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補充調查方法探討

2020-09-22 14:26戎桂鳳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森林資源規劃設計

戎桂鳳

【摘? 要】本文通過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補充調查方法的綜合論述,明確了主要調查目的與任務,探討了標準地實測法、目測法、角規樣地實測法三種不同方法優勢與缺點,從面得出角規樣地實測法是山西省本次調查的最優選擇。

【關鍵詞】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方法

引言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補充調查是以縣級行政區域、國有林管理局、自然保護區等森林經營單位為調查基本單位,為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區劃與規劃設計需要而進行的調查。山西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補充調查,是在2017年林地變更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森林資源數據信息,使“林地變更”數據和“二類調查”數據有機整合,實現“一張圖”、“一套數”,形成一個內容全、精度高、現勢性強的森林資源基礎數據庫。本文旨在研究規劃設計調查方法,以減輕外業工作量,提高調查精度和成果數據質量。

1.總論

(1)任務與內容。完成山西省森林資源各類因子調查,更新森林資源數據庫,為實現林地“一張圖”向森林資源“一張圖”提供基礎數據。主要內容包括:12林分因子調查、6個立地因子調查、2個管理因子調查。重點調查森林蓄積量,查清森林資源底數,并調查與森林資源有關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因素。

(2)技術路線。以縣(市、區)為調查單位,以上一年度林地“一張圖”數據為本底數據,收集掌握林地范圍、地類和管理屬性變更資料,充分掌握森林資源小班數據,制定合理的調查手段,通過逐小班林分因子調查核實后,計算林分蓄積量,并形成最終的森林資源“一張圖數據庫”。

(3)數據要求。調查本底數據為山西省2017年林地“一張圖”年度變更數據。CGCS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高斯克里格投影、3度分帶。

2.外業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重點為蓄積量和各類林分因子,并補充完善與森林經營方案有關的內容。外業調查采用標準樣地實測法、角規樣地實測法,目測法,逐小班獲取各類因子并進行統計匯總。由于山西自然條件南北差異比較大,森林資源狀況大不相同,各調查單位可根據森林資源特點、調查技術水平,選擇最優調查方法。

2.1標準地實測法

在小班范圍內,根據小班面積、坡度坡向、在不同的位置,通過隨機、機械或其它的抽樣方法,布設方形標準地,面積25.82m×25.82m(1畝),在樣地內每木檢尺,實測各項調查因子,推算小班蓄積量。

(1)平均胸徑:優勢樹種的平均胸徑為標準地平均胸徑,以cm為單位,記載到小數點后一位。各樹種平均胸徑采用平方平均法計算。

(2)平均樹高:在標準地內根據平均胸徑大小,在優勢樹種中選擇3~5株平均樣木測定樹高。

(3)每公頃株數:標準地株數推算出每公頃株數,小班每公頃株樹取各點算術平均值。

(4)公頃蓄積:分別各樹種各徑階查山西省各樹種一元材積表乘以各自的株數即得各徑階蓄積,累計各徑階蓄積得各樹種蓄積;各樹種蓄積量之和即為標準地蓄積量(V);標準地蓄積量(V)除以標準地面積(m)即為每公頃蓄積量,以m3為單位。

2.2 角規樣地實測法

應用角規工具量測各項調查因子,對于角規繞測到的林木進行計數并計入相應徑階,推算小班蓄積量。

(1)樣地設置。以小班為單位,根據小班具體情況,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設樣地。

(2)角規使用。采用角規桿長為50cm,缺口為1cm的坡度自動改平角規進行繞測。1cm缺口相割時的常數為1,相切為0.5,相離為0。

(3)樣地調查。角規繞測一周,所有相交、相切林木須每木檢尺,分別樹種記入相應徑階欄內。

①每公頃株數:根據徑階檢尺斷面積計數,徑階單株斷面積,求得各樹種徑階株數。

N=N1+N2+N3……

②平均胸徑:

優勢樹種的平均胸徑即為樣地平均胸徑。

各樹種平均單株斷面積:公頃總斷面積除以總株數即為平均斷面積。

D各樹種平均胸徑=2*100

③平均樹高:

根據平均胸徑大小,在優勢樹種中選擇3~5株平均樣木用測高器測定樹高,采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平均樹高。

④公頃蓄積:公頃蓄積量采用胸高形數法求得。

a.根據樹種、平均胸徑,查形高值。

b.各樹種公頃蓄積量為形高值與每公頃斷面積之積。

V=G * fh? ?( G—公頃斷面積;fh—形高)

c.公頃蓄積量:小班每公頃蓄積為各樹種每公頃蓄積之和。

V總=V1+V2+V3……………

2.3 目測法

當林況比較簡單時采用此法。小班目測調查時,應深入小班內部,選擇有代表性的調查點進行目測調查。

(1)目測調查。調查前,調查人員要通過30塊以上的典型樣地目測練習和一個村(林班)目測調查練習,各項調查因子目測的數據80%項次以上達到允許的精度要求時,才可以進行目測調查。

①平均胸徑:訓練目測精度達標后,由目測得出每個目測點平均胸徑,小班平均胸徑取目測點平均胸徑算術平均值。

②單株材積:根據各樹種平均胸徑查《山西省主要樹種立木一元材積表》(山西省林業勘測設計院(一九七九年編制))得出。

③樹種每公頃株數:目測取得每個目測點每公頃株樹,小班每公頃株樹取各目測點算術平均值。

④樹種每公頃蓄積:單株材積乘以每公頃株數,即為該樹種每公頃蓄積量。Vi=單株材積*每公頃株數

⑤公頃蓄積:各個樹種蓄積量相加即為本目測點公頃蓄積。

V總=V1+V2+V3………。

3.調查總體蓄積量控制

(1)控制總體。為確保蓄積量調查精度,以調查單位為總體進行蓄積量抽樣控制。

(2)總體精度。鑒于山西省森林以公益林為主,各調查單位總體抽樣控制精度為85%。

(3)蓄積量控制。將各小班蓄積量匯總計算的總體蓄積量與以總體抽樣調查方法計算的總體蓄積量進行比較: 當兩者差值不超過±1倍的標準誤時,即認為總體蓄積量符合精度要求,并以各小班匯總的蓄積量作為總體蓄積量。 當兩者差值超過±1倍的標準誤、但不超過±3倍的標準誤時,并根據影響因素對各小班蓄積量進行修正,直至兩種總體蓄積量的差值在±1倍的標準誤范圍以內。 當兩者差值超過±3倍的標準誤時,小班蓄積量調查全部返工。

4.結論

根據山西省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成果山西省國土總面積為15677693.0463公頃,其中林地總面積8393666.4089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53.54%。全省森林面積4441286.6813公頃,小班數約50萬個,開展全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補充調查工作量巨大,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除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外,選擇最優的調查方法尤其重要。通過上述比較分析,標準地實測法優點是調查精度高,缺點是調查速度慢,投入的工作量太大;目測法優點是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缺點是調查精度低,只適用于局部小范圍開展;角規樣地實測法具有便捷易行,節省成本,調查精度適中的優點。分析結論為,角規樣地實測法為山西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補充調查最優調查方法。

參考文獻

[1]武永明.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以吳城種子園為例[J].山西林業科技,2017,46(3):45-47。

猜你喜歡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
電信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數字化電網技術在電網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城市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規劃的設計與實現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研究
森林資源及其保護
淺談營林生產的重要性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生態環境建設
如何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措施研究
基于森林保護和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分析
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