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改革體制下創新型公辦幼兒園國際化發展之路

2020-09-27 23:00周偉
讀與寫·中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國際化

周偉

摘要:本文以成都霍森斯幼兒園發展現狀為例,闡述了成都市高新區創新型公辦園的四大優勢,結合改革實踐,反思了創新型公辦園目前的問題和發展瓶頸,根據發展實際提出了關于公辦國際幼兒園國際化進程的五點發展建議,希望以此來助推創新型公辦園的國際化發展進程。

關鍵詞:改革管理模式;創新型公辦幼兒園;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5-0249-02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幼有所育”的學前教育發展思路,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使我們看到了學前教育的春天已經來臨!作為建設國家級新興一線大都市的成都,科教興市勢在必行!成都經濟飛速發展的高新區也提出了科教興區、建設國際教育示范區的發展目標。2015年,成都高新區推出了“政府出資、品牌辦園、街辦主管、行業評估”的公辦幼兒園創新管理模式(以下簡稱”創新模式”),催生了一批品牌領辦的創新型公辦園,以高質量的創新型公辦園成為該區學前教育發展的火車頭,帶動了整個區域學前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從實施創新模式以來,我們理性認識到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真正實現高新教育的“優教成都示范區”的宏偉目標,如何持續推動創新型幼兒園的創新、變革,使之優化管理模式并迅速走上國際化發展道路,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問題。

1.研究背景

成都霍森斯幼兒園于2018年11月開園,是由成都高新區政府新辦的創新型公辦幼兒園,也是成都市首家公辦性質的國際幼兒園,辦園規模為15個班,由石羊街道辦主管、成都艾樂愛智幼教管理公司中標管理幼兒園日常事務。該園作為中丹友誼的象征,秉承成都和丹麥霍森斯市二者幸福城市的共性,搭建起中丹教育交流的平臺。園內有一支專業素養高、實踐經驗豐富、敢于創新、團結向上、有戰斗力和執行力的管理運營團隊和教師團隊,借助愛智教育公司國際化的教育資源和品牌優勢,意圖打造國際化精品公辦幼兒園。但此辦園模式尚屬政府改革創新之舉,在新體制下如何打造優質公辦國際園的特色,如何實現與丹麥的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如何有效利用教育品牌管理公司的國際教育資源,形成品牌連鎖下的“一園一品一特色”的辦園格局,是我們還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2.公辦園創新管理模式的優勢

成都高新區創新型公辦幼兒園管理模式經過近四年的改革實踐,我們在不斷的反思和總結,發現其管理模式優勢明顯:

2.1?“政府出資”——促使學前教育回歸教育本質。

區政府進行頂層設計,針對幼兒園發展實施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財政投入教育經費保障幼兒園正常運營,免除了教育管理公司的后顧之憂,使幼兒園能夠更好地實施科學的教育管理,能夠有更多的精力潛心做教育研究,使幼兒園從服務性質轉型為教育性質,回歸教育的本質。成都霍森斯幼兒園最初就邀請了丹麥建筑設計師進行設計,打造出一所具有北歐風的國際幼兒園,這樣的特色建筑更有利于實施國際化的教育模式。

2.2?“品牌辦園”——推動幼教發展百花齊放。

幼教知名品牌的植入,能夠迅速推動高新區公辦幼兒園“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使新建公辦園能夠快速、有效地步入正軌,規范辦園行為,依法科學管理、提升保教質量。不同幼教品牌的引進,使高新區的幼教發展呈現多元化、特色化趨勢,不同教育理念的融合、交流,不同管理公司帶來更多科學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海內外高端的教育資源,能夠更好地促使高新區學前教育事業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愿景。

2.3?“街辦主管”——落實責任歸屬有效管理。

發展幼兒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關系到街道、社區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街辦主管模式明確了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積極落實屬地管理職權,基層管理部門更能夠深入一線、了解現狀,才能迅速、有效地解決辦園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高工作實效,切實做到為民服務。

2.4?“行業評估”——助力保教質量迅速提升。

由于高新區政府機構、編制等現狀制約,專業教育管理人手不足,幼教專業人才極端匱乏,在公辦園保教質量考核和評估方面嘗試引進了第三方評估機構,每年一次入園考核指導,解決了政府部門業務指導困惑的難題,規范了管理公司個性化的管理行為,引領公辦幼兒園逐年實施達標定級任務,使新辦幼兒園向規范化、專業化穩步發展。

3.創新型公辦園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瓶頸

3.1?創新模式存在的問題:

