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研究

2020-09-28 14:19李曉陽
裝備維修技術 2020年36期
關鍵詞:新農村農業經濟鄉村振興

李曉陽

摘 要:農村經濟是農村地區整體建設及發展的基礎,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尤其在現在鄉村經濟振興戰略背景下,推動農村經濟的有效發展更是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農村經濟建設及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有效途徑及措施實現農村經濟協調發展,使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加合理有效。因此,本文主要針對鄉村經濟振興的農村經濟協調發展進行分析,為實現農村經濟的進一步持續良好發展提供有利依據與支持。

關鍵詞:新農村;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管理

在實現全面脫貧以后,我國成立鄉村振興局,指導鄉村建設工作。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內容。應完善農村基本經濟體制,打造具備農業知識的專業隊伍,實現農村、農業、農民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農村發展、農民富裕和農業繁榮。

1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概念以及作用

農業經濟管理是指根據市場經濟和自然規律的實際需要,對當前農業生產力進行靈活的管理和組織,不斷優化發展過程,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經濟效益和農業生產力,以滿足當今時代的需要。在建設新農村環境的背景下,靈活運用有效策略,加強對農業經濟的管理,可以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進而建立和完善有效機制,幫助農民提高經濟效益??偟膩碚f,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開展對現階段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農業經濟管理能真正適應不同地區的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我們應該合理計劃管理和農業經濟的發展,解決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業的建設和發展。因地制宜的農業經濟管理可以進一步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鄉村經濟振興戰略的意義及價值

首先,農村經濟振興戰略有利于解決市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重要矛盾。隨著現代社會各方面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深入。在這種情況下的經濟發現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市場運行中過度生產與經濟危機的矛盾。對于一些稀缺資源,要進一步擴大配置范圍,滿足人們的資源需求。在當前農村經濟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可以使農村各種資源的配置越來越均衡,豐富農村資源,縮小城鄉資源差距。這樣,過去市場經濟發展中因資源不平衡而導致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理想發展的背景下,農村經濟自然能夠實現更加理想的發展。

其次,農村經濟振興戰略有利于解決主要社會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發展水平和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加快,城鄉分化和農村發展分化現象越來越明顯。最明顯的不平衡是城鄉基本建設與農村發展不平衡,三農發展不夠,即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農村建設發展與農民綜合素質不平衡,這將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實施農村經濟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可以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投入,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解決城鄉發展嚴重不平衡問題,實現城鄉協調統一發展。在這種環境下,許多社會矛盾都可以得到解決,如社會就業矛盾,它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最后,農村經濟振興戰略有利于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從近年來我國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確實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農業建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各種農產品與糧食的供求關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農村居民收入也呈現持續增長的發展態勢,扶貧攻堅也取得突破。這種大環境的變化,可以更好地實現農村經濟的振興,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隨著農村經濟的振興和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將不斷增加,基層政府部門也可以有更多的資源投入來實現新農村建設。同時,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有利于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

3農村發展的現狀

3.1農業發展脫節

目前農業發展狀況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大眾消費觀變化有所出入。農村農產品的結構性、階段性過?,F象突出,且大量青壯年人口流動到城市,加之農業生產對科技利用程度不強,缺乏專業檢測技術等,導致農產品生產成本及售價都有所增長,而農村中低階層收入及消費都受農產品銷售及生產成本影響較大,最終制約農業發展。

3.2勞動力匱乏

城鄉經濟差異過大,加之人們開始關注教育及醫療水平,農村勞動力更向往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向城市流動。但我國大多數農民受教育水平相對城市人群而言較低,在城市多出賣體力生存,農村出現大量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現象,農村留守人口缺乏對新農業技術的運用,導致生產的農產品質量有所下降,也缺乏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

3.3農業經濟管理者對政策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較低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強、易操作的指導性管理措施,提出了許多惠農經濟政策。在基層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基層農業經濟管理負責人重業務、輕理論,對農業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在現實工作推進中沒有將相關措施落到實處,甚至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3.4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化人才隊伍管理機制不健全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人來具體操作實施。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要求,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管理隊伍的水平,直接反映在農業經濟收入指標中。地方政府和鄉村直接管理者的業務素質不太理想,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知識儲備比較薄弱,沒有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缺乏對專業人才的重視甚至忽視對人才的培養,導致人才無法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限制了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潛力,限制了地方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4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

