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在中職體育課施行民族傳統體育的做法

2020-09-22 11:36玉志新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它的獨特性質決定了其存在方式與其它體育有著本質的區別,本文以民族傳統體育在中職體育課中的應用為切入點,為在中職體育課中更好地發揮民族傳統體育的作用而展開論述。

【關鍵詞】中職體育課;施行;民族傳統體育

引言

常規竟技體育以其自身的竟技魅力吸引人們的參與,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單一的竟技性已不能滿足學生對運動的追求,而民族傳統體育的獨到之處不僅彌補了常規體育的不足,也讓體育課展現出新的一面。

1.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導入課堂的的載體

1.1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可以激發學生的的好奇心

常規體育課堂的導入最常用的方式是通過外在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的肌體從平常狀態向運動狀態的過渡,通過活動使學生心理產生對上課的渴望;而民族傳統體育本身包涵的起源故事不凡有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勤勞與勇敢的象征、俠義精神及歌頌民族的美好等,這些民族智慧的結晶,正是學校教育所必需的,也是民族傳統體育課堂導入的新動力,與常規體育課堂的導入的方式不同的是民族傳統體育可以以講民族故事的形式為課堂的切入點,以引導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敬意和興趣為先,進而產生從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欲望,由此積極從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

與此同時,民族傳統體育的民族性對課堂的導入也發揮一定的作用,按以往上課情況來看,一些少數民族的學生當知道課堂內容涉及屬于自己民族的體育運動時,自豪感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

常規體育課堂的導入是從活動激發到心理接受,而民族傳統體育課堂的導入可從心理接受到從事活動,兩種導入方式的順序雖相反,但都展現出了自身的價值,都對體育課起著重要的作用。

1.2民族傳統體育可以與常規的體育游戲同行

民族傳統體育按照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技術類(如珍珠球等)、游戲類(如跳螞等)、游戲結合技術類(如踩高蹺等)及非技術非游戲類(如竹桿舞等)四類,在這四類民族傳統體育中,除了技術類之外,其它三類是適合運用于課堂的導入環節中的,只是游戲結合技術類由于存在一定的技術要領,要經過相關的練習方可更好地貫徹,而游戲類和非技術非游戲類由于不存在技術性或是其技術難度是人體本能可以做出來的,因此可以直接運用于課堂的導入環節中。

課堂的導入環節可以分四種,第一種是將民族傳統體育(以上談到的除技術類之外的其它三類)注入常規體育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第二種是將常規的體育游戲注入民族傳統體育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第三種是將民族傳統體育(除技術類之外的其它三類)注入民族傳統體育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第四種是將常規體育游戲注入常規體育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為了更好地弘揚民族傳統體育,體育課在引進民族傳統體育以后,第四種情況應盡量少用。

民族傳統體育與常規體育交叉結合,使得兩者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相互取長補短,發揮作用,得到平衡發展。

2.民族傳統體育用于施教

2.1可設置為體育教學內容的民族傳統體育

民族傳統體育中有一部分含技術性或技巧性較高的項目與常規的竟技體育項目一樣是要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由于常規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內容眾多,考慮到當前沒有整合好的教材,中職體育教學在項目的選擇上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情況及內容難易的程度等去做出取舍,選出一些符合中職學校特點的體育運動項目作為教學內容;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一般可作為中職體育課教學內容的有:珍珠球、搶花炮、毽球、武術(包括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板鞋、打陀螺、拋繡球、踩高蹺等。

2.2民族傳統體育與其它體育的融合

目前我校的體育課主要以三個板塊的內容施教于學生,一是常規體育,二是民族傳統體育,三是拓展訓練,常規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主要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為主,而拓展訓練主要是從學生的心智出發,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取向,三個板塊的內容所占的課時分配平均;雖然學生的體育課不能等同于專業運動隊的訓練,但是涉及學生體質的達標問題,就決定了體育課必須存在著一定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所以可以將可作為教學內容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可作為教學內容的常規體育項目劃分為體能類項目和技能類項目(即柔韌),體能類又可細分為力量、速度和耐力三大類,然后再將這些類別的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平均分配到每個學期中去,再加上拓展訓練內容,保證每個學期都能從體能、技能和心理上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2.3根據民族傳統體育的特性設置教學內容量

中職體育課兩節連上的特點讓體育課的時間充裕,相對于學生來說,大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新穎、娛樂性強、易學易懂、極易產生好奇心理和易于接受等特性,針對一些項目,在教學內容上有時一次體育課教學內容可設置為一個常規體育項目加上一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釋放、促進單次課堂多元化的發展和擺脫課堂枯燥乏味的局面,也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有些技術相近的項目放在一起教學效果更佳,如毽球和足球的顛球練習在技術上大同小異,只是在力度上有所講究,同時練習兩種球的顛球技術使得學生通過對比性練習強化了力度的控制,在掌握兩種力度顛球要領的過程中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又如珍珠球和籃球的運球技術及突破過人技術等放在一起教學也會起到同樣的效果。

合理調配教學內容,可以節省課程時數,優化課堂效果,讓教學進度更加合理化。

2.4民族傳統體育可以用故事法上課

故事法教學就是將民族傳統體育的背景故事設置為教學所需的場景,踩高蹺、拋繡球和板鞋相對于其它項目來說較適合采用效仿故事的情節來進行教學,因為這三個項目的故事情節在課堂上實施效仿的可行性較高。

