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情護理對于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與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

2020-10-19 15:54王其霞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抑郁情緒分析

王其霞

【摘要】目的:分析共情護理對于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與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以本院所收治的76例抑郁癥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前后順序,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例),并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共情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情緒評分,以及生活功能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患者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社會經濟、生活質量以及社會功能方面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共情護理對于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與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更為明顯,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

【關鍵詞】共情護理;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生活功能;改善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00-02

抑郁癥是常見的一種精神性疾病,其具備致殘率高、發病率高等諸多特點。許多因素均會引發抑郁癥,如學習或工作壓力過大,進而致使患者產生語言異常、以及行為異常等,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在治療期間,不但應對抑郁癥患者開展藥物治療工作,也應開展充分的護理工作,如此更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生活功能。對此,本文主要研究共情護理對于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與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現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所收治的76例抑郁癥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前后順序,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20例、18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39.3±8.9)歲,病程3~15個月,平均病程(4.3±3.2)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女:22例、16例,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39.7±7.6)歲,病程2~15個月,平均病程(4.5±3.7)個月。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健康教育、以及生活護理等常規措施[1]。

觀察組患者實施共情護理,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①傾訴護理。抑郁癥患者心理壓力往往較大,進而則會誘發不良心理狀態。所以,護理工作者應善于傾聽患者的傾訴,并針對患者真實心理狀態予以及時排解,促進患者宣泄情緒。若患者抵觸向護理工作者吐露心聲,那么護理工作者則應主動去觀察患者的日常行為以及神態等,以此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有的放矢的開展護理工作[2]。②活動護理。定期開展室外活動,吸引患者參與其中,讓患者體會生活的美好,如可讓患者參與跳舞或是打球等活動。③心理護理。對于患者所提出的問題,應根據相應研究內容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多加引導抑郁癥患者,讓其能夠更為開闊的看待外界,以改善患者消極狀態。

1.3臨床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情緒評分,運用抑郁評分量表進行評價,分數愈高,則表明患者抑郁程度愈嚴重。②觀察兩組患者生活功能評分,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評價,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功能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情緒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患者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2.2對比兩組患者生活功能評分

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二。

3討論

在臨床中,抑郁癥為一種常見疾病,導致其發病的原因有很多,且現如今伴隨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該疾病的發病率也越發呈現出升高趨勢[3]。抑郁癥疾病臨床表現為恐懼,焦慮以及緊張等,更甚會產生自殺傾向。若一旦患有抑郁癥,則需加以及時治療,否則更會加劇患者的自殺傾向,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對于治療抑郁癥疾病的主要方式來說,不但包括藥物治療,也包括心理護理措施,如共情護理措施,就尤為適宜抑郁癥患者,這是因為共情護理措施是以患者的心理狀態為著手點,通過感知患者的心理狀態,而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干預措施,以期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以及生活功能[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患者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社會經濟、生活質量以及社會功能方面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梢?,對抑郁癥患者實施共情護理措施,更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以及生活功能,最終所產生的效果,要明顯高于實施常規護理措施所產生的效果。

總之,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與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均較為積極,利于降低危險情況的出現率。因此說,在臨床中應積極推廣該護理措施,從而保障對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吳進純,肖明朝,趙慶華,魏莎,田杰,羅慶華,肖玲,王攀.園藝療法對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01):48-51.

[2]馬彩娥.心理認知護理干預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S1):354-355.

[3]揭美珠.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心理月刊,2019,14(24):84.

[4]劉文麗.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的情緒及生活功能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7):139-140.

猜你喜歡
抑郁情緒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淺析高校生命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抑郁情緒的應對策略
治療性溝通系統干預對直腸癌手術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