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哈姆雷特》與《夜宴》在人物設置上的異同

2020-09-26 13:31黃知瑩
戲劇之家 2020年25期
關鍵詞:夜宴哈姆雷特人物

黃知瑩

【摘 要】電影《夜宴》是由馮小剛根據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改編而成,但是相對于經典著作《哈姆雷特》,《夜宴》上映后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本文將主要從劇本人物出發,談一談兩部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異同,從而表達自己對于兩部作品的看法。

【關鍵詞】夜宴;哈姆雷特;人物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5-0164-02

馮小剛在2006年上映的一部宮廷悲劇電影《夜宴》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講述的是五代十國期間,關于欲望、權利和愛情之間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一個關于欲望的凄美傳說。但是相比《哈姆雷特》,電影播出之后評價褒貶不一,本文主要從兩部作品的人物出發,通過人物方面的異同來看兩部作品的區別。

一、人物方面的相同之處

在人物設置方面,《夜宴》中的無鸞其實上就是《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中的克勞狄斯其實就是《夜宴》中無鸞要復仇的對象厲帝的原型,而他與無鸞的關系也是叔侄關系;而電影中的婉后就是原著中的喬特魯德;最后青女也是和奧菲莉婭相互對應。包括《哈姆雷特》中的一些其他人物,比如雷歐提斯,在《夜宴》中也能找到殷隼這樣類似的形象。

二、人物方面的不同之處

悉德·菲爾德在他的作品《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中,提到要構成令人滿意的人物必須具備四種特質:第一,人物具有強有力且清晰的戲劇性需求;第二,有獨特的個人觀點;第三,有一定特定的態度;第四,經歷過某種改變或轉折①。電影劇本和戲劇劇本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處,所以我們將從這四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人物具有強有力且清晰的戲劇性需求

戲劇性需求是劇本中的人物所期望贏得、攫取、獲得或達到的目標②。在這兩部作品中,其實他們的戲劇性需求是類似的,都是報殺父之仇。但是除了復仇之外,哈姆雷特在復仇途中更多的是對人的本體性的思考,通過這些思考,重新理解生存與毀滅,從而揭示了人思考的力量。相比哈姆雷特,無鸞的需求僅僅只有復仇,是欲望驅使下的報復和逃避。所以在戲劇性需求方面,《哈姆雷特》顯得更加有深層次。

(二)有獨特的個人觀點

觀點即我們觀察、看待世界的方式,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觀點③,觀點將會影響人物看待世界的方式,會因個人的經歷和表達方式不同而不同。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應該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的觀點就是人文主義。在整部作品中他所發出的感想以及他所做出的一系列行為都表現出他的人道主義觀點。哈姆雷特是通過復仇這個事件,重新理解生存與毀滅,從而揭示了人思考的力量,這種觀點也是符合作者莎士比亞在創作過程中的社會現實。

而《夜宴》中無鸞的觀點更多的是逃避,他內心有復仇的想法,但是面對母后和叔叔在一起的現實,他沒有堅持自己,選擇離開,這也導致了婉后被欲望蒙蔽雙眼的結局。在為父親復仇方面,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思考,甚至放棄過復仇。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面對人生、面對事情采取的多是逃避這一行為。

戲劇中的人物要以行動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并使之戲劇化,《哈姆雷特》中的人物普遍有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說有自己的信仰,所有的人物行為都支持他們的觀點,最終導致了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但《夜宴》中的人物觀點并不是非常強烈,整個故事線比較單純地圍繞復仇展開。

(三)有一定特定的態度

態度即是一種方式或主張,是展現人物個人見解的一種行動的或感情的方式④。態度,區別于觀點,是一種較為理智的判斷。因此態度是有好壞的,我認為在態度這個方面,哈姆雷特和無鸞倒都是悲觀的,面對世界是消極的。相反在婉后和喬特魯德這兩個人物形象上有一定的區別。

