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身平臺升級中的工程技術研究

2020-09-29 07:49萬小明李文鳳
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車身

萬小明 李文鳳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強制性法規對車身強度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于競爭的加劇,車身的成本必須比其他企業更有競爭力。一系列的因素導致,車身必須不斷發展,加快發展。本文從車身平臺設計、連接強度要求更新以及車身框架設計等幾個方面,研究目前正在進行的車身工程技術研究進展。

關鍵詞:車身;車平臺化;連接強度標準;框架設計

中圖分類號:U46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車身是長周期件,并且一個車身上的主要零部件、結構件要使用很多年,主體框架結構、關鍵骨架一般不會大動,這就要求我們在全新設計車身時,必須考慮車身的延續性、前瞻性和可擴展性,使得車身的使用壽命盡可能的長。而且,車身需要適應多動力系統,甚至是兼顧未來的新能源車型。

同時,在對已有車身進行改動時,盡量不對車身上的硬點和關鍵搭接件進行大的改動。硬點影響整個車的動態、NVH等關鍵屬性,關鍵搭接件是整個車身的傳力路徑連接點,保證其強度才能不降低車身強度,所以不是萬不得已,盡量不要改動。

另外,在更改的過程中要保持費用最低。由于車身改動而引起其他部位的更改盡可能小,改動小即可保證更改花費的投資少,新增成本低。而且由于更改范圍小,車身工藝、設計等方面的穩健性更好,保證了車型工藝和性能的延續。

車身開發的要求明確了,但理論的更新是比較緩慢的,它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和步驟,工程開發使用的理論最好是成熟和進過驗證的理論。但在工程實踐中,我們能夠使用的工程技術常有哪些,怎么使用,需要不斷地實踐和總結。我們應當在不同項目和工程中積累經驗,特別是要考慮企業自身的工藝技術水平和工程實際,不能照搬硬套,而是要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1車身平臺化工程設計

整車項目中的車身數量和種類應盡可能的少,這樣可以增大單一車身的數量,攤薄制造和原材料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一個項目中的車身一般不止一個,有很多種。每個車型一般有A柱、B柱、C柱,有些還有D柱、E柱等等。我們在車型開發中,應盡可能使得B柱之前的車身零部件最大通用;其余長白車身要盡可能使用前面的車身的零部件,只是更長部分使用不同的零部件。這樣在整個車型系列中,就會有最大化的通用零部件。

車身平臺化時,需要考慮這些方面:整車長度、車內長度、車輛軸距、車輛前懸長度、車輛后懸長度、整車預計寬度、整車內部寬度、輪距長度、整車高度(空載、半載和全載)、內部空間高度以及貨箱容積或者儲物空間等。對于商用車車身,特別要注意整個平臺的座椅排布,主要從座椅排布形式,特別是座椅間距、座椅數量以及座椅和車身的連接點等方面,全系列車型全覆蓋。平臺化車身要通盤、綜合、高階評估后定義,優化設計。

總的來說,就是長車身要使用短車身上的零件,最好是多出部分用不同零部件。簡單來講,就是長的覆蓋短的、高的覆蓋低的、寬的覆蓋窄的。相同零部件盡可能通用,比如長軸和短軸的尾門盡可能通用,高頂盡可能借用低頂部分側圍。項目前期策劃就要規劃好,不能隨意改動車身,因為車身屬于長周期件,模具開發周期長,費用高。

2車身連接工藝的重新定義

法規的變化,對車身上某些連接件的強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的一些設計標準和要求,需要隨之更新,同時要加強生產過程的工藝設計標準控制。

很多的工藝缺陷需要在制造過程和物理實驗中去發現。特別是物理試驗非常重要。目前大量使用仿真模擬手段進行設計,經常省略了物理試驗,這是不對的。仿真手段的使用不能替換物理試驗,只是可以適當減少物理試驗,并且仿真手段和物理試驗互相驗證,讓設計更加的穩健,減少失效和缺陷的產生。

我們在項目進行中,對輪轂包上某個支架進行了連接強度的試驗,該試驗是按照最新國家法規要求進行的。試驗后我們發現,該連接點焊接強度無法滿足新的要求,試驗后焊點拉脫(圖1)。

