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不同年齡層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的臨床特點及意義

2020-10-15 19:48艾力熱黑曹力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2期
關鍵詞:年齡層臨床特點意義

艾力?熱黑 曹力

【摘要】 目的:探究與分析不同年齡層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的臨床特點及意義。方法:選取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患兒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時期收治的健康小兒87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小兒均按照不同年齡分組,分為1至2歲組、3至4歲組、5至6歲組、7至8歲組、9至10歲組、11至12歲組,對比不同年齡層下股骨頸前傾角,同時對比觀察組不同年齡組下的髖關節功能,利用直線分析探討年齡與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的相關性。結果:對照組與觀察健側在不同年齡層下的股骨頸前傾角分別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側與觀察組健側不同年齡層下的股骨頸前傾角分別相比均較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患兒年齡組的增加,組別越高的患兒髖關節功能越差,各個組別之間的髖關節功能存在差異性,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直線分析可見,患兒的年齡與發育性髖關節患側股骨頸前傾角之間存在正相關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股骨頸前傾角也增大。結論: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與年齡層之間具有一定的關系,表現為股骨頸前傾角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大,但一般不超過650。

【關鍵詞】 年齡層;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臨床特點;意義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023-01

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Pediatric Developmental Hip Dislocation ,DDH)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小兒骨科疾病,在一般情況下,隨著疾病程度的加重,患兒的生長發育及日常生活質量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1]。結合當前研究發現能夠引起DDH的因素較多,包括了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等,但直接誘因尚未明確,仍然值得進一步的探討。在對DDH治療時,通常需要結合患兒的不同年齡以及不同的病情程度的病理特點進行判斷,以此選擇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DDH中股骨頸前傾角增大被認為是骨科醫生人所共知的病理變化之一,在治療DDH的方案當中(切開復位所涉及的股骨截骨治療)也同樣需要對股骨頸前傾角進行判斷是否需要矯正。另外,有研究表明,DDH患兒較大的前傾角能夠對髖臼發育帶來不良影響,包括變淺、變形以及關節囊拉長等,因此,通過對股骨前傾角進行判斷則可幫助判斷DDH的病情[2]?,F本次研究則現針對不同年齡層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的臨床特點及意義展開分析,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患兒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年齡在1歲至12歲之間;符合小兒發育性髖關節的診斷標準[3];均為單側病變;完全脫位;在手術前對2側的髖關節拍攝了3個位置(包括了外旋、內旋以及中立位置)的DR片并完成了三維CT重建;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全部患兒家屬簽署了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排除標準:隨訪時間不夠1年,CT以及DR片資料并不完整者;存在著明顯的誘因以及外傷導致的髖關節脫位者;因其他類型的疾病導致的繼發病理性脫位者;合并了其他因素能夠對髖關節疾病發育著;在觀察治療期間使用了其他方法治療者。另選擇同時期收治的健康小兒87例作為對照組,該組小兒經上述常規檢查可見髖關節發育良好。兩組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兩組小兒均按照不同年齡分組,分為1至2歲組、3至4歲組、5至6歲組、7至8歲組、9至10歲組、11至12歲組,對比不同年齡層下股骨頸前傾角,利用直線分析探討年齡與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的相關性。股骨頸前傾角的測量方法為:利用SIEMENS Sensation 128層CT機對全部小兒的相關部位進行掃描,測量時指導小兒仰臥為檢查臺面上,并保持雙腳并攏,使得雙側股骨踝與檢查臺面想接觸,期間確保掃描時小兒的股骨盆無傾斜,操作期間注意使用防護衣保護小兒隱私[4]。掃描參數的設定值為:電壓100Kv、層距1mm、層厚3.2mm、電流的基礎值在50至100mAs之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電流值進行調整,最多不超過200mAs。掃描的范圍:從髖臼上緣至股骨小轉子部位進行掃描,隨后對雙側股骨遠端股骨內外側踝進行掃描。圖像處理:將經過掃描所獲得的圖像與數據傳輸到3DCT工作站,通過使用表面遮蓋成像以及多平面重建完成對股骨頸前傾角的測量。

1.3 觀察指標

采用Mckay臨床標準對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定[5],評價標準如下:(1)優:髖關節無明顯的疼痛感、未出跛行步態、關節活動不受限、Trendelenburg征(-);(2)良:髖關節無明顯的疼痛感、輕度跛行步態、關節活動稍微受限、Trendelenburg征(-);(3)可:髖關節無明顯的疼痛感、明顯跛行步態、關節活動明顯障礙、Trendelenburg征(+);(4)差:髖關節疼痛、嚴重跛行步態、關節活動明顯受限、Trendelenburg征(+);以優及良之和作為優良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對數據進行表示,以 P<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兩組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不同年齡層股骨頸前傾角對比

對照組與觀察健側在不同年齡層下的股骨頸前傾角分別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側與觀察組健側不同年齡層下的股骨頸前傾角分別相比均較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觀察組不同組別患兒的髖關節功能對比

隨著患兒年齡組的增加,組別越高的患兒髖關節功能越差,各個組別之間的髖關節功能存在差異性,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觀察組患兒年齡與股骨頸前傾角相關性

經過直線分析可見,患兒的年齡與發育性髖關節患側股骨頸前傾角之間存在正相關性(r=0.983,P<0.05),表現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股骨頸前傾角也增大。