在整部《哈姆雷特》中喬特魯德的態度更多的是服從,在行為上順從克勞狄斯,看到哈姆雷特與克勞狄斯的仇視也只能是在內心痛苦。最終也是以死亡的悲劇結尾。但是婉后這個形象的態度更多是滿足欲望,爭奪權力。在她成為王后之后,她享受了權力帶來的好處,她開始對權力有了欲望,她把這種欲望放在無鸞身上,但是無鸞并沒有想要參與政治。所以在最后,她只能憑自己的力量來追逐她所渴望的權力,最后她也成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的代表。兩部作品中的人物都有特定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行動,也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四)經歷過某種改變或轉折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形象比較飽滿立體。哈姆雷特一開始是一個懵懂的孩子,在現實不斷地打擊下,最終走向成熟。在老國王去世之前,哈姆雷特就像是被保護在溫室里的花朵,在物質方面,他沒有金錢上的煩惱;在精神方面,在威登堡大學學習的他接受的是人文主義等先進思想;在愛情方面,他充滿著憧憬。第一個轉折點是老國王去世之后,叔叔繼承王位,之后母親成為新王的妻子讓他逐漸發現了這個世界的黑暗,單純的他沒有勇氣去尋找真相,只能天天愁眉不展。第二個轉折點是當他看到老國王的靈魂知道真相之后,他開始決定為父親報仇,但是這個時候道德、宗教等阻礙著他的意志,他開始不相信友情,不相信愛情,不相信自己。在他裝瘋賣傻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猶豫不決、不停掙扎的形象。最后的轉折點是羅森克蘭的背叛,愛慕的女子成為封建社會的工具等社會現實一一暴露在他的面前的時候,他確定自己要復仇。他逐漸從一個有著人文主義傾向的人變成了一個內心憂郁的人,最終成了一個有著悲觀宿命論的人。

但《夜宴》中的無鸞只是為了復仇而復仇,沒有了中間的思考。一開始他面對父親死亡,心灰意冷,轉折點是他知道了父親死亡的真相,雖然一開始他想要逃避,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復仇。相比無鸞,反而厲帝和婉后這兩個形象的轉變比較鮮明,厲帝一開始只看中權力,為了獲得世人的仰慕,不顧倫理道德,用殘酷的手段殺害了兄長。他的轉折點是愛情,他癡情于婉后,在夜宴上接受了皇后遞給的明知是裝有毒藥的酒杯,造成了他的悲慘結局。而婉后一開始只是厲帝爭奪權力的手段,她的轉折點是欲望,她享受到了權力帶來的好處,逐漸變得充滿欲望,最終殺害厲帝,造成了除了她其他人死亡的悲劇。

三、結語

從人物設置方面看,《哈姆雷特》的人物更加鮮明飽滿,故事情節的發展讓我們明顯能看出哈姆雷特是主人公,其他人物都是為他的轉變起到推動作用,并且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形象有自己的態度、觀點,并且這些觀點在支持著他所有行為的展開,最終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而《夜宴》中雖然無鸞也有自己的態度和觀點,但是整體來說,他只是權力欲望下的犧牲者。電影中的厲帝和婉后,人物形象塑造甚至比無鸞更鮮明,如果《夜宴》的主題是欲望和權力,反而婉后更像是故事的主人公。

綜上是從人物設置方面對《哈姆雷特》和《夜宴》兩部作品的分析,雖然看似《哈姆雷特》略勝一籌,但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電影《夜宴》用色彩和音樂為我們展現了馮小剛理解的《哈姆雷特》,從竹林追殺那一段美輪美奐的布景,到人物服飾的選擇,再到音樂的搭配,尤其是電影里時常出現的《越人歌》,都可以用精致來形容。電影和文學作品本身就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看到兩部作品各自不同的特色,把握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主題,體會兩部作品不同的價值和藝術特色。

注釋:

①希德·菲爾德.電影劇本寫作基礎[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49.

②希德·菲爾德.電影劇本寫作基礎[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49.

③希德·菲爾德.電影劇本寫作基礎[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50.

④希德·菲爾德.電影劇本寫作基礎[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52.

參考文獻:

[1]希德·菲爾德.電影劇本寫作基礎[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49-52.

[2]石拓,趙新.<夜宴>與<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較研究[J].電影文學,2014,(4): 71-72.

[3]潘純.電影和戲劇文學人物形象塑造對比探討——以<哈姆雷特>和<夜宴>為例[J].電影評介,2016,(13):41-43.

[4]檀俊.變異學視域下的<哈姆雷特>與<夜宴>[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1,(3):32-33.

猜你喜歡
夜宴哈姆雷特人物
邂逅 《唐宮夜宴》
細數《唐宮夜宴》中的“國寶”
表演哈姆雷特的經歷
對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哈姆雷特延宕問題再思考
論《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