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賞石文化藝術事業加快發展中亟需著力研究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

2020-10-14 01:37王沛byWangPei
寶藏 2020年9期
關鍵詞:石友觀賞石賞石

文/王沛 by Wang Pei

新年伊始,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英明決策、嚴密部署,全國人民風雨同舟、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有力扭轉了疫情蔓延的局面,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

但不言而喻,疫情給賞石文化藝術事業帶來的影響是較大的,賞石實踐活動幾乎無法開展,觀賞石市場蕭條冷落,賞石藝術品銷售不暢,廣大石友信心不足。

一年的四分之三的時間即將空耗過去。筆者以為,從現在開始乃至今后一段時間,我們應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從賞石界的實際出發,著力研究解決以下八個重要問題。

一、著力解決理論研究宣傳引領的問題

“賞石藝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Ⅶ-1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觀賞石鑒評〉》(GB/T31390-2)頒布,已經過去五、六年時間了。這期間,我們盡管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但也有個別工作還做得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比如,像類似《賞石文化發展史》《賞石藝術概論》等教材類圖書,應當及早組織編寫、教育普及。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我們應當抓住這一絕好機會,想方設法使賞石文化藝術教材進中學、到大學,特別是及早進入藝術類院?;蚋叩仍盒K囆g專業教材的殿堂。中國觀賞石協會秘書處、理論研究及科普教育專委會應發揮好各自的作用。

題名:【哥窯遺韻】 石種:戈壁石

題名:【桂冠】 石種:葡萄瑪瑙

題名:【中國】 石種:長江石

再如,對古代名石傳承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錄入等工作,也十分重要,需要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不斷充實完善相關信息庫。傳承就是世代相傳,而且要有歷史記載,讓“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引自《蘭亭集序》)。同時,《寶藏》《中華奇石》以及各地賞石專業刊物、報紙、互聯網各賞石文化媒體和平臺,也要在宣傳上起導向、引領和普及作用,重點在宣傳普及《觀賞石鑒評》國家標準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文學、哲學、美學、繪畫、書法、雕塑等理論知識在觀賞石鑒評實踐中的審美支撐和具體運用,切實做好賞石藝術的普及和宣傳工作。

二、著力解決隊伍建設人才吸納的問題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古今賞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賞石主體不盡相同。自秦漢以來,歷代賞石主體是文人士大夫、皇家貴胄、朝廷重臣,他們是領跑者和舵手,指引著賞石文化的方向。進入新中國,特別是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賞石文化實現了大繁榮、大發展,賞石文化形態也由傳統文人文化向大眾文化延伸。由于賞石文化行業由于“沒有圍墻”,進來的人素質參差不齊。在賞石文化隊伍建設上,我們應盡可能多地吸納一批作家、詩人、文學家、書畫家、藝術家等文化人,以及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中愛好賞石文化的公職人員(受職級限制的領導干部除外)入會,個別優秀者還應參與石協班子決策。實踐證明,這些人有品行涵養、綜合素質高、約束力強、顧全大局,在決策和執行中能夠正確參謀,確保賞石文化藝術事業和產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樣才能行穩致遠、經久不衰。

三、著力解決強化傳統藝術培訓的問題

在對廣大石友和賞石愛好者的培訓上,中國觀賞石協會始終高度重視、長抓不懈,培訓安排和教學都是扎實的,也是卓有成效的。但筆者以為,在培訓內容上,還不能“就石論石”,應進一步拓寬培訓內容。賞石之功不在石內,而在石外。為此,應考慮適當增加補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部分內容。諸如古典美學、古代繪畫書法理論、雕塑理論,以及古代文學、哲學等。同時,愛石之人不能不知賞石文化的歷史,因此還應增加“中國賞石文化史”這部分內容,而且還應講細、講深、講具體,區分石器時代、夏商周時代、秦漢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宋代、元明清等不同時代,講清賞石文化的時代背景、主要特點、審美理念和鑒賞標準變化、代表性賞石人物及主要傳世作品等知識。賞石文化藝術本身就是一門“邊緣學科”,跨學科、多學科,文理交叉、領域較廣。培訓這些內容,有助于增加受訓對象的專業養分和賞石興趣,培養系統性、“全能型”賞石人才,對于推進賞石文化藝術高標準發展,必然起到積極而有益的作用。

題名:【獻瑞】 石種:靈璧石

題名:【龍騰盛世】 石種:靈璧石

四、著力解決加快推進精品戰略的問題

我們應從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來審視當代賞石文化藝術產業的轉型升級問題?!肮┙o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陀^地說,當今賞石界廣大石友、觀賞石協會會員和賞石愛好者的藏石,能稱得上藝術品的并不多,稱得上精品的更是鳳毛麟角?,F在爛石、廢石幾乎占據了整個市場或者場館的百分之七八十。

觀賞石協會和廣大石友都應正視現實,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加快實施“精品戰略”,設法拋售手中低端、劣質石品,尋覓儲備中高檔賞石藝術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提升賞石文化藝術自身效益。這與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要積極參與文化資源的開發、保護與利用,生產豐富多樣、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質文化產品,擴大中高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在“精品戰略”推進上,中國觀賞石協會應有實質性舉措,各賞石報刊雜志及網絡媒體應做好相應宣傳和導向工作。

五、著力解決融匯他業聯合辦展的問題

這幾年,各地舉辦石展不斷增多。辦展多有它的好處,但也有不少弊端。我們不說別的,就說石友們能不能受益的問題。當然,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據筆者觀察詢問,一部分參展人藏品好、腦子活、人勤快,石頭就賣得好;而相當部分參展人石品一般、腦子不活,石頭就賣得差,除去運費、來回車票、吃住行花費等,每次參展多數是賠錢的,以前日子還能勉強過去,現在石頭也沒了(石展賣不了,就地便宜處理),倒還欠下一屁股債。

