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小兒疝氣術后疼痛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

2020-10-19 14:07王雪梅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術后人性化護理

王雪梅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兒疝氣術后疼痛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71例行手術治療的小兒疝氣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分別予以人性化護理模式、常規護理模式,觀察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研究組疼痛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小兒疝氣術后疼痛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干預,能顯著減輕患兒疼痛,促使其更快康復。

【關鍵詞】小兒疝氣;術后;人性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60-02

小兒疝氣別名小腸氣,為小兒外科常見疾病,其包括先天性腹股溝疝與臍疝。發病原因主要為先天因素所致,患兒主要表現出腹股溝區或臍孔出現時有時無的包塊,發生早期平臥或停止哭吵后包塊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壓后消失,但仍需對其進行積極的干預治療,降低睪丸或卵巢梗塞與萎縮情況發生,減少其對生殖系統發育的影響[1]。臨床上針對小兒疝氣患兒主要是依據其年齡選擇適宜的方式干預,如針對1歲以內的患兒常采取保守治療、一歲以上的患兒手術治療。本次研究,選取的患兒均為1歲以上的患兒,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對其部分患兒術后疼痛護理中應用到人性化護理干預,干預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71例行手術治療的小兒疝氣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n=36)、對照組(n=35),研究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1~10歲,平均(4.42±0.33)歲;對照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1~11歲,平均(4.45±0.32)歲。兩組資料分布均衡(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包括術后加強切口疼痛情況監測,及時更換敷料,換敷料過程中應盡量動作輕柔,減輕患兒疼痛等。

研究組人性化護理模式。主要內容如下。

(1)術后基礎護理。術后護理人員除加強患兒生命體征監測外,還應做好保暖工作,待患兒麻醉未消失前,可指導患兒家屬在其耳邊輕聲訴說,刺激患兒的聽覺神經。護理人員可適當采取捏患兒的耳部或其他部分,注意力度不能太大,造成患兒疼痛,若患兒有疼痛感覺,則可表明麻醉藥效基本消失,已清醒,反之應提高警惕,立即上報醫師,積極采取措施處理,同時安撫患兒家屬,防止家屬過于躁動影響治療。

(2)疼痛護理。疼痛為手術患者術后最為常見癥狀,尤其針對小兒患兒,其對疼痛較為敏感,耐以忍受,繼而哭鬧等影響手術治療效果。針對此,除對其必要的放松訓練緩解疼痛外,應采取VAS量表,準確評估其疼痛程度,針對不同疼痛程度患兒,采取適宜的疼痛護理方式,緩解患兒痛苦。如針對輕疼痛患兒,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為患兒播放其喜愛的動畫片,或動畫書,使用患兒易聽懂的語言講述患兒感興趣的故事,或與患兒做小游戲,如“木頭人”等,分散患兒對疼痛的注意力,交流過程中,撫摸患兒頭部等,使患兒感受關愛,緩解其疼痛。針對疼痛程度較為嚴重患兒,需謹遵醫囑給予患兒適宜鎮痛藥物處理,減輕患兒痛苦。

(3)飲食護理。待患兒蘇醒后,可給予患兒少量溫水服用,觀察并耐心詢問患兒是否出現吞咽障礙,給予患兒高蛋白與纖維、維生素的流質食物,促使患兒傷口更快愈合。同時叮囑患兒家屬離院后給予其豐富的維生素水果,蔬菜,針對不喜水果與蔬菜患兒,可告知其對傷口恢復的好處,告知更快恢復,才能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提升飲食依從性。

(4)健康教育。除對患兒進行上述必要護理外,對其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將疝氣的發病原因與對患兒機體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預防等知識告知患兒家屬,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規避危險因素,除此之外,還應將手術治療優勢講于患兒家屬,減輕其內心的焦慮,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完成對患兒的治療與護理,促使患兒機體更快康復。

1.3療效判定/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疼痛程度。主要包括觀察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定標準:采取視覺模擬量表VAS,滿分為10分,分值高低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1.4統計學分析

SPSS23.0分析數據,(x±s)為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x2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研究組與對照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疼痛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小兒疝氣為小兒外科與疝外科較為常見疾病,主要表現出腹股溝與陰囊處可見包塊,經手術治療基本可治愈,但患兒因其年齡小,對疼較為敏感,因此,在其術后進行疼痛護理,減輕患兒疼痛意義重大[2]。

本次研究中,對我院研究組患兒術后疼痛護理中應用到人性化護理模式干預[3]。觀察疼痛程度發現,研究組的疼痛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其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有顯著作用。分析其原因發現,人性化護理為臨床新型護理模式,其將患者視為中心,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與性格特征后,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力在促使患兒更快康復。本次研究中,其首先通過對患兒進行術后基礎護理,最大程度刺激患兒各項神經,促使其更快蘇醒,再對患兒家屬進行慰藉,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救護工作。其次對患兒進行疼痛護理,通過分散患兒注意力等方法,最大程度減少鎮痛藥物的使用,降低對患兒機體的不良影響。再通過飲食護理,促使患兒更快康復的同時提升其飲食依從性,最后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其在出院后有效規避疾病復發的危險因素,同時,安撫患兒家屬,減輕其內心壓力,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減少躁動,通過上述諸多人性化護理,使患兒及其家屬得到最優質的護理服務,不僅有利于患兒更快康復,其也有利于患兒家屬對醫院留下好的印象,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對小兒疝氣術后疼痛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干預,能顯著減輕患兒疼痛,促使其更快康復。

參考文獻

[1]于紅燕.小兒疝氣的臨床護理研究進展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1):2218-2219.

[2]張秋霞.人文關懷聯合親情護理在疝氣患兒圍術期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7):2362-2364.

[3]方艷華人性化護理在小兒疝氣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6,3(11):143-143.

猜你喜歡
術后人性化護理
人性化護理工作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人性化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分析
低分子肝素鈣預防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
淺析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的ICU臨床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