賞,卻常因銀杏果實的異味和容易污染環境的性質而很少利用銀杏觀果的特性,其實白果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17],可在城市園林中適宜條件下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歐 斌. 樹木的文化屬性及其應用[J]. 江西林業科技,2009,12(6):23-26,37.

[2]孫文凱. 樹木的文化價值及運用[J]. 棗莊學院學報,2010,27(3):49-51.

[3]林 協. 植物“活化石”:中國銀杏[M]. 杭州:浙江技術出版社,2011.

[4]邵 剛. 銀杏的文化意蘊及其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J]. 中國城市林業,2010,8(1):60-62.

[5]黨雙忍. 中國樹文化[M]. 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6]方 寅,任全進. 江蘇樹木大觀[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

[7]林曉民,王少先,高 文. 中國樹木文化[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8]曹福亮. 中國銀杏[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9]Wang L,Lu Z,Li W,et al. Glob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pressed genes in ovules and leaves of ginkgo bilobal[J]. Tree Genetics and Genomes,2016,12(2):1-18.

[10]夏 笑,崔佳雯. 中國銀杏種質資源研究進展[J]. 江西農業,2017(7):70.

[11]李月娣. 銀杏價值及其產業現狀分析[J]. 長春大學學報,2017,27(2):32-37.

[12]Gyan R,Zhao Y,Zhang H,et al. Draft genome of the living fossil ginkgo biloba[J]. GigaScience,2016,5(1):1-6.

[13]王敬銘. 中國樹木文化源流[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14]王仁梓. 關于柿文化的研究[C]//中國園藝協會柿分會.第四屆全國柿生產和科研進展研討會論文集.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110-115.

[15]紀永貴. 樟樹意象的文化象征[J]. 閱江學刊,2010(1):130-137.

[16]徐 茜,周武忠. 桃文化及其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C]//中國花卉協會.2007年中國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2007:145-148.

[17]朱麗峰. 銀杏在園林綠化中應用現狀調查與分析[D]. 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18]江蘇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江蘇古樹名木名錄[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19]鄒好苓. 淺論銀杏古樹的價值與保護意義[J]. 國土綠化,2016(4):46-47.

猜你喜歡
園林應用銀杏江蘇省
銀杏
江蘇省交通圖
江蘇省政區圖
論銀杏的栽植
野生地被植物
彩葉植物在太原市居住區綠化中的應用
陜西榆林市彩葉植物種類及應用調查
西寧市綠地木本植物的種類調查及園林應用初探
江蘇省紀委
江蘇省人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