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頜面部CT的臨床應用分析

2020-10-19 18:15高斌孫建新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臨床應用

高斌 孫建新

【摘要】目的:探討口腔頜面部CT的臨床應用。方法:回顧17例口腔頜面部CT檢查資料。結果:17例患者中診斷舌癌2例,4例頜骨腫瘤頜骨良性腫瘤,5例頜骨囊腫,6例腮腺腫瘤。結論:CT是目前口腔頜面部疾病檢查的重要輔助檢查方法,為臨床醫師正確診斷提供有力依據。

【關鍵詞】口腔頜面部;CT;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34-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applicationoforalandmaxillofacialCT.Methods:theCTexaminationdataof17caseswerereviewed.Results:amongthe17patients,2werediagnosedwithtonguecancer,4withjawbenigntumors,5withjawcystsand6withparotidtumors.Conclusion:CTisanimportantauxiliarymethodfortheexaminationoforalandmaxillofacialdiseases,whichprovidesastrongbasisforthecorrectdiagnosisofclinicians.

Keywords:oralandmaxillofacial;Computedtomography(CT);Clinicalapplicationof

口腔頜面部竇、腔、間隙多,解剖關系非常復雜,一般的x線平片檢查,由于眾多因素的影響,妨礙了臨床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1]。普通CT避免了重疊影的影響,對于某一層面組織的結構情況提供了分辨率高和清晰的圖像,無論是軟組織的病變,還是骨組織的病變,均能很好反映出來,目前已成為口腔頜面部的重要輔助檢查方法之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7例患者的口腔頜面部CT檢查資料。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齡在12~71歲之前,最大年齡71歲,最小年齡12歲,平均年齡36.8歲。

1.2檢查方法

1.2.1口腔及口咽部CT檢查

以咽門為界,其前為口腔部,其后在軟腭至會厭上緣平面的咽腔為口咽部,口腔部主要有腭部、兩側的頰部、上下頜骨牙和牙槽突以及舌和口底??谘什恐饕猩嗪碗癖馓殷w、舌根、會厭,以及咽側壁。多以橫軸位掃描[2]。

1.2.2頜骨CT檢查

主要用于觀察外傷和腫瘤。頜骨骨折一般可用橫軸位掃描,但疑有眶底、腭骨和髁突骨折時需加做冠狀掃描。頜骨腫瘤一般用橫軸位掃描,既要有軟組織窗位,又要有骨窗位。同時要了解頜骨周圍軟組織的受累情況、骨質破壞的程度和范圍。

1.2.3顳下窩CT檢查

橫軸位掃描時其掃描平面與硬腭平行,掃描范圍自蝶骨至硬腭下方,層厚l~3ram。為了更好顯示病變是否破壞顱底骨質進入顱內,需加做冠狀位的掃描。1.2.6腮腺CT檢查腮腺CT檢查方法主要有平掃、增強掃描和腮腺造影后掃描。橫軸位掃描以聽眥線為基線,平行向下掃描,層厚為3~5ram,掃描范圍包括整個腮腺。增強掃描不僅可顯示病變的性質,還可觀察病變部位與頸部大血管的關系[3]。

1.2.4頜下腺CT檢查

多采用橫軸位掃描,其掃描基線與聽眥線平行,掃描范圍自甲狀切跡下2cm至下頜骨體牙槽突。層厚5mm,必要時可進行l~3mm薄層掃描。如頜下腺病變與頸大血管相近,特別是疑與頸大血管粘連者,可做增強掃描。

1.2.5顳下頜關節CT檢查

采用橫軸位掃描,以與水平線相垂直的聽眶線和聽鼻線夾角平分線為基線,范圍在此基線上1.5cm至基線下3cm。常規行閉口位掃描,必要時可用牙合墊維持張口位掃描。盡量以1~3mm薄層掃描。冠狀位掃描取閉口位,經外耳道垂直于聽腦線的冠狀面為基準平面,范圍自外耳道向前包括整個顳下頜關節,層距為1.5~3mm[4]。

2結果

17例患者經過CT檢查,診斷2例舌癌。CT掃描可顯示舌癌腫瘤的大小和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增強CT掃描可見腫塊有明顯的強化。4例頜骨腫瘤頜骨良性腫瘤。CT掃描圖像上表現為低密度囊狀影與等密度實體影相混合的腫塊,腫塊邊界清楚,骨質吸收變薄,瘤體內骨質破壞。

3討論

口腔頜面部常規CT檢查包括橫斷面掃描(軸位掃描)和冠狀面掃描兩種方法。一般來說,橫斷面CT能滿足大部分口腔頜面部檢查的需要,而有些情況就需要做冠狀CT掃描,例如眼眶頂壁和下壁、下頜骨升支、髁突、上頜竇四壁、腭骨等。增強CT掃描主要適用于鑒別病變是否富于血流,以及病變與口腔頜面部大血管的比鄰關系。臨床上主要用于口腔頜面部血管畸形、炎性腫塊是否形成膿腫、腫塊的富血流程度,以及腫塊與大血管的相鄰關系。增強掃描應在CT平掃后進行[5]。

總之,CT避免了重疊影的影響,對于某一層面組織的結構情況提供了分辨率高和清晰的圖像,無論是軟組織的病變,還是骨組織的病變,均能很好反映出來,且口腔CT無痛苦,由于投照范圍縮小,人體接觸放射線也比全身CT明顯減少。目前已成為口腔頜面部的重要輔助檢查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汪賢輝.頜面部腫瘤的全景片及螺旋CT表現的臨床應用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027(002):405-406,411.

[2]馬東洋,曹健,龐超遠,等.術中CT掃描輔助下頜面部復雜骨折手術治療的應用研究[C]//第十四次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0.

[3]劉英.64排128層螺旋CT口腔全景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15(11):85-86.

[4]邵學壘,夏德林,舒偉,等.基于術前CT血管造影的股前外側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J].中國實用醫刊,2018,45(1):4-6.

[5]盛美櫻,肖燦,賈玉靜,等.CTA三維重建技術在股前外側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缺損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9,10(6):96-97.

猜你喜歡
臨床應用
渭南地區道地藥材沙苑子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