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告狀行為的成因及指導策略研究

2020-09-26 12:25薄玉琴
讀與寫·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指導策略

薄玉琴

摘要:在幼兒園的日常班級管理中,幼兒的告狀行為時有發生,這些行為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班級正常的工作秩序。本文從實際出發,將幼兒告狀行為分為七種類型。經過進一步地觀察與分析,從幼兒、教師還有家長三個角度來探討幼兒告狀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對待幼兒告狀行為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幼兒告狀;告狀類型;告狀原因;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278-01

幼兒為什么那么喜歡告狀,這其實與他們的年齡特征有關,3-6歲的幼兒心智發展還不成熟,容易情緒化,基于此,筆者認為幼兒告狀可以分為如下四種類型:

1.求助型告狀

當幼兒的利益受到侵犯或同伴的行為與自己的意愿起沖突時,僅憑自己無法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就會向老師尋求幫助,意在尋求保護。例如,在一節手工課上,小明經常去跟小麗說話,打擾小麗,導致小麗不能好好的折紙,小麗便向老師告狀:“老師,折紙時,小明老和我說話,打擾我,我都不能好好折紙了?!毙←惖倪@種“告狀”,實際上是希望老師幫助自已,制止小明的這種行為。

2.求賞型告狀

當幼兒出現了違反紀律或是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時,大多數幼兒一旦發現就會向老師告狀,其目的往往是為了表現自己,以吸引教師的注意,得到教師的贊同。例如,詩詩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外面,就跑開了,這時洋洋看到了馬上向老師告狀:“老師,詩詩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外面,也不知道撿起來!”邊說邊把垃圾撿起來,老師表揚了他,他才高興的回到座位上。洋洋之所以會這么做,其實是為了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讓老師只知道自己是一個不亂扔垃圾的好孩子,得到老師的贊同和表揚。

3.求罰型告狀

在該類型的告狀中,當幼兒看到其他幼兒比自己強,受到老師表揚時,出于嫉妒心理,他們會想辦法破壞其他幼兒在教師心中的美好形象,這就引發了告狀行為的發生。例如,在區角游戲中,樂樂和東東都在建構區蓋大樓,樂樂來跟老師告狀說東東有兩個紅色的長方體,可是他不給自己一個,自己沒法蓋高樓。老師批評了東東,責怪東東不幫助小朋友。東東很是氣憤。又過了一會,東東又來告狀說:“樂樂今天表現一點也不好,搶自己的積木,還說臟話?!蹦菛|東的這種告狀就是一種求罰型,他想借助于老師來懲罰樂樂。

4.試探型告狀

在對待某些事情上,幼兒對教師的態度和要求不是很明確,對于同伴是否違背了教師的要求,幼兒會通過告狀的方式來驗證。當老師對同伴的行為加以肯定的時候,幼兒也會做出同樣的行為。例如,在美術課上,微微在畫好的人物后面又畫上了火紅的太陽和小草。小紅覺得非常好看,于是就跟老師說:“老師,微微在人后面還花了太陽和小草呢?!崩蠋熣f:“除了畫人以外,還可以畫你認為好看的東西?!庇谑切〖t就在紙上畫了起來。小紅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的疑問得到了解決。

告狀是幼兒園常見現象之一,影響幼兒告狀的原因很多,總結幼兒告狀的原因有:

4.1 幼兒自身方面。

(1)幼兒為尋求自我保護。

人與生俱來就有自我防御,逃避危害的本能。一旦遇到危險、難處就會想方設法去尋求擺脫它們的途徑,而在所有途徑中,獲得他人有力度的支持和幫助不僅是捷徑,而且是人類尤其是自我防護能力,人際關系協調能力低弱的幼兒的最佳選擇。

(2)幼兒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引起他人的關注。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任何一個正常的兒童天生都具有一種強烈的愿望,這個愿望就是“我要做個好孩子”。他們希望得到大人的表揚。

(3)幼兒的評價多依賴于成人。

幼兒期是兒童評價意識逐步形成的時期,由于年齡的關系,兒童評價意識處在一個非常幼稚的階段,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識也比較貧乏,對于是非、善惡的理解,帶有明顯的直觀和膚淺的特點[6]。

4.2 教師方面:教師的態度及評價標準的影響。

經調查研究,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待幼兒告狀存在以下不正確的處理方式:

(1)不予理睬。

有的老師認為幼兒的告狀都是無理取鬧,小題大做,你越理會他們,他們的告狀也會越來越多,所以最好不理睬。有的老師面對幼兒告狀,不管原因是什么,都會表現得很不耐煩,還沒等幼兒表達清楚就以“我知道了”、“我一會看”等等來回答或不問青紅皂白的就責怪幼兒。

(2)鼓勵告狀。

一味的鼓勵有的老師認為,幼兒的告狀是一件好事,是幼兒道德感發展的表現,值得鼓勵。因此,老師只要有幼兒來告狀,第一反應就是對幼兒表揚一翻,長此以往就養成了幼兒愛告狀的習慣。

(3)態度惡劣,斥責幼兒。

有的老師為了不要讓幼兒養成愛告狀的習慣,就采取另一種極端的處理方式——斥責,不管有沒有理,先責備一頓在說。

從告狀的類型看,告狀雖然多種多樣,但是究其成因,我們不難看出,告狀并不完全是件壞事,它反映了幼兒對行為規則的認識、掌握,幼兒道德判斷,道德評價能力的發展。因此,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如何正確處理幼兒的告狀行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對待告狀行為。

3-6歲幼兒愛告狀恰是由于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年齡特征所決定的,有時幼兒會沒完沒了的向老師告狀,我們要正確看待幼兒的這種告狀行為。

(2)分清類別,區別對待。

遇到幼兒告狀,教師首先應該耐心傾聽,細致全面的調查,弄清楚原因并了解幼兒告狀行為背后的動機,再對癥下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用恰當的處理方式。

(3)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減少告狀行為。

要相信幼兒具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愿望,老師應看到幼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潛在能力,不能總認為幼兒遇到問題越少就越幸福,實際上,幼兒需要得到的是自己解決問題后的欣然與滿足[7]。

參考文獻:

[1] 顧燕萍.談幼兒的“告狀”行為與疏導[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12(4).

[2] 余志敏.中班幼兒告狀行為的案例及適宜策[J].金色年華理論研究,2011,(11).

猜你喜歡
指導策略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中篡位與偏區現狀指導策略分析
區角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試論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大學生思想行為偏誤與指導策略研究
小學生記敘文習作課堂指導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