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與16排螺旋CT對頸椎病診斷價值探討

2020-10-19 18:15高飛李榮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頸椎病頸椎醫務人員

高飛 李榮

【摘要】目的:探討DR與16排螺旋CT對頸椎診斷的價值。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10月作為研究時間范圍,選取我院收治86例頸椎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檢查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3患者,對照組采用DR檢查,研究組采用16排螺旋CT檢查,對比兩組患者診斷結果。結果:研究組患者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檢出率,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頸椎病患者應用16排螺旋CT檢率較高,具有使用以及推廣價值。

【關鍵詞】DR;16排螺旋CT;頸椎病;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34-01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并且該疾病主要是由壓迫神經、壓迫血管以及壓迫脊髓而引發的[1]。同時頸椎病臨床表現為頸背疼痛、頭暈、惡心、視力模糊等癥狀,對患者生活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選擇有效診斷方法對患者非常重要,目前影像學是其診斷主要手段,本研究選取我院86例頸椎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究DR與16排螺旋CT對頸椎病診斷的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86例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頸椎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檢查方法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n=43)與研究組(n=43),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30-58歲,平均年齡(42.12±1.03)歲。研究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32-58歲,平均年齡(43.32±1.1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DR檢查,其具體檢查方法:醫務人員選取日本銳科數字化X光機,型號:DRX-1,患者選取直立位,醫務人員對患者頸椎部進行拍攝,并根據拍攝片子對患者進行診斷。

研究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檢查,其具體檢查方法:醫務人員利用美國GE生產的ACT型16排螺旋CT機,患者取仰臥位,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橫斷拍攝,掃描范圍從患者頸部1椎體上緣開始,掃描到患者胸1椎體,此外完成掃描后,醫務人員選擇C2-C7椎間隙,進行重建,并且厚度為1mm,層間距1mm。

1.2.1鑒別診斷頸型頸椎?。盒枧c風濕性肌纖維炎、頸部扭傷、以及肩關節周圍炎等其他疾病所致的頸部疼痛相鑒別。脊髓型頸椎?。盒枧c多發性神經炎、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等相鑒別。神經根型頸椎?。盒枧c肩關節周圍炎、頸椎結核以及網球肘等相鑒別。

1.3實驗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診斷率,根據拍片觀察兩組患者椎間盤脫出、韌帶鈣化、鉤椎及小關節增生肥大、頸椎體骨質增生、椎管及側隱窩改變、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橫突孔改變檢測率。

1.4統計學方法

兩組頸椎病患者相關資料記錄到統計學軟件SPSS19.0中,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兩組患者檢出率對比),實施X2檢驗,以(x±s)表示,統計學檢驗標準P<0.05。

2結果

研究組采用16排螺旋CT檢查43例患者,10例(23.25%)椎間盤脫出、7例(16.27%)韌帶鈣化、5例(11.62%)鉤椎及小關節增生肥大、8例(18.60%)頸椎體骨質增生、9例(20.93%)椎管及側隱窩改變、3例(6.97%)橫突孔改變,對照組采用DR檢查43例患者4例(9.30%)椎間盤脫出、4例(9.30%)韌帶鈣化、2例(4.65%)鉤椎及小關節增生肥大、5例(11.62%)頸椎體骨質增生、3例(6.97%)椎管及側隱窩改變、0例(0.00%)橫突孔改變,研究組患者檢出率97.6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41.86%,X2=19.524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并且頸背疼痛、頭暈、惡心、視力模糊等癥狀是該疾病臨床表現,對患者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因此要早診斷早治療,進而防止病情加重。目前影像學技術是診斷頸椎病的主要方法。以往醫務人員根據X線對頸椎病做出診斷,但是X線診斷技術不成熟,進而使診斷效果不明顯,而DR與CT被逐漸應用到臨床頸椎病診斷中。但DR與CT診斷價值成為臨床上主要研究問題。

患者通過DR檢查可以了解頸椎前后病情的變化,可以檢查出骨質增生、縫隙狹窄、鉤椎關節改變以及韌帶鈣化等問題,并且DR操作較簡單[2]。而16排螺旋CT比DR觀察更全面,并且可以為醫務人員提供更詳細信息。16排螺旋CT通過較薄的層厚,可以顯示出微小的結構,同時在完成掃描后可以對冠狀面進行重建,并進行三維成像,更能清晰查看患者頸椎情況[3]。此外16排螺旋CT與DR相比,16排螺旋CT更利于觀察患者矢狀面是否有壓迫硬膜囊的狀況。

經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患者檢出率為97.67%,對照組檢出率為41.86%,研究組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據此表明,16排螺旋CT診斷效果更佳,更適于頸椎病診斷。

經鄭紅,賈節蕾,王鑫研究結果表明[4],DR組檢出率88.39%顯著低于CT組檢出率99.11%,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同,據此表明,16排螺旋CT診斷頸椎病效果較好,對頸椎病檢出率更高,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應用16排螺旋CT診斷可以為醫務人員提供更詳細信息,具有較高的檢出率,適用于頸椎病診斷中。

參考文獻

[1]霍紅麗.CT和DR對頸椎病的影像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19):147-149.

[2]周浩.DR、CT、MRI三種影像技術早期診斷頸椎病的臨床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1):143.

[3]王艷,田榮華.頸椎病患者數字X線攝影檢查的影像學結果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8,v.25(08):37-38.

[4]鄭紅,賈節蕾,王鑫.DR與16排螺旋CT對頸椎病的診斷價值對比分析[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7(03):40-42.

猜你喜歡
頸椎病頸椎醫務人員
頸椎為什么易發病
養護頸椎,守住健康
頸椎病與老年癡呆
游泳 趕走頸椎病
淺議醫療糾紛中對醫務人員的法律保護
抗疫中殉職的醫務人員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頸椎
頸椎病的簡便貼敷療法
失眠可能與頸椎有關
讓真誠關懷為醫務人員減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