(1)高新區政府對學前教育的管理機制不夠健全、主體意識缺位。

(2)區級主管部門沒設專門的幼教業務指導部門,與其他區縣幼教部門聯動較少。

(3)上級部門與教育管理公司溝通較少,品牌資源整合利用度不高。

(4)財政管理比較僵化,不能根據教育現狀調整,教職員工薪酬缺乏競爭力,難以吸引優秀教育人才。

(5)前期園所設計幼教專家沒有介入,個別建筑存在著安全和設計缺陷;新園籌備時間太短,直接影響辦園品質。

3.2?創新型公辦園發展中的瓶頸:

(1)引進的教育品牌管理公司良莠不齊,創新型公辦園發展不均衡。

(2)薪酬機制使成都其他區縣公辦園的大力發展影響創新型公辦園的人才儲備。

(3)區級在職教師培訓體系不完善制約幼師專業化、國際化發展。

(4)缺乏對各園所特色發展的經費支持和專業指導,特別是公辦國際園所的國際教育交流項目和資金沒有形成管理機制。

4.助推公辦國際幼兒園國際化進程的建議

4.1?政府提高認識、明確職責、強化組織領導。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它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民生工程。高新區的區域優勢決定了政府要把辦好高品質公辦園、打造特色公辦國際園作為當前高新區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列入工作計劃,擺上重要日程。我們要明確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建議加強區教育處、街道辦的組織領導,分清職責職能,完善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

4.2?向管理要質量,擴大優質幼教品牌公司的國際教育資源利用。

成都高新區學前教育發展要想后來居上,建議走集團化、特色化、國際化發展的道路。政府應堅定不移地深化、優化此創新管理模式,并不斷完善此模式的管理制度。政府應與教育品牌管理公司積極協商、合作互惠,善于利用幼教品牌公司的國際教育資源,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特色課程、師資培訓等內容,打造一批“秉承民族傳統文化、開拓國際視野”的國際化幼兒園及教師團隊,從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兒童。

4.3?增強辦園的自主權,深化國際化項目引進和專項經費的保障機制。

高新學前教育的區位優勢,決定應重視國際化園所建設及國際化師資隊伍的打造。為了更好地促進幼教國際化、特色化發展,實行“一園一特色”的教育布局,建議增強靈活的幼兒園管理機制,根據需要適當擴大教育管理公司和園長的自主權,特別是在幼兒園環境改造、特色創建、教改教研等方面,實行“兩自一包”的管理模式給予比較寬松的政策,以利于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升。政府每年應保證此類學校的國際化專項經費,并多渠道的積極拓寬國際化教育交流的途徑,如采取高校協作、國外專家講學、園長互派互訪、教師國際交流、締結姐妹園所等多種方式,形成學校國際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機制。

4.4?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隊伍穩定的國際化師資隊伍。

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政府應加大學前教育投入、保證創新型公辦園與在編教師同工同酬。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多渠道開拓教育國際視野,努力提升專業化水平。一是依托國培、市培、國際間外派交流、互訪互學等形式,實施幼兒園園長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二是以區級為平臺、以賽促訓,在各種競賽中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三是成立幼教職訓部門或幼教名師工作室,廣泛開展國際教育交流和園際教研,以國際化課題研究為載體促進教師的國際化成長。

4.5?立足本土實際,系統推進幼兒園國際理解教育。

成都霍森斯幼兒園作為成都首家公辦國際園所,有著與丹麥VIA大學和締結丹麥姐妹園所的良好發展交流的平臺,教育國際化是我們應承擔的教育責任。我園通過國際化教育理念更新、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培養、課程與教學的國際化嘗試、校園文化國際化的打造等方式,再以系列特色活動為載體,嘗試開發國際理解教育類的園本課程,如:丹麥游戲在中國、幸福課程等實踐研究,并努力尋求家長對國際理解教育的支持和認可,充分利用家長的國際資源實施幼兒園的國際化教育,以培養具有“立足本土、扎根中國、放眼世界”的合格世界小公民為目標,提升幼兒園的特色教育水平,努力創建國際化教育品牌。從而以點帶面,從學前教育做起,真正實現“優教成都示范區”的建設目標,為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示范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提供良好的民生基礎和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1.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會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

[4]《成都高新區關于推動高新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2019.

猜你喜歡
國際化
強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
增強仲裁國際化水平 提升中國仲裁影響力
民辦大學國際化教育50強出爐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奪冠
活動預告
談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
真正的國際化
國際化教育
國際化大學的定義與評估
楊元慶:國際化不是簡單的“貼標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