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肌肌鈣蛋白Ⅰ聯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應用與臨床研究

2020-10-19 20:17劉玉珊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反應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劉玉珊

【摘要】目的:研究心肌肌鈣蛋白Ⅰ聯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方法:選取年份2017.12-2019.12月期間,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驗組),49例健康體檢者(參照組),均展開心肌肌鈣蛋白Ⅰ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聯合檢測,觀察兩組檢查結果。結果:對受檢者進行檢測診斷后,參照組cTn-Ⅰ(0.53±0.22)μg/L,hs-CRP(3.44±1.62)mg/L,實驗組cTn-Ⅰ(3.87±1.15)μg/L,hs-CRP(16.43±3.71)mg/L,參照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實驗組(P<0.05)。結論: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診斷時,選擇心肌肌鈣蛋白Ⅰ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聯合檢測方法,可以提升整體檢測結果,以實現患者有效診斷,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心肌肌鈣蛋白Ⅰ;超敏C-反應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039-01

急性心肌梗死(AMI)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典型表現包括:持續胸骨鴨雜疼痛,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嚴重會死亡。盡早發現和治療屬于延長患者生存質量關鍵。在對AMI患者進行診斷時,通常是根據病史與臨床表現進行,但因為早期無顯著臨床癥狀,很難對患者進行有效診斷[1]。近幾年,經過調查研究可知,cTn-Ⅰ(心肌肌鈣蛋白Ⅰ)與hs-CRP(超敏C-反應蛋白)在AMI發病過程存在特異性轉變[2]。對此,本文取AMI和健康體檢者為對象,研究cTn-Ⅰ與hs-CRP的檢測診斷效果,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年份2017.12-2019.12月期間,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驗組),49例健康體檢者(參照組)。在實驗組中,最小43歲,最大79歲,平均(61±2)歲,男性25例,女性24例。在參照組中,最小42歲,最大78歲,平均(60±3)歲,男性26例,女性23例。對患者資料(年齡和性別等)對比發現,其差異無意義(P>0.05)。

1.2方法

對患者進行cTn-Ⅰ與hs-CRP檢測時,其具體方法包括:(1)cTn-Ⅰ檢測,選擇配套檢測儀器和生化試劑等,在患者出現胸痛癥狀后,需要選取3毫升靜脈血,通過肝素抗凝處理,將分離血清放于20℃處保存,以便于進行相應觀察。(2)hs-CRP檢測,選擇分析儀器和配套試劑、質控品,按照散射比濁法予以檢測。整個檢測診斷方法需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內容予以操作,確保試驗試劑是在有效期使用,以發揮其最大價值[3]。

1.3觀察標準

對比2組cTn-Ⅰ與hs-CRP指標發現,如果cTn-Ⅰ超過0.1μg/L標準,可以當作陽性閥值診斷標準;如果hs-CRP超過3mg/L標準,可以當作陽性閥值診斷標準。

1.4統計學分析

SPSS23.0計算數據,檢測結果用(x±s)表示,t檢驗,當P<0.05時,代表組間差異有意義。

2結果

對受檢者進行檢測診斷后,根據其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參照組cTn-Ⅰ與hs-CRP低于實驗組(P<0.05),如表1。

3討論

在人口老齡化持續發展下,AMI患病率不斷增加,具有病情發作迅速特點,除了會影響患者健康之外,還會增加家庭壓力。結合AMI研究發現,其發病病因比較復雜化,主要和動脈痙攣、心肌需氧量上升等原因相關,為了保證患者生命安全,需要早期診斷和治療,確?;颊呔哂休^高生存率[4]。結合以往臨床經驗發現,按照ECG和臨床表現評估疾病,雖然可以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但是因為AMI早期無顯著臨床癥狀,極易出現漏診、誤診等問題,對此,如何提升AMI診斷效率成為臨床主要研究問題。

部分報道研究顯示,AMI臨床診斷中,ECG和體格檢查比較表淺,無法對患者病情癥狀進行準確掌握,使其無法達到最佳臨床使用效果[5]。因此,為了提升檢查結果有效性,將cTn-Ⅰ與hs-CRP檢測作為重點,可以利用標準數據進行患病狀況研究,盡早掌握心肌受損狀況,可以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以cTn-Ⅰ檢測方式分析患者心肌受損狀況,可以對心肌細胞膜進行了解,掌握其完整性;以hs-CRP檢檢測方法分析患者病情,同樣可以提升其診斷準確性。因此,AMI檢測診斷過程,cTn-Ⅰ與hs-CRP檢測聯合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其診斷有效率,尤其是在早期AMI患者中,可以發揮較大應用價值。

根據本文研究發現,在AMI診斷過程中,患者cTn-Ⅰ與hs-CRP檢測結果均高于參照組,對比組間數據差異有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AMI患者進行診斷時,cTn-Ⅰ與hs-CRP檢測診斷效果理想,可以顯著提升其診斷準確性,值得臨床應用與使用,以實現AMI患者及時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秦小霞,武艷,張麗,等.GPBB、cTnⅠ、CK、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9,47(4):425-428.

[2]劉影,龍琴,肖維雷,等.高敏肌鈣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3):288-290,323.

[3]賀旭東,孫明輝,王志超,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白細胞介素-6、心肌肌鈣蛋白I、超敏C反應蛋白與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6):1326-1328.

[4]邢丹.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B型鈉尿肽、心肌肌鈣蛋白Ⅰ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數在心力衰竭評估中的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6):125-126.

[5]高展凡,黃書煒,陸珍珍.血清心臟肌鈣蛋白Ⅰ對手足口病患兒心肌損害的診斷價值及防病策略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18,48(4):12-13.

猜你喜歡
反應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在胎膜早破宮內感染診療中的價值
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與常見臨床指標之間的關系研究
CRP和PCT在醫院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重型顱腦外傷進展性顱內出血與D—二聚體、C—反應蛋白的臨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醫辨證治療分析
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肺部感染患者診斷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