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點積極開展校園美育建設

2020-10-14 07:33黃燕婷
考試周刊 2020年54期
關鍵詞:學科特點校園環境

摘 要:一個人如果有幸接觸過真正美好的事物,這種美好會在他心里生根發芽,化成對生活的品質要求。不管身處何方,境況如何,這種美好都會伴隨終生。美育因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能夠滋養心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美術學科是學校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結合學校特點,發揮美術學科優勢,積極、有效地開展校園美育建設。

關鍵詞:學科特點;校園環境;美術興趣小組;開展校園美育建設;反映時代的美育創作

一、 美育的起源、作用和重要性

美育不是近幾年才提倡的,它由來已久。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痹谒纬?,美即生活,高品位的美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在宋徽宗時期就創辦了翰林書畫院,他親自操刀,留下了《聽琴圖》《芙蓉錦雞圖》等佳作,獨創出挺拔秀麗的瘦金體,在書法史上大放異彩;指導天才少年王希孟創作出《千里江山圖》,以詩詞命題作畫,提倡意境之美。監制出瓷器史上不可復制的宋瓷,編纂《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成為今天研究古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撰寫了中國茶書經典之一的《大觀茶論》,開創了最具文人氣息的朝代……辛亥革命后,美育正式列入政府教育方針,提高到與智育、德育一樣的高度。蔡元培、魯迅、梁啟超等教育家也極其重視美育,并付諸行動。有民國課本、教材為證,美育占據其中比例極大,圖文并茂,真正倡導美育要從娃娃抓起。蔡元培提出的美育觀點、建議至今仍有前瞻性、可參考實施的價值。新中國教育部提出的素質教育的宗旨也是源于美育,美育因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滋養心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正確認識美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在校園有效開展、實施美育。人民日報社論:“當每一個公民都擁有發掘美好的眼睛與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由此可見,美育之重要性。

二、 美育的常見誤區

美育是靈性的,她不以單一的分數、統一標準判斷學生是否優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學校僅僅注重于傳授知識和升學率,忽視了育人的偉大目標。認為美育沒有實際的作用,不被真正重視。要么應付檢查,流于形式;要么片面理解,將美育視為藝術特長或技能技巧,開展得看似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忽視了美育育人的宗旨,學生被趕鴨子上架,走過場。并不真正熱愛,也沒有持久興趣。因此,必須從思想上、根源上重視美育。不可否認,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但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傳授和特長的培訓,是無法實現美育的目的:培養人的個性和靈魂。美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其在情感教育中的獨特作用。蔡元培曾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培養感情為目的者也?!蓖鯂S也認為,美育“使人之感情發達,以達完美之域”。智力教育的過程是理性而平靜的,而美育則帶有強烈的感情和鮮明的個性,極具感染力。從人的全面發展而言,光有理性的教育是不夠的,還要富有情感與道義。所以我們的教育包含“美”,以美育心。

三、 多渠道開展校園美育建設

美術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泵佬g課對學生進行美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結合學校特點,從以下方面多渠道開展校園美育建設。

(一)發現美——充分挖掘校園環境的美育功能

一所學校的精神文明面貌反映在校園環境中,這是一種隱形的教育因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整齊、潔凈的環境中潛藏著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其特殊性不是空泛的教化,而是浸染和陶冶。于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校園環境是美育在校園文化中的具體表現,是美育的窗口之一。古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調的就是環境對人的陶冶和影響力。我校地理位置在古城區,人文、環境得天獨厚,是園林式校園;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寸空間進行綠化和美化。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室明亮、桌椅整齊,圖書館、實驗室整潔、規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講衛生,愛整潔的行為習慣。學校利用課余時間適當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每班認領一塊衛生區,由班級成員規劃、布置。其中一個班級得了一小方水洼地,這方水洼地可沒少讓人頭疼:因為地勢比較低,晴天一個坑,雨天常積水。這個班級的學生經過集思廣益,干脆把坑再挖大,挖深些。形成一個小塘,四周砌上欄桿。種植了幾桿荷花,平常綠意盈盈,初夏時粉紅的小荷引來蝴蝶和蜻蜓,成為校園一景。生物課上學生可以以此觀察荷的花、葉、莖,美術課上寫生校園一角時這又是深受大家喜歡的地方。巧妙地把弱勢變成了優勢。培養學生對學校、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心,美化環境的意識,提高學生環境保護能力,感受美、創造美。

