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媒體涌入直播電商,是風口還是一陣風?

2020-09-22 09:57楊茜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直播間湖北流量

楊茜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很多生活場景從線下轉到了線上。直播成了最亮眼的風口,尤其是直播帶貨,薇婭、李佳琦成為人間頂流,4月1日“淘寶直播一姐”薇婭在直播間甚至賣出了一臺火箭,原價4500萬元,直播間售4000萬元。巨大的流量、人氣以及市場價值,吸引主流媒體也紛紛入局。直播帶貨,是主流媒體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時期,順應新時代發展潮流,擁抱新技術,走向新受眾,積極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不僅可以構建優質豐富的多樣化內容,還能激發受眾參與傳播的積極性,以更新鮮的方式傳遞主流價值觀,從而實現傳播價值、用戶價值、社會價值的多贏。但在直播的大浪潮里,大型平臺競爭激烈,縣市長、總裁、明星紛紛走進直播間,主流媒體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避免風口變成一陣風?直播帶貨又對媒體融合帶來哪些啟示?

1.主流媒體涌入直播帶貨

從3月底開始,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在內的主流媒體紛紛為荊楚味道帶貨。一時間,湖北帶貨、拼單、助農成為全國媒體的公益關鍵詞。3月31日,人民日報官方微信推出文章——《“鄂”醒了,買它!這些湖北農產品等你下單》,文章中推薦了香菇、小龍蝦、茶葉等湖北知名農產品,并附上待銷數量和聯系人電話。

除了通過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平臺向全國網友推薦湖北農產品,不少媒體聯合拼多多、京東、家樂福、淘寶等電商平臺推廣湖北農產品,這也是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央媒首次密集地為電商平臺導流。比如,人民日報化身“帶貨KOL”,上線 “買光湖北貨-湖北產品愛心網購平臺”,在人民日報微信、客戶端等渠道重點推薦。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聯合京東發起“買光湖北貨”行動。4月1日起,在京東App搜索“春雨行動”、打開京喜App,一起來買湖北貨。

“小朱配琦”直播組合備受矚目。4月6日央視新聞與淘寶、微博的“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直播上,朱廣權和李佳琦搭檔為湖北直播帶貨,吸引了1091萬人觀看,累計觀看次數1.22億,直播間點贊數1.6億,累計賣出總價值4014萬元的湖北商品。在業界看來,這代表著傳統媒體與新興行業的碰撞與相融。

4月12日,央視與快手聯合舉辦的公益直播活動上,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化身“帶貨官”與演員王祖藍在快手上演了帶貨首秀,賣貨6100萬元,這是《新聞聯播》主持人第一次直播帶貨。

一貫嚴肅臉的主流媒體主持人,跨界直播帶貨,展現出主流媒體風趣、活潑的一面,這種新奇感讓人們涌入直播間,主流媒體的信用背書也讓觀看量和交易額不斷上漲,將主流媒體直播帶貨這一陣風推向了高潮。

“國家隊”入局之后,省市主流媒體也紛紛加入,聯手抖音、京東、淘寶、拼多多等大型電商平臺直播帶貨——在浙江,“FM93浙江交通之聲”的兩位電臺主持人分別打扮成了許仙和白娘子,在抖音直播間中推銷起了周黑鴨與手工藕粉;在湖北,“武漢廣電”的主持人在直播間邊吃邊唱起了一首武漢風味十足的《嘬鴨脖》歌,節目效果拉滿;在貴州,貴州都市報在抖音直播間開啟整整三小時的湖北特產好物直播推薦,拉起助力湖北的滿格能量條……

2.主流媒體直播帶貨形式大于內容?

對于主流媒體聯手社交媒體平臺做直播帶貨,業內大多數人認為優勢頗多:可以優勢互補、協同作戰。首先,主流媒體長期以來樹立了公信力,在直播帶貨中,主流媒體以其品牌為帶貨信任背書,很容易獲得人們的信任,因此很有號召力。其次,主流媒體的直播更能獲得電商平臺和流量平臺的流量扶持,因為媒體有良好的品牌認知,以及其直播大多屬公益直播。此外,主流媒體,尤其是廣電媒體,旗下的主持人有的本身就極具關注度、影響力,轉為主播后,能迅速成為“網紅主播”。

