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09-26 12:14邱娟紅盧錦芬鐘艷琳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12期

邱娟紅 盧錦芬 鐘艷琳

[摘要] 目的 研究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該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40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自我角色認同干預,對比兩組的血糖改善情況、激越行為、精神狀態情況。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激越行為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自我角色認同干預能夠降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激越行為,改善精神狀態。

[關鍵詞] 自我角色認同干預;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常規護理干預;激越行為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6(b)-01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lf-identity intervention o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diabetes receiv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research group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self-identity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blood glucose improvement, agitation, and mental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symptom scal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elf-identity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blood glucose and ag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diabetes, and improve mental state.

[Key words] Self-identity interventi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diabetes;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gitation

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抗精神藥物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1],常伴有行為、知覺、等精神障礙癥狀,對患者及醫護人員造成嚴重傷害,因此有效管理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常規護理方法對精神分裂癥并糖尿患者的管理不到位,患者仍存在較嚴重的激越行為,導致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較差,血糖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進而影響病情的恢復[2]。有研究表明,自我角色認同干預通過加強患者的自我認同程度,能夠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患者的血糖水平[3],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方法或許能夠更好地管理患者,從而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該次以該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40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齡(51.77±7.30)歲,平均病程(5.96±2.01)年。研究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51.82±7.28)歲,平均病程(5.93±2.0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4]并伴有糖尿病者;②陰性和陽性量表評分小于6分者,處于穩定期者。排除標準:①無法正常溝通表達者;②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者。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使用控制血糖和規定飲食、疾病發病原因和治療的健康宣教、運動護理和心里干預等常規護理干預。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自我角色認同干預,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入院信息及與家屬溝通來確定患者的自我角色并進行分類,自我角色包括家庭角色、職業角色、業余愛好角色、個人成就角色。①家庭角色干預方法,將患者在家庭中常用的物件及照片或視頻等給予患者觀看,并詢問患者物品的名稱和用途,照片中的任務好時間地點,詢問以正常人的角度出發,根據患者的反應情況來加強詢問的深度,詢問時家屬可出現讓患者辨認和溝通交流。②職業角色的干預方法,根據患者的入院信息及與家屬溝通來確定患者的職業,模擬患者的工作場景,并咨詢與患者擅長領域相關的問題,將相關的資料給予患者閱讀。③業余愛好角色的干預方法,根據患者的業余愛好進行干預,可播放相關視頻或喜歡的音樂,參與戶外運動、舞蹈等。④個人成就角色的干預方法,將患者曾取得的成就證書或獎牌給予患者觀看,并詢問患者獲獎的經過和難忘經歷,鼓勵患者回憶和思考,同時給予鼓勵和贊揚使患者獲得榮譽感。兩組患者均進行干預半年。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分別與干預前和干預后半年觀察兩組的血糖改善情況、激越行為、精神狀態情況。血糖改善情況分別于空腹和餐后2 h記錄患者的血糖水平。激越行為用激越行為量表(cohen-mansfield agitatation igitation inventory, CMAI)進行評價,CMAI分為1~7分七個等級,得分越高說明激越行為越嚴重。精神狀態用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進行評價,PANSS包括七項陰性陽性癥狀量表,總分越高說明精神狀態越差。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使用SPSS 20.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使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改善情況

干預后研究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激越行為評分

干預后研究組的CMA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精神狀態情況評分

干預后研究組的PAN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病因尚不明確的重性精神病,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為采用抗精神藥物治療,但服藥后易導致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5-6]。相關研究表明飲食可影響精神分裂癥并糖尿患者的病情,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管理不佳,患者暴飲暴食導致糖分的攝入過量,同時患者的激越行為易使患者出現拒絕服藥或不按時服藥,因而對血糖的控制不到位,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產生影響。自我角色認同干預在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患者的應用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或許對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的患者也能夠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的患者由于精神存在異常,導致常規護理干預方法無法有效的執行,患者常因抗拒或激動情緒與護理人員產生沖突,影響醫護關系。自我角色認同干預從確定患者的自我角色入手,通過家庭、職業、業余愛好、個人成就四大方面來幫助患者樹立自我角色的認識,并根據不同角色的個性化深入引導,加強患者的自我認識程度。

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的患者由于免疫、抗精神藥物、精神異常等原因常伴有血糖異常的表現,該研究中,干預后研究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能降低患者的血糖??赡茉颍鹤晕医巧J同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和高糖飲食,同時加強了按時服藥的能力,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激越行為是指患者由于精神異常出現軀體、語言、自身等攻擊行為,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產生不良影響,CMAI評分是評價患者激越行為的指標。該研究中,干預后研究組的CMA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能降低患者的激越行為??赡茉颍鹤晕医巧J同干預通過加強患者的自我認識能力并進行強化,使患者能夠感覺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提高患者自我思考的能力,因此避免了激越行為的發生。

PANSS評分是判斷患者精神狀態情況的指標,該研究中,干預后研究組的PAN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赡茉颍鹤晕医巧J同干預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減輕病情對患者造成的心里負擔,同時減少了患者的激越行為,使患者能更好地與家屬和醫護人員進行溝通,加強患者的自我肯定,使患者的滿足感和舒適感提升,從而起到改善精神狀況的作用。

綜上所述,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并糖尿病患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和激越行為,改善精神狀態。

[參考文獻]

[1]? 劉啟龍,王妮娜.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導致糖尿病的臨床分析[J].河北醫藥,2019,41(20):3141-3144.

[2]? 郁京萍, 蔣菊芳, 姚惠珍,等.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為及社會交往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2):138-142.

[3]? 陳麗娜,張偉峰,周靜怡, 等.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患者實施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模式對其激惹舉止和社交能力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26):2947-2950.

[4]? 陳如夢,王琰,陳劍華, 等.ICD-11精神與行為障礙(草案)關于精神分裂癥和其他原發性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的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7,50(5):345-347.

[5]? 劉濤,容麗娜.精神分裂癥合并2型糖尿病實施飲食護理的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172-174.

[6]? 金燕,顧愛芳,黃漪汶, 等.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干預對康復期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及意念功能的影響[J].現代醫學,2018,46(10):1192-1195.

(收稿日期:2020-03-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