如踩高蹺,是源于北部灣沿海一帶的京族人用麻繩等在竹竿上編織踏網,每逢海水退潮,京族人就踩在編好踏網的高蹺上進入淺海區進行捕撈作業。根據這個故事,在體育課堂上當學生掌握了踩高蹺的技術要領以后,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個人數相等的組別進行踩高蹺“捕撈”接力;即每個組配有一副高蹺、一個背縷和一個有長1米手柄的撈網(可掛在背縷上或掛在高蹺桿上),每個組站在起跑線后,距離起跑線前方約十二米處的地上各對應畫有一個長方形的框,框內放有相等數量的模具魚和模具蝦,當教師發出開始的口令后,每組的第一個同學背上背縷(相當于裝魚和蝦的籠),帶上撈網,踩上高蹺,往各自的長方形框走去(在踩高蹺過程中,在哪里從高蹺上掉下來就在哪里上高蹺繼續走),當到達方形框的前面時,雙腳可站在地上手持撈網將一條模具魚或一只模具蝦撈起裝進背縷,然后再踩高蹺按原路返回,最后把模具魚或模具蝦放在相應的位置,把裝備交給下一個同學,如此返復,直至輪完每個同學,用時最少的隊伍為獲勝隊。

又如拋繡球,源于壯族人用青銅鑄造的“飛砣”進行甩投,主要用于狩獵以及戰爭,后發展成為男女間的示愛方式;現代拋繡球運動主要以高空過圈和平地進背縷兩種方式為主,假如把高空的圈和平地上的背縷換成一個靶,再稍加以改造,通過拋球打靶就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再如板鞋,源于壯族瓦氏夫人為了操練軍隊步調一致,提高士氣等挫敗倭寇的英雄故事。體育課可以想象當時瓦氏夫人操練軍隊的場景進行設置,可以設置一些往前走的標志物讓學生往前走以及設置一些側著走的標志物讓學生側著走;為了增加趣味性,亦可設定讓板鞋上的一名同學身體反方向站;更可觀的是讓學生穿上板鞋進行踢足球比賽等。

故事法教學類似于體驗試的教學,它讓學生在效仿真實的場景中感受民族傳統體育的魅力,對學生理解和體會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更深層次的內涵起到深化的作用。

3.民族傳統體育用于放松身心

放松是體育課結束前要做的一項活動,它可以降低學生肢體中樞神經的興奮性,加快血液循環,促進體內酸性物質的排放,使血液更好地運送營養到身體各個部位,緩解運動所帶來的壓力和加速疲勞的恢復,使身心得到適當的休息;中職體育課的放松時間一般可控制在十二分鐘左右。

3.1肌肉的放松

人體從事激烈運動后,由于體內酸性物質如肌酸等的堆積,使得人體不同程度地出現疲勞,一般通過飲食、肌肉放松和休息等手段將其消除,針對專業運動員來說,肌肉的放松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能使肌肉力量增加、柔韌性變好等,但對于一般的學生群體來說,肌肉放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疲勞,體育課常用采自主放松的方式,也就是先將身體處于自然放松狀態,通過進行一系列的跳動、抖動和甩手等方式,使得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受到震蕩而達到效果。

竹竿舞項目符合自主放松的特點,是可用于肌肉放松較多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竹竿敲擊的節奏中,身體自然放松,上體可以做許多不同的動作舞動,下肢的跳動使得全身肌肉受到顛簸,緩解了各肌肉群的緊張狀態。

3.2心態的放松

太極拳、八段錦和五禽戲等民族健身氣功就是很好的心態放松的方式,根據自生放松原理,教師采用某些暗示語,讓學生的思緒跟著教師暗示語走,一步一步讓學生的心理從緊張活躍的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在采用八段錦放松的實踐中得知,播放一些舒緩、慢速和抒情的民族輕音樂(如 《望春風》等 )為背景音樂,同時讓學生閉上眼晴練習成為暗示語中的一部份效果更佳。

由于本地區民族健身氣功基本上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作為鍛煉身體的方式,大多數年輕人的觀念根深蒂固地認為這都是中老年人練的,因此往往放不開面子和心態去練習,學生也不例外,剛開始從事這些運動時都會不停地笑,總會問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如“練這個會長壽嗎?”、“我們老了嗎?”等等,要應對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說服能力。

總之,在體育課中,如果從事一些強度較大或較為激烈的運動之后,放松方式一般都以肌肉放松為主,而從事一些強度較小或不是很大運動量的運動之后,放松方式一般都以心理放松為主。

4.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在中職體育課中的功能決定了其存在價值,充分利用它的優勢去營造出更具時代意義的體育課, 讓學生在民族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得到成長,讓體育課承載著濃濃的民族氣息而受人矚目。

參考文獻

[1]唐涌.學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創新研究.武術研究[J],2020.4

[2]劉德瓊.胡清英.劉靖南.陳志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

[3]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6

[4]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現代教練員科學練理論與實踐[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8.11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中職體育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GXZZJG2018B129)。

作者簡介:玉志新(1981.12-),男,漢族,廣西欽州人,在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猜你喜歡
民族傳統體育
傳播學視角下的民族傳統體育研究
寧夏回族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觀光化開發模式構想
民族傳統體育儀式的文化解讀
吉林省區域文化與民族傳統體育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與跳躍投擲類游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