而對于主流媒體本身來說,大爆發的直播帶貨帶來的流量與創收機會也是非常誘人的。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講,直播帶貨是媒體電商的一種形式。早在之前,媒體電商之路探索就已開始。2010年南方報業集團推出“天天紅酒網”“鞋包世界網”,網上賣貨;2014年《中國新聞周刊》在微博賣茶葉、紙質版雜志、Pad版雜志等各類文化產品;浙江《都市快報》推出過健康產品購物平臺“大家健康商城”;云南《春城晚報》也推出了“慧生活”商城……當年120余家市級黨報、都市報成立的“中國報商聯盟”,目的就是為了探索出一條紙媒轉型發展、跨界經營的新路子。如今,借著短視頻、直播的風口,媒體電商走向與社交媒體平臺聯姻,試水直播帶貨之路,也意味著傳統媒體電商化的進一步探索。除了對經營方式的改變,直播帶貨還對媒體的整體運轉模式、資源配置和各種配套機制帶來了改變,如何盤活內外資源,努力實現經營模式的突破,是不少主流媒體思考的問題。

但由于直播效果、帶貨能力、創收能力偏弱,主流媒體直播帶貨形式大于內容的聲音一直存在。質疑背后主要是困擾主流媒體帶貨直播的三個問題。

(1)流量能否變現?綜觀目前主流媒體的直播帶貨,主要以“公益”、“扶貧”為主,公益帶貨流量能否轉為商業帶貨流量?這種公益帶貨是媒體社會責任的體現,雖然容易吸引流量,但并不是可持續,日常帶貨還是以商業帶貨為主。

(2)媒體是否有電商團隊和渠道?要做好直播帶貨,需要抓好選品、品控、售后、物流等逐個環節。這需要專門團隊的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媒體目前的直播帶貨大多公益屬性,變現能力弱,要扶持專門的電商渠道很成問題。此外,有的媒體擁有自己的電商平臺和團隊,直播與購買的融合度較好,可以在看直播中直達購買鏈接。但更多的是媒體直播與購買并不在一起,用戶需要看完直播之后再找到購買鏈接。

(3)如何保持“直播帶貨”長效性?“直播帶貨”非常依靠魅力人格,培養一個帶貨主播不容易,主播要培養起自己的垂直用戶群也不容易,需要時間。如果僅僅只是做幾次“公益帶貨”,很難培養出自己的帶貨主播,也就很難找準自己的用戶群。同時,如果專業電商團隊沒能跟進,媒體帶貨直播也會變成一陣風,難成勢頭。

3.直播帶貨也講“內容為王”

主流媒體直播帶貨實現了媒體的內容屬性、服務屬性及金融屬性的融合,同時主流媒體直播帶貨也可以加速媒體融合的進程。因此,如何在直播帶貨中借風而上,考驗著主流媒體對新的傳播環境的適應度、用戶新需求的響應度,也將決定主流媒體是否還能“主流”。

要做好直播帶貨,主流媒體需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人才培養。對主流媒體來說,直播帶貨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缺乏有經驗電商人才,這樣的直播帶貨只是與品牌方的臨時性合作。要想把直播帶貨做成風口而非一陣風,媒體需要培養自己的電商人才,包括主播。雖然媒體不缺能說會道的主播,但由于長期語境不同,體制內思維策劃,有的媒體人表達不夠互聯網化,需要轉變思維方式,讓直播從“領導滿意”轉到“群眾滿意”上,按直播帶貨的規律而不是媒體的規律來運作。

二是做好選品和品控。選品和品控,決定著直播帶貨是否成功,做不好更會給媒體帶來損傷自身公信力的風險。因此主流媒體直播帶貨一定要慎重選品。所賣商品既要符合媒體自身的定位,又要符合大眾的期待;既不損害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又不辜負網友的愛心,同時讓購買者得到實惠。

三是多平臺聯動。充分發揮媒體的品牌優勢,與流量平臺合作,獲得流量支持。同時根據帶貨的品類和特點,以及各個平臺的特點,選擇更契合的平臺。比如適宜走量的選擇拼多多,旅游產品帶貨則選抖音更佳。

四是講好故事。發揮媒體講故事的優勢,圍繞直播帶貨,加強宣傳策劃力度,以“內容為王,立足優質”為目標做好宣傳,形成長尾效應。

參考文獻

[1]傳媒內參——國家隊入局“直播帶貨”,一次破天荒的嘗試!2020年4月29日.

[2]李磊,傳媒茶話會《央視+快手直播帶貨6100萬,給媒體融合哪些啟示?》2020年4月15日.

猜你喜歡
直播間湖北流量
汪星人的趣味直播秀
小鬼進軍直播間
進軍營直播間
過去的一年開啟了“流量”明星的凜冬時代?
流量大變局
一次函數中考考點直播間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三大運營商聯手阿里巴巴醞釀推出“流量錢包”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業收購生豬價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業收購生豬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