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鉤支抗與種植體支抗應用于矯治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的效果對比

2020-10-09 10:30趙旭春李琴王明朗
中國當代醫藥 2020年23期

趙旭春 李琴 王明朗

[摘要]目的 比較J鉤支抗與種植體支抗應用于矯治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A組(J鉤支抗)和B組(種植體支抗),每組各4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矯治周期及牙相關指標。結果 B組患者的平均矯正周期短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矯治后,B組患者的上頜磨牙抗力中心-腭平面距(U6C-PP)、鼻唇角(Cm-Sn-UL)水平高于A組,上唇突點-RL距(UL-RL)水平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J鉤支抗相比,采用種植體支抗方法矯治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的周期更短,矯治效果更好。

[關鍵詞]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J鉤支抗;種植體支抗;矯正周期

[中圖分類號] R78?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8(b)-011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J-hook anchorage and 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class Ⅰ 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lass Ⅰ 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 who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7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J hook anchor group) and group B (implant anchorage group) by random data table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cycle and tooth-related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ean treatment cycle of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the rectification, the distance of center of resistance of maxillary molar to palatal plane (U6C-PP) and the level of nasal labial angle (Cm-Sn-UL)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and the distance of upper lip to RL (UL-RL)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J-hook anchorage, 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class Ⅰ bimaxillary protrusion deformity has shorter cycle and better correction effect.

雙頜前突畸形主要表現為自然咬合、頦部后縮、開唇露齒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容貌,特別是對于女性患者,更會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1-2]。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多伴有深覆、深覆蓋等,一般臨床多采用Ⅱ類頜間牽引,但易導致患者的上頜前牙伸長,上齒齦外露過多,對患者的容貌造成較大的影響,且會導致下頜磨牙伸長,出現下頜順時針旋轉,不利于矯正。而采用J鉤口外牽引可將上前牙最大限度的內收,但這種口外的支抗效果,對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較高,如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則難以保證支抗效果,矯治效果不佳[3-4]。而微種植支抗可將骨骼作為支抗的承受者,支抗穩定高效,為患者提供一種穩定、高效舒適的支抗力[5]。鑒于此,本研究擬對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探討J鉤支抗與種植體支抗應用于矯治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A組(J鉤支抗組)和B組(種植體支抗組),每組各40例。A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8~32歲,平均(24.53±3.48)歲;病程3~6年,平均(4.23±1.22)年。B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19~31歲,平均(24.46±3.74)歲;病程2~6年,平均(4.25±1.2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者;②牙周狀況良好者;③面中1/3明顯前突,磨牙中性關系,上下前牙唇傾,安氏Ⅰ類,拔除4顆第一前磨牙者。排除標準:①有全身系統疾病者;②依從性較差者;③凝血功能異常者;④埋伏牙、融合牙者;⑤有正畸治療史者。

1.2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取模型、拍攝X射線頭顱定位的曲面斷層片和側位片,測量和分析用Winceph 9.0進行。選用0.022"×0.028"MBT直絲弓上、下頜托槽,用矯治弓絲在排齊階段,0.019"×0.025"的不銹鋼方絲在排齊整平后應用。

A組患者采用J鉤矯治,向后結扎尖牙,對牙列排齊,整平牙弓后,用I類牽引+口外J鉤滑動法將拔牙間隙關閉,傳統加強支抗方法,上頜第1、2恒磨牙均上帶環,口外支抗配戴時間>12 h,以夜間為主。

B組患者采用微種植體矯治,在上頜植于雙側第1恒磨牙與第2前磨牙之間齦緣下5~8 mm牙槽間隔內植入常規微型自攻型種植體(浙江寧波慈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釘長11 mm,骨內釘長9 mm,直徑為1.6 mm。常規消毒浸潤麻醉后,采用專用植入器將種植體直接植入,方向與牙長軸呈300~450°,術后拍攝牙根尖片,確認種植體未觸及壓根,種植體做尖牙向后結扎,牙列排齊,牙弓整平,裝置中等長度牽引鉤在上頜側切牙遠中,用彈性牽引種植體與牽引鉤間關閉拔牙間隙。上下頜每側引力約為150 g左右,拔牙間隙完全關閉后將種植體去除。