面對試驗的失敗,我們首先查看了焊點,發現焊點連接沒有問題,而是焊接處鈑金母材拉脫失效,導致最終支架拉脫。同時我們查看了焊接工藝文件,對照焊接文件,焊接參數工藝沒有問題。進而對比了試驗條件發現,新舊兩種試驗條件所用的力是不同的,新的拉力比原設計大了一倍。

依照新的要求,不能大規模的改動設計,采用工程解決辦法,增大鈑金厚度,這需要改動摸具,同時會導致配合件的更改,改動范圍擴大,成本投入巨大且周期長。經過研究認為,焊點本身沒問題,連接強度沒問題,只是鈑金失效,可以從鈑金方面入手。原焊接工藝圓孔焊接區域只占有焊接元的1/3周長,導致鈑金連接面單位面積受力過大。為此,我們更改焊接工藝控制文件,讓焊接孔滿焊。

采用新的已經制造好的白車身,在原焊接的區域進行焊接區域的加強,使得焊接圓孔滿焊,再進行焊接質量的檢驗和確認。在各種試驗條件都準備好之后,我們對新的白車身進行了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在試驗力加載下,經過新焊接工藝焊接的白車身焊接強度滿足要求,焊接區域的白車身鈑金沒有失效,連接良好。

至此,我們只是改變了焊接工藝,加大了焊接鈑金的焊接區域,就達到焊接區域強度提高一倍的效果。這種改動是非常小的,也是低成本的,但需要我們去思考、研究,從工程應用實際出發,解決工程問題。許多的車身連接工藝隨著要求的提高和工藝的進步,要不斷更新,也許僅僅是工藝的改變就可以極大提高車身強度。

3車身框架設計工程化優化

車身在進行試驗時,發現彎曲特別嚴重,變形過大(圖2)。彎曲理論告訴我們,這是車身抗彎曲能力弱,導致車身變形過大的[1]。要提高彎曲強度,就要減小施加力的大小或力臂。力的大小沒法改變,這是國家相關法規要求的;力臂更改,就涉及到更改車身受力位置等更改,變化很大,整個車身改動在項目中可能無法承受成本增加。而工程中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分析發現,變形大的位置,車身是分段式焊接的,焊接兩端的零部件有相對位移。我們設想,如果讓焊接兩端的零部件沒有相對位移,變形就會減小,無需更改力臂即可解決該工程問題。

基于這一假設,我們嘗試在三段分開焊接的零部件上焊接加強版,通過模擬仿真發現效果不明顯,沒有帶來明顯變形改善。隨后我們又進行了新的設計,就是把分段的3個零部件用一個整體長零件代替,同時保持外形尺寸不變,邊界不變,把中間Z型橫梁由貫穿式改為分段式布置(圖3)。經過模擬仿真結果顯示效果很好,變形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

該方案沒有動零部件的周邊零件,只是增加了工程開發成本,但零部件本身的成本是沒有增加的,并且性能提高很多。從工程的角度看,這種通過車身框架的優化來達到工程目的,是一種很優秀的設計。

4結束語

車身設計的原理很多,方法也很多,但在工程實際應用中,首先要考慮車身的耐久性和通用性,其次還要考慮工藝的可行性,特別是成本的競爭力。

為此,本文從平臺設計考慮零件通用性、更改連接工藝、提高車身強度以及優化已有設計等幾個工程方面,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理論是現成的,一旦跟實際掛鉤,同時要考慮成本、工藝和競爭力,就顯得復雜了。我們一定要用先進的理論和工程化的思維,去解決工程實際中碰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川,楊世印,李德隆,等.車身設計過程中的材料利用率提升[J].汽車工程師,2018(09):11-14.

作者簡介:

萬小明,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車輛工程。

猜你喜歡
車身
基于車身板件定位切割焊接裝置的設計
商用車白車身剛度影響因素分析
未來會在電動車上發力
車身年產20萬臺柔性焊裝線的工藝及工裝設備開發
恐高患者
熱成型技術在車身輕量化設計中的應用
關于車身尺寸工程內容的探討
輕卡車身振動問題的探究
車身焊裝生產線機器人布局設計
基于近似模型的車身氣動外形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