這里,筆者想表達兩層意思,一是辦展的目的是為了宣傳和營銷,讓廣大石友得到實惠,而不能成了“少數人得益、多數人受損”,這就失去了辦展的意義。二是傳統意義和單打獨斗的辦展,越來越顯示出了它的缺陷和弊端,不利于宣傳造勢,更不利于賞石藝術品的茁壯成長。辦展不是給玩石圈的人看熱鬧,而是要引起轟動,引起社會關注,讓廣大民眾參與。既然賞石藝術是一門“邊緣藝術”,我們何不找找它的“鄰居”呢?“賞石藝術”2014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的“傳統美術類”項目,它的“鄰居”就是書法、繪畫、雕刻藝術,這些都是成年的、有名望的大哥哥、大姐姐,而賞石藝術不過是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小弟弟,需要有哥哥姐姐們的呵護和陪伴。今后舉辦石展,應盡量考慮與國家或地方文化部門組織的書法或書畫藝術展聯合進行,亦可探索與藝術院?;蚋叩仍盒B撌峙e辦,甚至還可“搭乘”世博會、文博會、非遺博覽會等的便車,這樣才能真正踏上跨界融合發展之路。

六、著力解決興建藝術館博物館的問題

興建賞石藝術館、民辦博物館已不是新鮮事,但加快發展卻是很有必要的。這既是一個很好的宣傳窗口和展示平臺,也是搭建讓廣大民眾認知、接受賞石藝術品的一個重要路徑和欣賞環境。

2010年,國家七部委聯合頒發了《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第一次使用“民辦博物館”,積極推動和引導民辦博物館在實踐中尋求發展道路,將促進民辦博物館的發展提上了政府日程。在國家政策的影響和號召下,各地政府紛紛做出了響應?,F在這項工作歸口文物部門審批和管理,其要求還是相對嚴格的,有的在館藏名稱、藏品類別上參有“民俗”的字樣和東西才能審批通過。但不管怎么說,總歸是個博物館,主體還是觀賞石,而藏品品質提升了許多,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

題名:【照夜白】 石種:靈璧石

筆者以為,在這方面,石協組織應多提倡、多鼓勵,讓有資金實力和藏品檔次的民營企業家或石友個人申報建館,興建一批規格高、藏品好、環境佳、影響力大的賞石藝術精品館和民辦賞石博物館,讓廣大民眾感受收藏賞石藝術品與收藏書法、繪畫、雕塑作品一樣高雅和珍貴,滿足他們的高層次物質和精神需求。

七、著力解決館網結合快捷銷售的問題

近幾年來,各地石友適應網絡科技發展,在探索互聯網銷售,特別是采用快手、抖音等直播方式,宣傳營銷觀賞石,取得了一定經驗和可喜效果,網絡售石已成為一種時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尤為火爆,效果立竿見影。這是一種科學手段、現代手段,也是一種便捷手段、高效手段,具有廣闊的前景,應當廣泛提倡。

應重視傳統實物銷售與現代網絡銷售的深度融合,充分運用互聯網高覆蓋科技優勢,利用“國石網”等多家專業文化網絡公司搭建的網絡交易平臺,注冊開辦觀賞石和寶玉石網店、微商。同時,還應開展石友間跨區域交流交易合作。

當然,任何情況下,傳統實體店(館)營銷決不能弱化或放棄。尤其在經濟和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很重要?,F在廣大石友普遍自信力不足,遇到點兒困難和挫折就失去信心,這個很可怕。有自信力才會產生毅力、滋生動力,才能逐步扭轉不利局面,出現新的轉機。筆者是搞經濟金融的,經濟學上有“口紅效應”,它是指因經濟蕭條而導致“口紅熱賣”的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就是在經濟不景氣、市場蕭條、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一些人反而會有強烈的消費欲望,轉而購買物美價廉、“非必要”之物,待經濟好轉時再拿出來售賣。所以,大家要注意這個信號,抓住一切可能的商機。

八、著力解決一帶一路擴大交流的問題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支持中華傳統文化代表性項目走出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鼓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讓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近些年來,我國與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之間的賞石文化交流不斷增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賞石界應繼續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秉持“開放、合作、平等、共贏”理念,深化賞石文化藝術交流傳播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在對外賞石文化交流中,應堅持以提高賞石藝術品質量為中心,以創新驅動拉動對外發展,擴大高質量石品和服務供給,并讓交流成果惠及廣大會員和石友。

2000多年前,亞歐大陸上勤勞勇敢的人民就用智慧、膽識和執著,探索出互通有無的商貿之路、揚棄融合的文化之路、平等互助的友誼之路和變革求興的發展之路,而今賞石界應繼承和發揚“古絲綢之路精神”,廣泛開展與沿線國家的賞石藝術品交流,兼收并蓄、求同存異、相互促進,中國賞石文化藝術事業必將充滿陽光、迎來希望。

題名:【輪回】 石種:大化石

題名:【流云似水】 石種:太湖水石

猜你喜歡
石友觀賞石賞石
飛龍在天
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2022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中國觀賞石協會觀賞石鑒評師業務評價辦法
本期石友通訊錄
第10個賞石日歡慶建黨百年·唱響賞石之歌
本期石友通訊錄
觀賞石鑒評專業人員名單公告
本期石友通訊錄
石友天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