(二)展示美——校園展示墻、走廊的美育作用

文化的滲透并非朝夕之間,需要長期、深遠的熏陶。著名建筑師貝聿銘說“審美觀很重要,年輕人要慢慢加強審美觀,不一定他要做建筑師、做藝術家;做其他方面,都應該有審美觀,都需要給予審美方面的教育?!必愴层懺O計的每個建筑都非常注重環境因素,與周圍協調,建筑和環境融為一體,天人合一。讓學生從小體會美、生活在整潔美好的環境里,經典文化真正滲透進學生的思想和認識,他會自覺辨別美丑,遠離骯臟和暴力,這也是美育的育人作用。除了在校園展示墻、走廊中展示詩詞、國學、名家格言等,使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到優秀祖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另外一部分區域懸掛的是本校各年級學生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書法、剪紙,拓印等作品,有些作品雖然不乏稚嫩,卻是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各項與美育相關的課程開展,如學生的形體訓練開展有效矯正學生的不良坐姿、站像,從小養成良好的儀容儀態;黑板報的設計可以鍛煉同學之間的統籌安排和團結協作精神……美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方面。每學期的主題任務和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將校園文化與學生的學習、收獲聯系在一起(如將主題任務用書畫、詩歌、舞蹈,表演作品等形式相結合),學以致用,在學習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美育。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育,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三)培養美——學校美術興趣小組的美育開展

人民日報社論:“美育是一種剛需。全社會真正行動起來,尤其是學校教育,要把美育課的開展真正重視起來……注重引導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審美情趣,保護好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泵佬g興趣小組在學校實施美育中有其獨特的優勢,為學校輸送好苗子,在學校實施美育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與課堂教學的面向全體相比而言,美術興趣小組更關注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專業發展。是針對部分對美術有興趣和特長的學生的課外補充,教師應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關注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其愛好,制訂好方案,循序漸進。教師可提前宣布下階段美術興趣小組的活動方案,學生了然于心,有個大體規劃。比如在“聯系生活中的設計與應用”這一主題活動中,有學生在家種植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觀察、寫生;也有學生和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合作,在校園的植物角種下向日葵、玫瑰等種子,全程了解植物從一粒種子到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及時用畫筆和文字記錄下來。將線描花卉稿修改、設計成圖案紋樣,定稿在衣服、圍巾、布包、靠墊等物品上,用毛筆蘸從植物中搗練提取的純植物染料(如火龍果中提取的玫紅色、月季花中提取粉紅色、紫薯中提取的紫色、各種果皮發酵后形成的植物色素)學生在此過程中還學會了收集果皮“養藍”養出新鮮潤澤的靛藍色。制成各種生活日用品,同學們自詡為高定手繪精品。一件工藝品中融匯了美術、生物、化學等領域技術,跨學科學習,極大調動起學生的創作和關注生活的熱情。剪紙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每年的校園文藝匯報演出中,聯手音樂組,時裝表演組現場表演剪紙。當一片片碎紙落下,一件件剪紙作品呈現于眼前,布置舞臺背景、點綴在時裝上;國畫興趣小組的同學揮毫潑墨……這一刻的精彩源于同學們平常的刻苦訓練和學習,也奠定了學生終生學習的良好基礎。用美好的事物來影響學生。雖然時間跨度比較長,但學生在此過程中豐富了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到美育活動中。注重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悟美育、參與美育。

(四)創造美——結合時政反映時代的美育創作

藝術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傳統文化凝聚著無數勞動人民的審美和智慧,她來源于生活。無論從藝術形式、內容還是時間跨度,這些千百年來能夠傳承至今的藝術資源都是無價之寶。對于今天的創作仍有重要的意義。傳統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植于生活這塊土壤,順應時代潮流連綿至今。在美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傳統美術資源,取其精華,加入時政、新聞等用于藝術教育和創作。更好地為社會創造出新價值。例如在停課不停學時期,廣大師生根據網課特點,積極開展主題性文藝作品創作。創造出膾炙人口的音樂、激勵人心的美術作品號召人們凝聚力量,為前方加油、鼓勁。我校師生結合本地優秀的地方美術資源——剪紙和版畫,以停課不停學為主題,創作出一系列的海報、宣傳冊和形象生動的繪本。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作、創新能力,更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愛生命的情感與行為,形成他們的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美育不應局限于校園內閉門造車,而應把學生引導到更為廣袤的天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領悟美育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觸發學生對于責任、擔當的思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融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如重大歷史事件、時政新聞等結合美育引導學生進行美術活動和藝術創作。

四、 結語

以美育喚醒人心,用美育指導行為。我們通過美化校園環境、實施校園美育、關注社會,奉獻愛心等一系列美術活動;以情動人,以美育人,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點和優勢,開展校園美育建設。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學以致用,讓美的思想、美的行為、美的道德,美的情感伴隨每個學生一生。這就是最好的美育。

參考文獻:

[1]張惠軍.美育是一種剛需[N].人民日報,2017.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孫紹振.美育諸問題[J].福建教育,2019(8).

作者簡介:

黃燕婷,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學。

猜你喜歡
學科特點校園環境
嚴格落實從業禁止制度 建設平安清朗校園環境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校園環境優化研究
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學生綜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生態學視角的大學校園環境建設研究
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學科特點及發展趨勢研究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
淺談基礎化學學科特點及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現狀
淺談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
智慧校園環境下移動學習模式與策略研究
智慧校園環境下移動學習模式與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