兩組患者整體內收前牙用橡皮鏈牽引滑動法,將拔牙間隙關閉,每月加力1次,共牽引6~8個月后兩組前牙內收均完成。持續佩戴支抗,直至拔牙間隙完全關閉拆除。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矯正周期(支抗開始至最終矯治結束拆除所需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矯治前及矯治2年后的牙相關指標,X線投影測量分析,具體指標:上切牙抗力中心-腭平面距(UlC-PP);上切牙抗力中心-RL距(U1C-RL),RL線為通過翼上頜裂點(Ptm)所作的腭平面的垂線;上中切牙角(U1-SN);上頜磨牙抗力中心-腭平面距(U6C-PP);上頜磨牙抗力中心-RL距(U6C-RL);鼻唇角(Cm-Sn-UL);上唇突點-RL距(UL-RL);上唇傾角(A′UL-FH)。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矯正周期的比較

B組患者的平均矯正周期為(21.22±2.35)個月,短于A組的(25.23±2.62)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06,P=0.000)。

2.2兩組患者矯治前后牙相關指標的比較

矯治前,兩組患者的牙相關指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矯治后,兩組患者的U1-SN、U1C-RL、UlC-PP、A′UL-FH、UL-RL均低于矯治前,U6C-RL、U6C-PP、Cm-Sn-UL均高于矯治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矯治后,B組的U6C-PP、Cm-Sn-UL水平高于A組,UL-RL水平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討論

目前,最大限度的內收前牙成為臨床矯治上頜前突的關鍵[6]。因此,臨床醫生經常采用拔除雙側上頜第一雙尖牙,用最大支抗內收上前牙的矯治計劃[7]。正確的支抗設計和控制是矯治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支抗包括J鉤和種植體,均可有效防止上切牙垂直暴露過多,開唇露齒的情況,兩者的療效相似[8]。J鉤支抗通過頭帽將支抗的受力部位轉移到頭枕部位,在間隙關閉過程中有保護后牙支抗的作用,在臨床中被證實是一種有效增強支抗的辦法,在種植體支抗出現前被大量應用[9]。但牙齒矯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多數患者在這一過程中容易松懈下來,對牙齒的矯治及口腔健康不夠重視,對矯治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在臨床采用種植體支抗的患者難以全程配合,導致支抗效果較差[10]。而采用種植體支抗矯治的患者可減少治療時間,節省治療費用,可早日達到支抗的效果,使患者獲得更好的形象,恢復自信。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平均矯正周期短于A組(P<0.05)。且矯治后,B組U6C-PP、Cm-Sn-U水平高于A組,UL-RL水平低于A組(P<0.05),提示與J鉤支抗相比,種植體支抗矯治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周期更短,矯治效果更好。J鉤通過頭帽轉移到支抗的承受力至頭枕部,關閉間隙過程保護后牙,有效增強支抗[11]。J鉤增強了后牙支抗,對前牙有一定的壓低作用,但J鉤佩戴時舒適性欠佳,患者難以全程配合,影響支抗效果[12]。微種植體支抗是絕對的支抗,在內收上前牙時,牙槽骨承擔支抗,磨牙區不受任何矯治力,選擇弓絲,降低系統的摩擦力;牽引力方向后上,前牙的抗阻中心更接近,小弓絲搖椅曲的曲度降低,減小矯治力的力值,牙齒接近生理性移動;前牙內收的過程中,有傾斜和整體移動并存的移動控制方式,可將上前牙壓低,調整牽引鉤的高度,牽引力方向改變,可控制不同唇傾度患者的轉矩。微種植體矯治方法承受正畸的力量,可最大程度的對磨牙支抗進行保護,有超強支抗的作用,利用拔牙間隙將前牙內收,對面型及磨牙的關系有較為理想的改善,進而獲得理想的支抗效果[13]。且種植體依靠機械固定,無需種植體與骨性完全結合,因此在將種植體置入后進行加力不會對其穩定性造成影響。微種植體的微種植控制,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垂直方向能否得到良好的控制非常重要,而微種植體對于牙齒的整個三維方向的移動控制十分有力,能幫助正畸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在使用時,一般常將其植于后牙區,采用中或低位牽引,有效防止后牙的支抗喪失,關閉間隙的同時能避免前牙覆牙合的加深,能夠在矯治矢狀向同時糾正垂直向的問題[14]。且微種植體支抗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對依從性較差患者依然適用,相對于J鉤便捷性與舒適性更好。同時種植支抗作用更強,磨牙支抗能夠有效保護,縮短正畸療程并顯著改善前牙位置[15]。微種植體屬于微創手術,操作較為簡單,但也存在一定創傷,存在一定的風險及并發癥的發生,如術后感染及種植體脫落等。因此在手術中應保持手術環境的清潔,并注重無菌操作,且在術中盡量輕柔。鑒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術后隨訪時間較短,后期應加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分析J鉤支抗與種植體支抗應用于矯治安氏Ⅰ類雙頜前突畸形的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