4.1強化管理意識

我們要提高新農村建設的效益,就必須把重點放在農業經濟管理上。具體來說,我們應該把最新的管理理念傳授給農業管理者,使其正確地對待農業經濟的科學管理態度,以強烈的責任感完成管理任務,確保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加強對按照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認識,用理論知識正確指導經營行為,從而幫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新時期的“三農”管理者,從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出發,從整體和發展理念的角度審視農業經濟,實現新環境下的優質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政府人員在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鍵時期,應參與對“三農”的管理,并為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意識提出建設性意見,既能拉近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距離,又能將新農村建設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4.2合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在目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能夠使農村經濟協調發展,首先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應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更好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有效提升農業質量水平及經濟效益。為能夠真正實現農業發展模式的有效轉變,需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理念為指導,積極形成新思想及新觀念,將農業經濟水平提升及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作為關鍵任務。要注意的是在當前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農產品出口也面臨嚴峻挑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產品質量方面的問題,因而需要適當轉變農村發展方式,對于農產品質量需要加強重視程度。其次,還要繼續完善土地保障機制。就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地區土地浪費情況仍舊存在,因而需要政府部門在土地保護方面選擇及應用有效措施。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于土地保障機制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并且對于農民需要定期開展關于土地保護的相關教育培訓,對于有關規章制度進行完善,以期避免土地損壞情況產生,且需要在遵循生態環境保護原則的基礎上,合理進行造田,保證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更好實現,使農村經濟水平實現有效平穩的提升,促使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更有效實現。

4.3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農業轉型

首先,需構建完善的土地保障機制,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加深農民對現代農業的認知。再者,可以“生態建設”為大目標,改造耕地,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農村整體的現代化發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公園形態與大美鄉村空間有機融合,扎實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突出抓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第三大幅提升農業競爭力。推動高效農業集約集群集聚發展,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堅持把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作為新時代農業發展方向和主要形態,積極培育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

要注重強化對農業專項人才的培養以及基礎設施資金的投入,將更多高等教育的專項人才引入到農村建設工作中去,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經營,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最后,需進一步完善農村保障體系,在醫療和社會保障方面,結合農村信用社、人力資源中心等為農村經濟擴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也吸引更多的企業、人才愿意入駐,為農村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4.4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

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化管理,實現農業經濟管理與信息化平臺的有效結合,推進電子經濟管理,可以利用電子平臺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將舊的紙質金融工具轉化為電子數據,使我們在傳輸和共享方面有更好的優勢。然而,使用電子平臺加密技術可以更好地保護信息安全。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應詳細記錄農村總體收支情況,并通過相關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更好地掌握農業經濟相關信息。通過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實現對農業經濟信息的管理,確保農業經濟信息更符合實際需要。

4.5加強物聯網、電商平臺應用

近年來,電子商務平臺渠道化已成為主流趨勢。隨著互聯網進入農村,農村電子商務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物聯網的使用使得在智能決策的狀態下,特別是從種植、灌溉、施肥、蟲害控制到收獲期望的整個農產品生命周期中共享數據成為可能。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產業鏈的業務流程,實現對財務、采購、銷售、生產、庫存等多個業務單位的精細控制。建立完善、規范、準確、協作的信息管理平臺,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經濟的運營效率,還可以使農業經濟的管理模式具有可擴展性和可復制性。

4.6積極發展特色經濟

在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發展中,要想使經濟發展得到滿意的成果,還需要注意積極發展特色經濟,使農村經濟發展更加具有獨特性,使農村經濟發展表現出更明顯的優勢。我國目前存在數量眾多的農村區域,并且不同鄉村的資源分布狀況也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需要與當前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結合,還需要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對新型經濟發展體系進行合理構建。比如,對于比較偏遠的一些山區,可以借助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及獨特風土人情實現農村旅游業的發展,通過吸引游客可以帶動當地民宿行業、餐飲行業及其它相關服務行業的有效發展,從而促使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此外,政府部門對于當地特色需要進一步加強開發力度,以獲得更多的特色資源,為當地特色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資源支持及保障,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使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真正實現。

4.7采取規?;r業管理模式

集體化的農業生產方式,通過整合資源集聚農民的力量,實現了集體聯合生產,是目前農業經濟管理中擴大規模和提高產量行之有效的方法。與分散的小農生產方式相比,農民集體集中生產,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管理的效率。

同時,集體化生產方便在鄉村中實現規?;a,有利于實現集體富裕。規?;纳a模式更能迎合市場需要,方便農業生產和市場供應。大型企業將當地農產品作為基礎原料,既解決了銷路,又提高了農民靠農業生產致富的積極性。

4.8鼓勵農業技術人員支持農業經濟發展

科學決策需要人才支持。為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盲目投資的問題,政府應鼓勵具有農業專業知識的優秀人才投身農業,成為農村農業發展的科學技術帶頭人??茖W推薦農民投資項目,把握農村經濟投資大方向,引導農村科學致富。為了提高優秀人才扎根農村的積極性,政府應該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對自愿參農的人員給予一定的補貼。

結論

在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合理管理農業經濟,有利于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提高管理者素質、強化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水平三個方面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措施,要解決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必須實現這一目標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創造生產,增加收入,加快農業科技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彥軍.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研究[J].山西農經,2020(08):59+61.

[2]王立東.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4):4-5.

[3]張傳利.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探究[J].南方農業,2019,13(21):85-86.

[4]咸夢婷.農業經濟管理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優化策略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05):32.

猜你喜歡
新農村農業經濟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