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畢業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研究

2020-09-22 20:47劉利
速讀·中旬 2020年1期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摘 ?要:大學畢業生作為高校一個被特殊關注的群體,為了更順利地完成學業,成功步入實習與就業崗位,其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也出現新的特征與層次劃分。本文隨機抽樣500名大學畢業生作為案例,通過對其大四一年的消費心理與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分析其消費特點,適時引導教育,不斷完善畢業生教育引導與服務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思政育人工作實效。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大學畢業生作為現代社會一群備受關注的群體,他們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受到了諸多研究者的關注。消費行為是大學畢業生正常生活、學習、就業過程中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社會經濟活動,關系到青年一代消費觀的形成,對整個社會青年消費均將產生一定影響。

一、大學畢業生特點

(一)課程少,課余時間充裕

大學畢業生大四最后一年的課程因學?;驅I的不同略微有所區別,據筆者對案例進行調研,數據顯示98.9%的畢業生課程都集中在大四第一學期的前兩三個月不等,1.1%的學生稱大四第一學期都有課程安排??傮w來看,大學畢業生課剩余時間基本就是留給畢業生實習實踐、做畢業論文、就業等事情,課程少,實踐多,課余時間充裕。

(二)實踐多,社會關系多樣

由于大學畢業生大四第一學期課程少,因此63%的學生都有過利用此段時間在校內外實踐的經驗,或集中安排或自主實習實踐,從而增加大學畢業生社會工作經驗。在此過程中畢業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社會人,社會關系也由以往單一逐漸轉為負責多樣。

(三)心理狀態不穩定,管理難度大

大學畢業生隨著即將畢業實習就業,抑或考研升學的接踵而來需要承受來自各方壓力,歸結起來即為畢業壓力、就業壓力、升學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四個方面。以上壓力易造成學生緊張、焦慮、抑郁、多夢、失眠等不良情緒,如不能及時合理疏導或宣泄可能還會引起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畢業生集中在校時間少,導致師生之間溝通多為電話、QQ、微信等媒介,不能及時面對面進行干預處理,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增加了畢業生管理難度。

二、大學畢業生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

筆者主要運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對抽樣案例進行數據收集,通過對數據客觀分析,了解到抽樣的大學畢業生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特征。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大四一年平均消費是9600元,最高為21270元,其中36.2%的畢業生消費在5000元以下,58.4%的畢業生消費在5000~10000元,5.4%的畢業生消費在10000元以上。由此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大四一年整體消費基本趨于合理,然而依然存在個別高消費的現象。據調查,畢業生消費總額的32%用于培訓考證、22%為畢業前各類聚會、18%為鞋服、13%為交通通訊、8%為招聘會、8%為美容美發、2%為其他。通過問卷及訪談數據分析,總結出大學畢業生消費心理及行為具有如下特征:

(一)發展型消費占主導

畢業生中87%的學生經濟來源由以往的從父母處獲取已轉向部分或全部靠自己兼職獲取,在獲取過程中他們也懂得理財,消費也隨之根據自己能力來決定,更理性。調研顯示,68%的畢業生表示不會因為周圍同學購買名牌鞋服或化妝品自己也去購買,但是他們會受周圍同學考證或參加各類培訓影響自己也報考,由此可知他們更加注重自我發展型消費,目的性強,較少盲目跟風。

(二)追求個性,標新立異

大學畢業生由于自身條件的差異性導致個性心理存在差異,其消費行為的個性化趨勢日益明顯。畢業生們期待在周圍人群中或面試過程中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凸顯屬于自己的個性,因此他們一部分人會買一套傾慕很久的鞋服為一場求職面試做準備,從而希望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同時45%的學生認為符號消費能給自己在重要活動中帶來自信與“底氣”。

(三)消費結構多元,消費行為受畢業季影響大

不同的消費心理會產生各異的消費行為,從而影響消費結構的變化。大學畢業生在大四一年面臨實習就業、升學深造、人際關系等方面壓力,消費理念注重商品附加值,培訓考證、各類聚會、鞋服、交通通訊、招聘會、美容美發等消費不斷增加。消費也從滿足簡單生存需要提升到滿足個人發展需求、精神需求與心理需求方面,消費方式與內容呈多元化趨勢。

三、構建大學畢業生健康消費服務體系

“95后”的大學畢業生更需要獲得老師、家長、同伴的認可、理解與尊重,因此高校應該根據大學畢業生最后一年的心理需求及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及時合理的教育引導,構建大學畢業生積極健康的消費服務體系。

(一)提前安排,上好大四“第一課”

大四對每一位準畢業生而言尤為重要,他們的去向主要有升學考研、實習就業、創新創業三類,同時加之其大四一年消費結構多元性,資金分配稍有考慮不周即可出現“經濟危機”,導致超前消費,更甚者可能出現校園貸或網貸等惡性事件。因此,學校應該提前安排,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及主題班班會等方式對學生大四一年資金分配進行系統講解,分類指導,使學生通過身邊真實案例對個人財務進行提前規劃,處理好學業與就業之間的關系,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二)引導畢業生樹立健康消費價值觀

盡管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但畢竟還沒有走出校門,消費觀念尚未正式形成。因此高校應該從學生一入校便可通過身邊優秀事跡、健康消費觀與理財知識講座、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教育引導,避免盲目消費、過度消費、攀比消費、符號消費等俗惡現象,從而使大學畢業生合理對待自身消費需求,提升內在競爭實力。

(三)構建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氛圍

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與三觀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積極促進作用。高校應通過一系列活動倡導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求實奮進、努力拼搏的校園文化,鼓勵大學畢業生積極參加各類實習實訓或培訓就業,通過活動傳遞正能量,豐富校園文化。

大學畢業生作為高校一個特殊群體,構建積極健康的消費服務體系,為做好畢業生就業、升學等方面的消費心理疏導及行為干預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王利梅.新時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與消費觀引導[J].智庫時代,2019.

[2]劉華.大學畢業生消費行為分析與教育引導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

作者簡介

劉利(1986—),女,碩士,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珠寶學院,助教。

項目信息:2019年陜西省委高教工委科研項目《“00后”大學生符號消費心理與教育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FKT50。

猜你喜歡
大學畢業生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高中生日常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調查研究
中國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中國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準備三步法則
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包裝設計的發展特征(1978—2000年)——消費心理研究
房地產價格波動對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