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素結合免疫球蛋白對CIDP患者療效的影響

2020-10-19 20:17李寧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脫髓鞘炎癥性神經病

李寧

【摘要】目的:分析激素結合免疫球蛋白在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IDP)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34例醫院收治的CIDP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7例)和對照組(17例)。對照組僅采用激素治療,觀察組則采取激素聯合免疫球蛋白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治療后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激素結合免疫球蛋白在CIDP臨床治療中具有更高的療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與生活能力。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064-02

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IDP)是一種免疫介導的神經疾病,患者在發病之后肌腱放射逐漸減弱甚至消失[1]。目前臨床尚未明確該病的發生機制,但血生化分析發現血清髓鞘成分抗體升高,同時伴隨糖脂、神經節苷脂抗體升高的表現[2]。目前臨床主要是采取免疫治療方法,其中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劑等是臨床常用的方法。文章主要針對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34例醫院收治的CIDP患者,觀察組21例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8例;年齡為15~68歲,平均為(55.8±11.1)歲。對照組21例患者中有男性8例,女性9例;年齡為16~70歲,平均為(56.1±10.4)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僅采用激素治療,口服60mg潑尼松,1天1次晨起頓服,持續用藥1~2個月,之后逐漸減量。觀察組則采取激素聯合免疫球蛋白治療,免疫球蛋白使用IVIg,用藥劑量為0.4g/kg,1天1次,入院當天開始使用,使用5天之后停用,然后采用糖皮質激素,用藥方法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差異。本次研究采用Fugl-Meyer運動量表評價患者的運動能力,采用BI指數評價患者的生活能力,分數越高代表能力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差異采用t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CIDP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目前臨床尚未明確該病的發生機制,但是通過免疫治療有效可以發現該病發生機制中存在免疫介導機制。有研究指出,CIDP患者伴隨免疫反應性T細胞與B細胞激活,從而引起自體免疫性損傷[3]。由此可見免疫反應激活是該病重要的發生機制,但是由于缺乏分子靶點證據,因此無法完全詮釋該病的病因。CIDP發生隱匿,多數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發病1個月之后癥狀較為明顯,切成緩慢進展的特點,進展時間從數個月到數年不等,主要表現為肢體無力、肌腱反射減弱的癥狀,多數患者伴隨運動與感覺障礙,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尋找有效的治療措施。

糖皮質激素是CIDP首選治療藥物,具有較好的抗炎、免疫抑制的效果,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避免肢體乏力、肌腱反射減弱的情況出現[4]。激素的治療作用主要在于通過免疫功能抑制來控制T細胞與B細胞的激活,能夠減輕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神經損傷。同時其能夠有效提高細胞膜的穩定性,減輕脫髓鞘病變組織的水腫癥狀。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學者使用甲潑尼松龍治療CIDP,且表現出較好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潑尼松是目前臨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療效與安全性較高,因此在臨床的應用較為廣泛。

免疫球蛋白治療具有副作用小且操作方面的優勢,在兒童、激素禁忌癥以及絕經女性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免疫球蛋白主要是能夠通過特異性與抗原結合,從而避免自身抗體的出現,或者通過與免疫復合物中的抗原相結合,從而改變其分子質量,使其能夠溶于血液[5]。免疫球蛋白的應用能夠有效阻斷免疫反應,中和血液中的抗體,從而抑制炎性因子的產生[6]。其能夠直接起到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在急性發作期使用能夠減輕自體免疫反應對身體的損傷,清除反應性T細胞,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兩種藥物能夠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來改善患者的肌力與神經功能,從而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與運動能力。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通過綜合治療方案,能夠通過多靶點、多途徑來消除脫髓鞘的影響,與單藥治療相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肢體無力、肌腱反射異常的情況,同時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病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激素結合免疫球蛋白在CIDP臨床治療中具有更高的療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與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孫翀,林潔,喬凱等.抗神經束蛋白155-IgG4抗體陽性的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9,27(4):411-418.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周圍神經病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電圖與臨床神經電生理學組等.中國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診治指南2019[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9,52(11):883-888.

[3]許亞娟,艾文龍,許超等.感覺共濟失調型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一例報道與文獻復習[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9,26(2):100-103.

[4]劉軍兵,任勝洪,陳蓉等.針灸聯合現代康復治療慢性格林-巴利綜合征1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6):745-746.

[5]車文生,蔡琛.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的神經系統康復和治療[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9,22(9):976-980.

猜你喜歡
脫髓鞘炎癥性神經病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和其他類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差異指標的篩選
高鹽飲食或可誘發炎癥性疾病
缺血性腦白質脫髓鞘病變的影響因素
炎癥性腸病與肝膽胰病變
MDT在炎癥性腸病診斷和治療中的重要性
糖尿病人應重視神經病變
有些疾病會“化妝”成脫髓鞘
3例顱內脫髓鞘假瘤的影像學表現
慎玩,當心成神經??!
Th17與炎癥性腸病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