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粵港澳知識產權法制協調建設

2020-09-22 14:26徐文建謝潤麗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知識產權

徐文建 謝潤麗

摘要: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需要使得知識產權法制協調成為必然,但在目前嚴峻的知識產權區際法律沖突的形勢下,在短時間內通過統一立法實現法制協調并非易事,故打造一個囊括政策協調、執法同步、產業協同、運營交易合作在內的法制協同機制成為必然選擇。

關鍵詞:粵港澳灣區;知識產權;法律沖突;法制協調

1.粵港澳科技創新發展需要倒推知識產權法制協調需求

近年來,隨著一項項知識產權政策落地開花,我國專利產出持續增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根據2019《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年度報告,2018年中國受理專利申請的數量全球最多并以154萬件創下世界紀錄,占全球總量的46.4%,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11.6%;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最為矚目,根據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18)》,2013年至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總量由7.1037萬件增加到25.8009萬件,近5年年均增幅達33.10%,其中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增量達到近五年來最高值,增加6.43萬件,在發明專利總量上也開始逐漸與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三灣區拉開距離,領跑全球四大灣區。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全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依托粵港、粵澳及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全面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在知識產權保護、專業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將粵港澳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創新科技走廊建設,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

推動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是打造粵港澳知識產權高地、推動科技創新往縱深方向持續發展的核心支撐。只有科學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才能對知識產權的研發、申請、授權、取得、管理、流轉、保護等進行全方位的規范,推動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化,信息、技術、人才等科技創新優勢資源的充分整合,激發創新主體跨境創新合作的積極性與能動性,促進三地聯合開展區域協作。然目前粵港澳知識產權法制體系的不相協調卻嚴重阻礙了三地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發展。

為促進資源融合,推動粵港澳科技創新發展,理清粵港澳主體法律關系,構建統一、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制體系,為三地市場主體開展創新活動提供穩定、透明、規范、可參照的知識產權法律依據已刻不容緩。

2.粵港澳知識產權區際法律沖突形勢嚴峻

2.1“1233”法治多樣性所導致的區際法律沖突

由于我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地理等多種因素的特殊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著“1233”法治多樣性的背景:在一個中國前提下(1個國家),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香港澳門保留殖民歷史所形成的資本主義制度(2種制度),粵港澳三地分別實施相對獨立的歸屬于社會主義法系、英美法系、大陸法系(3個法系)的法律制度,并依據GATT、WTO/TRIPs等國際協議分別享有關稅自主權(3塊關稅區)。從20世紀末到2019年,20多年“一國兩制”的法制實踐使得粵港澳在法治價值理念、立法體制、執法制度、司法體制、法律專業共同體、法學教育等諸多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包括知識產權制度在內的各部門法之區際法律沖突尤為明顯。

2.2粵港澳知識產權區際法律沖突的具體表現

(1)目前粵(大陸)港澳三地涉及知識產權得法律制度主要如下:(1)著作權:《著作權法》(2001年)、《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香港《版權條例》(第528章)、澳門《著作權及有關權利之制度》;(2)專利權:《專利法》(1992年、2000年)、香港《專利條例》(第514章)及《專利(一般)規則》(第514C章)、香港《注冊外觀設計條例》(第522章)及《注冊外觀設計規則》(第522A章)、澳門《工業產權法律制度》;(3)商標權:《商標法》(1993年、2001年)、香港《商標條例》(第559章)及《商標規則》(第559A章)注冊、香港《商品說明條例》(第362章 )、《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延伸至澳門地區,按照葡萄牙受該協定約束之相同規定適用,

(2)目前粵(大陸)港澳三地所共同適用的國際條約有:《巴黎公約》、《專利合作條約》以及《TRIPS協議》等,但在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背景下,他們存在如下局限性:①(忽視知識產權的國際化要素)缺乏的對國際及他域馳名商標的關注與保護,不利于吸收國際及他域資本及技術,不利于創造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②(缺乏區域走向國際知識產權)缺乏對市域知識產權走向全國、國際的關注、激勵與保護措施,有礙地區的技術革新與研發及搶占國際科技前沿;③缺乏對專利從產品到方法保護的國際趨向的關注及措施,不利于地區專利制度的建設及“專利目標”的實現;④缺乏對trips協定版權與相關權利的研究及規定,不利于市場規范及抑制侵權;⑤缺乏對TRIPS協定總則的研究,偏重對軟件產業發展的扶持,可能造成外國企業對地區軟件產品的反傾銷與反補貼。

(3)大陸、香港、澳門三法域之間的知識產權制度各不相同,且知識產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所以三法域之間的法律適用上的沖突在所難免,目前主要通過共同參加的國際公約來協調上述問題,但僅依靠上述國際公約,已不能滿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建設的個性化需求。概言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統一刻不容緩。

3.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制協調機制

統一粵港澳大灣區的實體法建設,消除區域知識產權沖突是實現法制協調的根本路徑,但是粵港澳三個區域的立法差異太大,通過統一立法在短時間內實現法制協調并非易事,故應當建立如下法制協調機制:

3.1政策協調優先選擇

為加強粵港的多方合作,廣東省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于 1998 年成立了粵港聯席會議制度,每年由廣東省與香港特區政府高層人員組成專員召開會議,就改善兩地在經濟、貿易、基建發展等事務上作出協調。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沿襲聯席會議制度,在原有粵港聯席會議制度上增加區域。各區域通過共同編制灣區的合作規劃,就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核心問題和具體事項進行研究,落實大灣區創新發展的實施步驟,統籌知識產權合作進程。

3.2執法合作同步進行

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知識產權跨區域執法協作,從信息交流、案件移交、協助調查取證擴展到辦理知識產權案件、會展保護等,逐步推進執法協作機制的常態化和制度化。支持三地知識產權的服務組織開展知識產權仲裁、糾紛調解的深度合作,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的作用,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產業、重點區域、專業鎮建立知識產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探索為權利人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爭議解決途徑,促進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的開展。

3.3產業協同發展

產業競爭力是灣區的競爭優勢所在?;浉郯拇鬄硡^是全球制造業最發達的區域,應通過利用灣區城市 產業優勢互補,實施創新驅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提升區域競爭力。推動三地圍繞專利密集的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聯合開展專利導航和分析評議合作,為灣區企業創新提供決策咨詢。支持三地創新主體與知識產權專業機構建立合作對接機制,快速提升綜合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

3.4運營交易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應充分利用灣十一個城市的創新動能和珠三角地區的制造能力,構建“廣深港”為主軸的灣區國際科技創新帶,通過共建國家級粵港澳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和知識產權商用化聯盟,推動以知識產權進出口為特征的國際貿易。以舉辦廣東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亞洲營商論壇等活動為重點,打造全球性的知識產權交易運營平臺,提升灣區的科研成果轉化水平和效率。

猜你喜歡
知識產權
論比例原則在知識產權損害賠償中的適用
保護知識產權 激發創新動能
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和域外效力研究
2019年度PALM展參展商獲取知識產權優勝獎獲獎單位名單
中國知識產權量質齊升
楊潔靜 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經理
知識產權2.0時代的特點、挑戰及應對研究
對當前陜西省內地市知識產權管理的分析
內蒙古自治區:出臺《關于加快知識產權強區建設的實施意見》
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AIPPI)世界知識產權大會在意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