3 討論

發育性髖關節脫位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嬰幼兒骨骼系統疾病,能夠對患兒的日常行走能力及生活質量均造成較大的影響[6]。近年來隨著對該病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當患兒的年齡增大時,治療難度也隨之提高,與此相對應的,治療效果也隨之降低,以此同時,患兒還需要面臨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髖關節骨性關節壞死等諸多風險[7-8]。

結合以往研究報道指出,發育性髖關節脫位中的一個重要病理變化即為股骨頸前傾角增大。在正常情況下時,股骨頸前傾角與人體負荷力線要求基本一致,一旦出現前傾角增大的情況時,股骨頭水平偏心距與垂直偏心距則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9-10]。與此同時,股骨頭臼之間的相互適應的關系也會發生改變,最終可隨著病理改變的加重而引起髖關節載荷傳導出現紊亂,加快關節軟骨發生退變,進而增大股骨頸前傾角,嚴重時甚至有部分患兒的股骨頸前傾角甚至可達到900,嚴重的對患兒的日后生長發育造成影響[11-12]。有研究報道指出,股骨頸前傾角在300以上時,需要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選擇性的給予股骨旋轉截骨術進行矯正治療,從而有效的促進髖臼覆蓋股骨頭,以此促進恢復髖關節力量的傳遞,避免引起再次脫位[13-14]。由此認為,對股骨頸前傾角進行測量與觀察能夠為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及預后判斷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15]。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不同年齡層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的臨床特點及意義進行探討,結果顯示,對照組與觀察健側在不同年齡層下的股骨頸前傾角分別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側與觀察組健側不同年齡層下的股骨頸前傾角分別相比均較高(P<0.05)。經過直線分析可見,患兒的年齡與發育性髖關節患側股骨頸前傾角之間存在正相關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股骨頸前傾角也增大。分析結果可見,當患兒年齡較低時,股骨頸前傾角的角度較低,原因是年齡較低的患兒還尚未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不容易受到外界環境或生物力學的影響及刺激,加之年齡較低的患兒體重較低,髖關節尚未持重,因此,在日常生活行動當中形成的剪切應力與扭轉應力尚不會對股骨頸帶來影響 [16-17]。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加,小兒開始形成并具備了獨立行走的能力,加之生長發育速度較快,骨骼的可塑性也較強,為此,可受到較大的生物力學的影響,長此以往則會引起髖關節力的傳遞力發生改變,股骨頸前傾角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另外,當患兒成長到4歲之后,患兒的股骨頸前傾角開始表現出明顯增大的趨勢,不過增長速度隨后放緩,原因是隨著年齡的進一步增長,骨骼當中的機質含量明顯減少,無機質的含量有所增加,此時患兒的骨骼可隨性也較低,但股骨頸前傾角的角度也會隨之增大。

綜上所述,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頸前傾角與年齡層之間具有一定的關系,表現為股骨頸前傾角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大,但一般不超過650。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進一步擴大研究樣本的比例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譚小欣.綜合護理干預對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療效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6):90-91.

[2]蔡威,孫寧,魏光輝. 小兒外科學[M]. 5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476 - 485.

[3]溫東棟,梁瑞德.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治療進展[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8(2):94-97.

[4]歐陽龍,尹東,彭昊.肢體惡性骨腫瘤治療研究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2):123-124.

[5]張力思,劉敏.負面情緒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8):89-90.

[6]肖凱,張洪,羅殿中,等.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股骨頸前傾角的影像學觀察[J].中華外 科雜志,2015,53(5):353-354.

[7]吳顯奎,李培,吳偉平.兒童股骨頸前傾角的數字化三維重建與解剖測量[J].解剖學研究,2015,37(6):475-478.

[8]賈文芳,李衛平,張天太.可調節式人體支架治療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30例護理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2,25(7):456-457.

[9]孫付杰,汪明星,張振華,等.髖臼成形聯合股骨近端截骨治療發育性髖關節脫位[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7):597-598.

[10]周宗科,翁習生,曲鐵兵,等.中國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手術期管理策略專家共識[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6,9( 1) : 1-9.

[11]程珂,翟培杞,黎立.股骨轉子下內翻截骨術治療DDH對預防術后再脫位的作用[J].世界最新信息文摘,2018,18(38):137-138.

[12]完瑪南杰,李成棽.手術治療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臨床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37(10):1189-1190.

[13]李寶豐,李憑躍,沈洪園,等.應用S-ROM假體行全髖關節置換治療CroweⅣ型髖臼發育不良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9):773-774.

[14]邱國良,邱軒,張長青,等.改良 Chiari 截骨髖臼加蓋延伸成形術治療發育性髖關節脫位遠期生物力學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2):10-11.

[15]趙軍,牛永祝,裴生太.小兒髖部手術架在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5,30(4):89-90.

[16]唐力,廖軍義,黃偉.三維空間法在股骨頸前傾角測量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雜志,2015,31(7):641-644.

[17]張維強.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不同年齡股骨頸前傾角變化的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109-110.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17D01C327)

項目名稱:長鏈非編碼 RNA在新疆地區不同民族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患兒中的差異表達研究

猜你喜歡
年齡層臨床特點意義
64例兒童學??植腊Y患兒的臨床特點及心理護理干預
大量輸血后的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的臨床觀察
中國勞動力的健康狀況及差異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